蜗居里的春 之三 书虫篇

天还未亮,已习惯把台灯开上,翻头天晚上未读完的书。有的书是一遍两遍都不舍得放下手啊!

前一阵子读美国阿瑟史密斯写的《中国人的性格》尽管年代说的是我们的祖辈。但感觉还是特别客观的。心里当然也很不服,老外就这么看我们。如果今天再来写这么一本书,我相信一定全都颠覆了。

不知怎么的,特别钟爱心理学或相关的味道的书。于是从社会心理学、犯罪心理学、家庭婚姻心理学、大学生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通通都喜欢。最近特别想看关于职业倦怠心理方面的,李银河的作品也会翻翻的。

当然哲学书也是有特别兴致,首推的是有平民感的周国平。可能是喜欢他个人的经历中有桂林资源县的故事吧!想着喝了家乡水的他一定有了那么一份家乡的灵气,果然是宁静聪睿。

他的书填充着我的大脑,有时冷不丁分不清哪些话是我自己想出来的还是他书里灌输给我的。灵魂分离于并不怎么像样的躯壳,到处游荡,完全没有停歇的意思。

等到鸟儿们叽叽喳喳打闹得欢的时候,眼似乎已经要闭目养神了。

我的童鞋们很不屑地对我唠叨,说我看的书都是没什么人喜欢的。言下之意,太小众了。

也没错。可能是某几根筋搭错的了。或者要追溯到12岁那年落水之后较长时间脑震荡的缘故。

王国维说的三境界,为何我只徘徊在望断天涯路呢。多盼着蓦然回首阶段啊。有点贪婪,当我什么也没说吧。

还有一个很奇怪的选择,特别希望读一些有研究过程的书。这表明有一定的说服力。来源于某一群人的真实状况。于是人物传记或者某专题研究成果就成了热门的枕边伴侣。

《唤醒内心的巨人》就是这样一本书。喜欢她像母亲一样手把手教我,直到我会了为止。实操性强,在默默励志中浸染好习惯。

《菊与刀》也同样做了很深入的调查,有名有姓的实例。本来特别特别厌恨他们的,然而掩卷之余,却也同情多了一些。他们似乎被天皇害得不轻。然而那些可恶的恶魔军阀才是罪魁。

在大学象牙塔的日子里,读过的《飘》、《廊桥遗梦》《相约星期二》什么的,再重读的时候味道全变了。年轻时憧憬的男一号感觉并没有太多的怦然心动了。好后悔重读啊!那日思夜想的白瑞德居然不如郝思嘉脚下踏实的故土了。

还有《复活》、《安娜卡列尼娜》真不敢再细翻,朦胧美的灵魂是禁不起岁月的洗练的。那些不负责任的男人们之所以能够体面堂皇的过着美好的日子,他们的灵魂早已脱壳而去了,行尸走肉般。

父亲说我脸色泛青,毫无血色。于是家里也多了几本养生的书。《本草纲目》、《中华养生》、《求人不如求己》等。

前几年突然发现自己绘画的时候心里有特别的依恋。谁送的《芥子园画谱》,我除了临帖,就对着好看的实物一遍又一遍地画啊。大家一看就知道是菜鸟一个,不过很敬佩大家给我的圈画点好多的赞。估计亲们一边捂嘴笑着一边点着赞。

有两部很重要的书不能忘记,一是徐悲鸿的遗孀廖静文女士谈徐悲鸿的《永恒的心灵眷恋》,一是我的书画院的吴子英老师的画卷和他推荐的学习用书《陆俨少山水画刍议》。那么一位大师写一本技法书还很谦虚地刍议。从前画画的观念也彻底被置换了,写画。用心写不是只依葫芦画瓢,要有精气神,有自己的领悟。不用说,写画的最高境界是爬上阳台的东边,直接在白色的柱子上留下印象派的海底探险图。见过的都问画的啥呢,是不是财源滚滚来啊!

当然专业书是不得不读的,不过为什么这些专业书不那么深的打动我呢。除了我自己脑震荡过,到底还有没有别的原因,我不知道。只略微地明白专业书畅销户大多是名校名师们,他们幸运地得天下英才而教之,且有各种行政非行政的便利。假如是一位名医,他给一个普通病人看好了病,他是不太被人记得的。倘若是一个病入膏肓的疑难病患者,那就不同了。那一定被人盛赞为神医扁鹊了。教育界却不同凡响呀!

大约是物以类聚,我特别梳理了一下自己读书的思路,所读之书大多为写书者正处于艰苦困顿期的煎熬之作。《论语》、《史记》、《白鹿原》、《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平凡的世界》、《雪国》、《红楼梦》、《聊斋志异》等。

是因为一种特别的味儿平实,深深地撞击着我。书里的字里行间有闪烁的泪花,晶莹透亮。被洗涤过的洁净,正是我心神驰往的!

至于熊猫学院的手机书,真的没有纸质书那么耐看。因为纸书可以多功能啊,有夏蚊叮咬时,书就是绝好的护身武器。看到精彩处红笔一圈一划何等畅快淋漓!

我也明白现在年轻人就热爱读电子书,两元一本好不。眼睛累的不行。一分钱一分货。假如25岁之前的你,还是主张你拥有自己的书柜。等你孩子出生让他感觉一下家里的书味还是别有一番情趣的。

我看过的书大多被我糟蹋得不成样子了。有的画了仕女图,有的画了钢笔素描。极其手多。见缝插针,小到一个笑脸一朵兰花,大到一片林子,春色满园,浮云游子,天地一色……

所以不敢和人换书看,也不好意思借书给人。怕别人一看到书就联想到看书的人有啥毛病啊,好端端的书添什么乱呢。《围城》里就用红蓝双色画了篱笆墙女人及拉长走样的影子。

借过了几个朋友的书,看着看着就不记得到哪去了。他们一催促还得发动各阶级力量一起寻找,因为书到处都是。书房的窗台桌面柜子,卧室的床头柜和窗台。最佳的解决办法还是买书,从11元一斤到15元一斤,还有半价书赠书,我都体验过。

读书到目前为止最为痛苦的是不能读懂《易经》,谁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死记一些说法是毫无意义的。如何理解成为自己的心得体会。真是愁死俺了。向恩个所谓的国学大师打听,他们说有什么问题要互动一下的,我急匆匆热乎乎地抛过去《易经》,他们有的说私下里聊,有的说可以推荐我读谁的解释。总之他们都很巧妙的避实击虚了。难道他们是《易经》高手?

庄子说,吾生有涯而知无涯。在浩瀚书海里,我渺小如虫子,随时被浪子击翻,我且抱一棵大树在树阴底下,细细咀嚼,慢慢品味,即使青葱呆萌,大家别笑话就好了。

小书虫累了。


蜗居里的春 之三 书虫篇_第1张图片
蜗居里的春  书虫篇

你可能感兴趣的:(蜗居里的春 之三 书虫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