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生于富拉基亚的斯塔斯塔尔希腊移民区,这座城市是希腊的一个殖民地,与正在兴起的马其顿相邻。他的父亲是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的宫廷侍医。从他的家庭情况看,它属于奴隶主阶级中的中产阶层。他公元前367年迁居到雅典,曾经学过医学,还在雅典柏拉图学院学习过很多年,成为了柏拉图学院的积极参加者。
从18-38岁在雅典跟柏拉图学习哲学的二十年,对亚里士多德来说是个很重要的阶段,这一时期的学习和生活对他一生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苏格拉底是柏拉图的老师,亚里士多德又受教于柏拉图,这三代师徒都是哲学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在雅典的柏拉图学园中,亚里士多德表现得很出色,柏拉图称他是“学园之灵”。但亚里士多德可不是个只崇拜权威,在学术上唯唯诺诺而没有自己的想法的人。他同大谈玄理的老师不同,他努力地收集各种图书资料,勤奋钻研,甚至为自己建立了一个图书室。有记载说,柏拉图曾讽刺他是一个书呆子。在学院期间,亚里士多德就在思想上跟老师有了分歧。他曾经隐喻地说过,智慧不会随柏拉图一起死亡。当柏拉图到了晚年,他们师生间的分歧更大了,经常发生争吵。
公元前347年,柏拉图去世,亚里士多德在雅典继续待了两年。此后,他开始游历各地。公元前343年,他受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的聘请,担任起太子亚历山大的老师。当时,亚历山大13岁,亚里士多德42岁。公元前338年,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打败了雅典、底比斯等国组成的反马其顿的联军,从此称霸希腊。次年,腓力二世召开全希腊会议,会议约定希腊各邦停止战争,建立永久同盟,有马其顿担任盟主,在会议上,腓力宣布,他将统帅希腊各邦联军,远征波斯,至此,马其顿实际上掌握了全希腊的军政大权,希腊各邦已经名存实亡,成为马其顿的附庸。马其顿马其顿军
腓力二世于公元前336年被刺身亡。他的儿子、年仅20岁的亚历山大即位为王。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率领马其顿军和希腊各邦的联军出征波斯。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他打垮了号称百万的波斯大军,接着摧毁了古老的波斯帝国。一个空前庞大的亚历山大帝国--其领土西起希腊,东到印度河,南到埃及,北抵中亚--建立起来了。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病故。这个凭着武力征服建立起来的大帝国,经过混战,分裂成几个独立的王国。
就在这个时局动荡的年代里,亚里士多德重返雅典,在那里一住就是二十年,即从亚历山大出发远征的前一年到亚历山大去世的那一年。在这段时间里,虽然马其顿在军事和政治上控制了雅典,但那里的反马其顿的潜力还是很大的。亚里士多德来到雅典,可能肩负有说服雅典人服从马其顿的政治使命。亚里士多德在雅典受到了很多的优待,除了在政治上的显赫地位以外,他还得到了亚历山大和各级马其顿官僚大量的金钱、物质和土地帮助。他所创办的吕克昂学院,占有阿波罗吕克昂神庙附近广大的运动场和园林地区。在学院里,有当时第一流的图书馆和动物植物园等。他在这里创立了自己的学派,这个学派的老师和学生们习惯在花园中边散步边讨论问题,因而得名“逍遥派”。据说,亚历山大还为他的老师提供了大量的人力,他命令他部下为亚里士多德收集动植物标本和其他资料。
事实上,亚里士多德浩瀚的著作,实非一人之力所能完成,譬如,他曾对158种政治制度作了概述和分析,这项工作所需要涉及的大量搜集整理工作,如果没有一批助手的协助,是不可能做完的,当亚历山大去世的消息传到雅典时,那里立刻掀起了反马其顿的狂潮,雅典人攻击亚里士多德,并判他为不敬神罪,当年苏格拉底就是因不敬神罪而背叛处死型的。但亚里士多德最终逃出了雅典,第二年,他就去世了,终年63岁。
在哲学上,亚里士多德可以称得上是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他不仅是形式逻辑的创始人,而且研究了辩证思维的最基本形式,成为第一个专门而又系统得研究思维和其规律的人。
亚里士多德批判了柏拉图的唯心主义的理念论,主要指出了一般不能离开个别而存在,事物的本质,即“形式”在事物之内。他提出四因说,认为具体的事物是由于四种原因而构成,即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和目的因。他主张认识的对象是外在的事物,强调感觉在认识中的重要性,思维依赖于感觉。这里紧密地接近了唯物主义。但他又认为,理性的知识是“高贵的”知识,纯思辨的生活是最幸福的生活,是人生最高的理想,理性的发展是教育的最终目的。
亚里士多德在自然科学的发展中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对天文学、物理学、生物学、医学等方面都有深入的研究。
在天文学方面,亚里士多德创立了运行的天体是物质实体的学说。他认真最外层的恒星球层是由处于宇宙边缘的原动天或者不动的推动者推动的。原动天或不动的推动者统帅着一切天体和整个宇宙。亚里士多德设想,天体和地球由各种不同的材料组成。一切处于月层下面的东西都是由四种元素土、水、气、火组成,天体则由第五种----更纯洁的元素“精英”组成。
在生物学方面,亚里士多德考察过小鸡和其他动物在胚胎成长期中形成的发展,动物初生的成熟程度,是他的动物分类法的一个重要标准。亚里士多德曾指出鲸鱼是胎生的。他还认为,各种生物形成一个连续的序次,从植物到人,逐渐完善起来。
在物理学方面,亚里士多德认为,各物体只有在一个不断作用着的推动者直接接触下,才能保持运动,否则物体就会停止。这种推动者或在物体内部,如生物;或在物体外面,如物体受到外力推动或拉引那样。均为物体,只能靠外来的推动而运动,因此,任何运动,都是通过接触而产生的。如石头抛在空中运动,是因为为了防止石头后面的真空,空气流到石头后面,以维持石头的运动。因此真空也是不能存在的,因为空间必须装满物质,这样才能通过直接接触传递物理作用。因此亚里士多德反对原子论的“世界由真空和原子组成”的观点。他认为,空间必须是一个物质的连续体。
亚里士多德在政治上主张由中等奴隶主来统治国家。在美学方面,曾为悲剧下过一个著名的定义,并且指出艺术作品在“摹仿”个别事物时,目的在于使事物的一般特征得以表现出来。在教育上,他认为,理性的发展是教育的最终目的,主张国家应对奴隶的子弟进行公共教育,使他们的身体、德行和智慧得以“和谐发展”。
亚里士多德显示了希腊科学的一个转折点。在他以前,科学家和哲学家都力求提出一个完整的世界体系,来解释自然现象。他是最后一个提出完整世界体系的人。在他以后,许多科学家放弃提出完整体系的企图,转入研究具体问题。
亚里士多德集中古知识于一身,在他死后几百年中,没有一个人像他那样对知识有过系统考察和全面掌握。他的著作实古代的百科全书。恩格斯称他是“最博学的人”。
他还认为,生命和世界都在运动,没有运动就没有时间、空间和物质。这写都具有一定的辩证法观点。但是,亚里士多德碰到一些解释不了的现象,还是要把老师的一些唯心论的观点搬出来帮忙,常常弄得自相矛盾,在唯物和唯心论这两种观点中摇来摆去。
亚里士多德的另一句名言也是令人称道的,那就是:“柏拉图是可敬的,但真理更可敬。”
对于美德,我们仅止于认识是不够的,我们还必须努力培养它,运用它,或是采取种种方法,以使我们成为良善之人。 ------亚里士多德
习惯实际上已成为天性的一部分。事实上,习惯有些像天性,因为“经常”和“总是”之间的差别是不大的,天性属于“总是”的范畴,而习惯则属于“经常”的范畴。 ------亚里士多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