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边书房@注解四书《论语》【335】要求自己,成就他人

【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而正南面而已。”】

       孔子说:“能做到无为而治,我看也只有舜吧?他做了什么呢?就是恭恭敬敬的向着正南面而已。”无为而治,这是老子提出来的,属于道家的思想。孔子这里也提了无为而治,但是跟老子的无为而治有着很大的区别。

       老子的思想是一种粗糙的自然观和社会观,从自然中摸索出世界的进化规律。道家的思想更多讲的是天人的关系,因此,道家的无为而治是真不管,连自己都不管,自然的运行规律就是最好的管理者,顺道而行。儒家的立基之本强调的是修身,目的是治国平天下,因此,儒家的无为而治不是说要管别人,而是管住自己,对自己有为,对别人无为。儒家思想讲的就是人人的关系。

       儒家的修身强调一种上行下效的模仿率关系。之前我们说过马克斯韦伯的三种权力基础:法理权力、传统权力和神授权力,还说过三种治理体制:法治、人治和礼治。孔子提倡的是礼治,君王可以不管下面很具体的事情,但是不能不管自己,要让自己成为群臣的榜样。这里孔子提出舜的无为而治,那是有一个前提条件。尧是将帝位禅让给舜,与生俱来就有着三种权利基础,再加上下面的群臣禹、稷等贤臣,他可以做到无为而治,但是绝对是人类历史上的小概率事件。从务实的角度来看,儒家认为无论君王或者领导,要想真达到舜的条件是很难的,那是道家的无为而治。因此,要实现儒家的无为而治,不能寄希望于舜的条件,而是自己创造条件。无论是法理权力或者传统权力,大家只有通过修身创造神授权力或者说精神权力,才能形成现实的无为而治。

       道家的无为而治强调天人合一,儒家的无为而治强调知行合一,前者是务虚的世界观,后者是务实的世界观。我们可以从道家的视角去思考世界,但是必须从儒家的视角去行动。作为企业的经营者,我们要想实现无为而治,首先要率先垂范,然后是培养他人。率先垂范是建立精神权力的基础,培养他人是精神权力的延伸。这又回到了儒家的忠恕之道:要求自己,成就他人。


@荷边书房@注解四书《论语》【335】要求自己,成就他人_第1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荷边书房@注解四书《论语》【335】要求自己,成就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