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BOSS直聘
作者:薛延波博士(在2050峰会上的演讲)
谢谢大家来参加今天的2050大会。今天的讲座,我给“未来”加了一个引号。
之所以把它加引号,因为我们讲的是yet to come,而不是future,未来这个词有种断裂感。当我们谈未来的时候,总觉得我还有时间,可以等一等。
未来可能还没有来,但是他正在来,并且已经有很多迹象表明他们正在向我们走来。
那么向我们走来的一些工作具备什么样的特性?今天会给大家解读一下。
在解读未来的工作之前,我们也许也要了解一个血淋林的事实:有些工作要出现,那么有些工作就要消失,什么样的工作会消失?所以今天我的讲座有点像赵本山老师的小品一样。我会讲昨天、今天和明天。
1.决策
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个很有意思的topic:量子社会科学,就是用量子物理的概念和形式模型来研究社会学问题,比如金融资产定价问题。华尔街很多做高频交易的物理学家就是量子学家出身,他们就是用量子理论来参考协助我们进行金融资产定价。
同样,量子理论本身也许可以帮我们做决策。决策最难的是什么?是不确定性。
比如把量子理论融入到我们的求职过程中。当我们选择一个新工作时,会面临很多决策。
我到底是选择一个计算科学工作?还是选择通讯工作?如果你的技能本身还具备一定的通识性,那摆在你面前的选项就很多,ABCDE到底你选择哪个?
这样的决策过程就可以用量子的概念来理解它,这里我们稍微开一下脑洞。
当我选择了一个职业,就必然会抛弃掉其他的,那么你原有的那些平行宇宙,即我又可以选A又可以选B又可以选C宇宙,已经坍塌。
坍塌是指我选择了一个,其他的选项全都不存在了。
但是这个时候我们不要忘记,当我决定了一个职业决策之后,又开启了另一个新的平行宇宙。比如:
一方面,我进了阿里,未来就很有可能从技术层面一步步往上走,做技术管理,甚至做到CEO的角色;
另一方面,也有可能我在阿里,因为自己的积累,进入一个全新领域。
所以大家一定要用一个乐观的心态来看看待你的职业决策,虽然原有的平行世界坍塌了,但是新的平行宇宙已经为你打开。
实际上我们的求职行为本身也会发生同样的情况:
当我们去找工作时,不知道摆在面前的有可能是哪些工作。比如当你打开BOSS直聘的时候,你不确定推荐给你的工作到底怎样?对方是不是也正在评估你?
你说“你好,老板,我喜欢这份工作”,有可能他没有回复你,他可能在旅游或者在忙;那么另外一个老板回复你了,这个老板就有可能跟你聊得更深入一点,有可能你就会拿到这份工作。
但是也可能因旅游度假而没有回复你的那个老板,TA提供的工作又最适合你。
所以我们在求职的时候,往往会因为这样的不确定性付出沉没成本。所以在BOSS直聘,我们就想尝试通过量子理论来减少或者把握这种不确定性。
2.过去
而刚才我们讲的量子属性又有确定性的一面。从确定性的角度来看,所有工作都会消失掉。那么从确定性的角度来看,所有工作都会消失掉,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工作消逝的确定性。
BP机寻呼员、接话员、修钢笔的工匠、农副土特产收购员等,这些职业已经消逝。
在这些职业消失的过程中,从业者肯定是非常痛苦的。但是从长远的来看,这个工作是注定要消失掉的。
但如果你本身就带着所从事的行业终有一天会消失的信念,你就有准备了。准备去迎接工作的消逝,去迎接新工作的到来。
3.现在
我们讲讲现在。“现在”体现的就是对规律的把握。
我们为什么去工作?我们从工作能获取什么?工作是什么?
工作代表的是人获取资源的一种方式,工作的演进体现的是人与资源关系的一种转化。
而我们的工作行为就是对熵的控制,控制东西不要把东西变得杂乱。
你每天进到办公室,打开电脑的一瞬间、处理某件事情的一瞬间,都是要把事情变得越来越有序。所以你在从事工作的时候,就是这样一个智能熵控的角色。
那么就回到刚才的问题了。
现在从事的什么样的工作不会消失?可以说,能够延续下来的工作都是能把熵控制效率提升到最高的。
举个例子,以前扛锄头去锄地,需要一天才能把一块地锄完。把地从一个原来的无序状态变得有序,那就完成了一个固定的熵减的量。
而现在有了机械,通过外部资源的方式,我们一个小时就把地锄完了,自然而然,通过锄头来锄地的行业自然就被机械替代。
所以长远来看的话,任何一个工作如果想得以延续,必须能够提高它的熵控效率。
4.未来的工作
什么是未来的工作?我们相信总有一些工作会向我们走来的,只有当它们离我们越来越近的时候,我们才能真切地感知到。
但是我们应该有一个坚定的信念,这些工作会逐步地向我们走来。
大家经常会讲“颠覆”,创业者们经常会用到一个词。我创了一个公司,颠覆了某一个行业。但是很不好意思,颠覆这个东西不是那么容易完成的。
大部分的技术是通过它的进步来体现出来,就是一个循序渐进的一个过程。
并不是说不存在颠覆性的技术,而是颠覆性技术存在的概率相对来说很低。所以当我们在考虑一个行业的颠覆性或者新职业的产生时,要考虑清楚到底是在做技术的进步,还是新技术带来的颠覆?
但现实是,绝大多数都是处于技术进步的概念。
那么在这里我们就斗胆的去给大家预测一下,在2050年会出现什么样的一个工作?可能这个工作如果大家看看的话,有的人觉得不吃惊,其实有些工作在你的概念中已经到来了。
生物合成食品专家、自动交通系统调度、智慧建筑工程师、自适应织物设计师、3D打印器官工程师等,甚至是人机关系协调师。
很多大的互联网公司开始限制小朋友使用电脑和手机的时间,在玩游戏的时候一定要有年龄限制等等,包括人将来和机器人的协同中,一定需要一个调整的角色。
例如将来人工智能违法了、侵害了你的利益,你怎么办?你需要找到人工智能伦理律师来帮你打这个官司。
我觉得不存在什么太夸张、太疯狂的预测,所有你能预测的工作都会到来。只是时间的问题,可能在40年、50年之后就会到来。
5.四个范畴
那么其实这些职业都为都逃不开接下来的四个范畴。
一、人造
我们讲到我们未来的生活,肯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人造的事物。我的儿子在学校里面,老师让他们区分什么是nature的,什么是man-made的。
现在我们身边很多东西其实都是人造的,连你吃的食物有可能都是人造合成出来的。
自然的东西会越来越少。所以我们必须得接受这样的一个现实。将来很多职业都会围绕着人造这样的一个大前提来展开。
二、交互性
我们之前所看到的很多产品都是没有交互概念的,但以后这个概念会变得越来越强烈。
比如现在当你给某一个智能音箱说话的时候,可以直接通过语音控制,那么以后也会看到脑电波控制,你和这些人造产品的交互也会变得越来越方便。
三、定制
我们有可能不会再有千篇一律的产品,所有的产品都是基于你本身量身定制的。还有未来的职业肯定更多的会关注人的mental、人的思维、人的意识,可能很多东西不用再去关心你的物理需求。
当然我们再看现在的这样的职业,其实我们获取资源的方式、利用自然方式,还远远没有达到最大化。
四、资源优化
摩尔定律是指每18个月左右的时间晶体管的数目就会翻一番。那么大家都知道最小的到现在我们已经到达了一个没有办法再去切分最小单元的局面,那么人们只能通过其他的方式来尝试。
摩尔定律带来的最大的问题就是我们的资源的需求是成指数在增加。
每增加一个东西,当他和原有的东西联系起来时,他带来的就是指数增长的资源需求量。而我们解决问题的方式还是线性的增加方式, 我们可以能够想象得到的,还没有到来的获取资源的方式都在向我们走来。
那么2050年的工作,我们不管它是刚才讲的3D器官打印工程师,还是刚人机协调师,最终会产生的工作必然是我们对资源利用最优化的一类工作。
那么大家都可以设想一下,如果2050年我们获取资源的方式不再通过人直接参与,便可以最大化地获取供你享用的资源,那么这个时候你为什么还要工作呢?
换一种思路方式,如果你工作不是为了获取薪酬,不是为了挣钱,用通俗的话来讲,而是你要去付出你自己的价值来获得成就感,是不是一个完全颠倒的一个世界?
我们相信所有的工作都正在向我们走来,我们要做的不是等待,而是主动去迎接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