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的碎玉]马谡为何必死

[三国的碎玉]马谡为何必死_第1张图片
马谡

[导语]“马氏五常,白眉最良”。马家五兄弟中,马谡虽然没有马良这么大的名气,但也是蜀国中期的重要谋士。
马谡才器过人,好论军计。诸葛亮向来对他深为器重,每次接见谈论,从白天到黑夜。
如此深得诸葛亮信任的人,怎么就因为丢了街亭,众官求情也没用,才三十九岁时就被斩了呢?

一、接班人问题
姜维出现之前,诸葛亮虽然非常中意马谡,一度想将衣钵传之,但没有挑明,也没有公开。
文书双全的麒麟儿投靠蜀汉之后(还长得帅),诸葛亮大喜过望,当众表示自己有了传人。
如果将来姜维上位,马谡不服,一定要使绊子,如果不尽早处置,不利于统一大业。
柳传志曾同时培养杨元庆和郭为,杨元庆上位后,郭为就被挪地方了。
 
二、军令状
军令状,不是儿戏,军中无戏言。
关羽虽然在立了军令状的前提下放跑曹操,其实是诸葛亮故意为之,一,曹操还不能死;二,让关羽你怕我。
关羽当时还有刘皇叔求情,孔明就是想杀也杀不了。
桃园三结义的誓言--宁愿同年同月同日死。 马谡立了军令状,虽然有人求情,权力不够,远在成都的刘禅也不会为马谡求情的。
“相父”的权威太大,说啥就啥,先斩后奏,刘禅也没有办法。

三、损失太大
原本只要守住街亭,稳固后方。
诸葛亮从西北一路平推,大局可定。
最初打得顺风顺水,街亭一丢,全局崩溃。
孔明自己都差点当了司马懿的俘虏,怎能让人不生气?
此次一败,让北伐大业功亏一篑。

四、看走了眼
孔明原以为马谡武力不行,打防守总可以吧。
蜀国平定南蛮之前,“攻城为下,攻心为上”的提议也是马谡提出来的,一度让孔明非常满意。
街亭之战前,孔明还给马谡配了经验丰富的副将王平,后路还有高翔、魏延在列柳城屯兵。
孔明想,这总万无一失了吧?
没想到,马谡纸上谈兵,不满足于守住,而想要打败敌军。
敌人可是司马懿、张郃,十个马谡都不够。
不在当道扎营,偏偏上高山(我怎么想起了孟良崮的张灵甫?)。
包围、断水、烧山,蜀军就慌乱了,马谡自诩的“居高临下,势如破竹”战术也不灵了。
马参军自己不冲锋,就杀了两个偏将,也不济事(如果有楚霸王的武威,可能有用)。
刘备临死前,就私下对孔明说:“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
诸葛亮却没有放在心上。

***
世界上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领导准备提拔你的时候,突然来了一个素质比你更好的。
领导“移情别恋”之后,是夹着尾巴做人,还是早点另谋高就,有待斟酌。
最无益的,是“用道家的小无相功催动大力金刚指”,硬来就会伤人伤己。

你可能感兴趣的:([三国的碎玉]马谡为何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