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书而坐 烛照我心

      在高中就读的儿子喜欢看东野圭吾的推理侦探小说,我心里很是抵触。在家总忍不住唠叨几句:看什么书不好,非要看日本人写的!看推理小说有什么用?对写作有帮助吗?我心里很反感这位日本文人。但唠叨归唠叨,到书店东野圭吾的书儿子要几本买几本,总是不忍拒绝他。推荐他读的文学类著作,他虽不明说不喜欢,但总是草草翻翻了事。我心里不禁感慨:自己高中时哪有这等福气!那时看课外书要被严格禁止的。家长还给买更是不可能,现在的孩子可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买回来的好书摆在面前,都不爱看。在孩子心中手机、游戏的吸引力远比读书大。

      也可能时代不同,自己小时候没有更多的娱乐内容,只能沉浸在文学作品里,才能寻找到快乐吧……

      那时候家里是没有闲钱给我和哥哥买课外书的。我和哥哥就自己想办法,把家里的废品攒起来卖到集上废品收购站。那时候许多东西都可以当废品的,比如:啃净晒干的大骨头,挤净牙膏的牙膏袋,用过的瓶瓶罐罐,烂了的的铁锅,废旧的报纸杂志等等都是可以换钱的。这些破破烂烂吸引我和哥哥绝多的目光。

      那时候我们生活的中学与集镇上的废品收购站有一段距离,我和哥哥便用小棍一路抬着很久才攒满一篮的废品,磕磕绊绊地走到集上废品站去卖,一点也不嫌累。拿着卖废品得到的几个小钱直奔书店,路上还要反复商量要买哪一本早就看好的书,也因意见不统一而争的面红耳赤:因为卖的钱有限,不能谁喜欢的都买,我的意见几乎不被采纳。哥哥说我小不知道什么书好看,要听他的。我虽嘟哝着,也就依了他,只要有书看,我就高兴,买什么就看什么吧……

        那时候买的书几乎都是革命题材的连环画,《闪闪的红星》、《小兵张嘎》、《渡江侦察记》、《红灯记》、《江姐》、《地雷战》、《地道战》、《红色娘子军》、《海霞》、《杜鹃山》、《铁道游击队》、《智取威虎山》、《奇袭白虎团》、《上甘岭》、《英雄儿女》……,我想自己现在崇尚英雄,满腔的爱国情结应该就是小时候这些作品培养的吧,已经融进了我的血液,深入到了我的骨髓。买的连环画看完后没事还要反复再看,直看到攒够钱买下一本小人书,然后才小心地把这本收藏起来。看过的书慢慢攒着,后来装满几个大木箱。再后来我们大了,母亲要把这些书送给表弟,我十分不情愿,虽心有不甘,但拗不过母亲。不知道表弟是否能把这些小书保存完好?我和哥哥用心血和汗水换来的小书现在都流落到何处?

        隔壁住着的张叔确是喜欢这爱看书的兄妹,他妻子在城里新华书店上班,他和我们兄妹商量:他从新华书店拿回来我们喜欢看的新书,让我们小心看,看完他再还回去。我们欣喜若狂,捧着新书,小心翻页,唯恐弄皱,弄脏,看完后恭敬的捧着归还。好像《绿野仙踪》、《尼尔斯骑鹅旅行记》、《鼹鼠的故事》、《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伊索寓言》、《一千零一夜》等等都是那时候看完的,后来学校的老师陆续回城,我没有再见过这位张叔,心里很是感激他。

    父母为了我们上学,又回到城里。有一年,参军多年未曾谋面的大表哥探亲到我家来,说他参军时我还刚会走路,——并用手比划我的身高——现在回来都这么大了,还细心体贴地悄悄问我:小梅想要什么?我含蓄地表达了想要书的意思,他爽快地说:走,到书店想看什么你就拿什么。到了书店,我指哪一本,表哥就拿哪一本。整整抱回了一大摞。我心里那个欢喜就没法说了,从此喜欢这个表哥喜欢的不得了。

      初中的时候开始看《儿童文学》、《少年文艺》、《读者文摘》、《萌芽》、《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钟山》《十月》等等,那是把自己的零花钱攒起来,记得还要等大人午睡时偷偷溜出去买的。慢慢地这些书远远满足不了自己读书的渴望,不知怎的喜欢上了八十年代初流行的“伤痕文学”,像《伤痕》、《将军吟》、《被爱情遗忘的角落》、《芙蓉镇》、《许茂和他的女儿们》、《蹉跎岁月》、《今夜有暴风雪》、《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血色黄昏》、《雪城》等等都是那时看的。作品本是人们在粉碎四人帮以后,压抑已久的愤懑喷涌而出,以此抒发自己的感情。但在我,倒是很向往那时下乡到边疆的知青生活,火热而又有激情,比在学校沉闷又枯燥地学习有趣的多。因为老是有这种奇思怪想,有一次我在写作文时流露了自己想沉浸在文学作品里,不思学习文化课的想法,老师给我的评语是:中学生要全面发展。但那时哪里听进去!我仍然在学校偷偷看,在家里不让看,晚上甚至蒙着被子打着手电筒在被窝里看。父亲为此很是生气,不知训了多少顿,严令我禁止看课外书。

      高中的时候成绩略有上升,父亲对我又放松了要求,一次竟对我说:学校新开放图书馆,老师有借书卡,你可以拿着我的卡去借书。我欣喜若狂,整摞整摞的抱回家。那时又爱上看名著,只要是国内的,无论什么题材的都喜欢看,大部分还是革命题材的。因自己频繁的去图书馆借书已成习惯,图书馆不开放的假期感觉漫长没法过,急的坐卧不安,天天去图书馆门口张望,看着紧闭的图书馆大门摇头哀叹,失望的走开。要想借书就需要到余阿姨家去喊她开门,因此在学校里我最想讨好的就是图书馆的余阿姨,但不知道怎样讨好,只有校园里碰到她老远就笑脸相迎甜甜地喊姨。百般讨好作用不大,喊她开门的次数多了,她终于不胜其烦,委婉地向父亲告状:你闺女太喜欢看书了,整天去借书看。父亲终于警告我:不准再去借书。

      恰逢这时学校里流行起“琼瑶”风。报纸上刊登了她全部的作品,我把报纸剪下来保存好,对照书目依次看下去,有自己买的看,有和同学交换看的,竟然把琼瑶写的书全部看完了。每看完一本书都要打湿几条手帕,哭红肿两只眼睛。

      再后来,只要有机会借到任何文学作品,都会如饥似渴的看下去。看书的时候,沉浸在作品里,替苦人担忧,为英雄喝彩,有时候忍俊不禁,有时候掬一把同情泪。


    读书的经历就这样随着我渐渐 长大的岁月,慢慢地疯长成一部很难结束的叙事诗,在这首诗里,有我双眸含笑地顾盼,有我浅吟低唱地徘徊;有我的风花雪月,有我的飘香四季;有我的太阳,有我的月亮;有我的花,有我的草;有我的一切。

        我欣赏三毛说的一段话,“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了过眼云烟,不复记忆,其实他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里”。腹有诗书气自华,容颜易逝,唯有读书沉淀的气质可获得一种穿透岁月的美丽!

在读书的时光岁月里,书给了我一些微不足道的东西,更多的是书本给我的教育的启迪,而这些过往的记忆,是我教育世界里弥足珍贵的影像记录。惟愿我班的孩子,能从我读的书里,带走慈母样的关怀,领受阳光雨露的滋润!

——于是我说,向书而坐,烛照我心!

——于是我说,我的世界是书,书的世界有我!

——于是我说,书是我的美好,我的美好是书!

你可能感兴趣的:(向书而坐 烛照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