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浪屿日记(一)

      10月17日,小雨转阴。轮渡过江。

      下午上岛的人较少,轮渡一、二层的甲板上,可以随意走动。虽说早晨下了小雨,空气湿漉漉的,能见度也一般,但仍然可以把鼓浪屿的地形、建筑一览无余。尤其是山峦之巅的日光岩、八卦楼上的红圆顶,看的清清楚楚。有文字介绍,站在厦门本岛,隔鹭江相望鼓浪屿,恰似一处雅致的盆景。盆景以小博大,鼓浪屿恰恰是独步海滨一隅,以山野树木、中西兼济的建筑自成一派,且有一以贯之的人文坚守,正是万象东方的山水。盆景之喻,可谓准确无疑。

鼓浪屿日记(一)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同渡人有的抱怨:建一座桥多省事,来去坐渡轮劳力又伤财!这里建不建桥?见仁见智。持建桥意见的一定可以列举出一百条一千条理由,但是仅从文化这一条来衡量,那些均会显得苍白无力。刚才,听接站的小赵介绍,鼓浪屿只有1.91平方公里,厦门当下有人口400多万; 设想一下,有桥通路过车,一个长假期下来,仅少数厦门人去了鼓浪屿,会不会人车为患?再不要说全国的旅客。鼓浪屿轮渡得以保留,也是一种文化。这应该是厦门人、乃至闽南人的智慧。

        这是我第二次来厦门、登鼓浪屿,一晃相隔已有22年了。人与岛的变化是必然的,但是上轮船的那一刻,仿佛时光并没有流逝的那么快、那么远,一切是那么的熟悉。我喜欢站在船头远眺的感觉,风从耳衅吹过,帆影飘动、船浆荡水,岸边一切逆流而逝,可以放任思绪飞扬。窄窄的海峡,浅浅的鹭江,风平浪静,十几分钟的航程也非常短暂,却让人找到了对鼓浪屿曾经的印象。摆渡登岛慢慢地,刚刚好。

        10月18日,晴。浮生半日。

        清晨我是被鸟叫醒的。以往谁说“鸟雀鸣晨、霞光映窗"才起床,我一定认为那是矫情、造作。打脸的是,今天我一觉醒来己经过了早餐饭点了。半夜我曾经醒了一次,是被一阵马达声吵醒的。几分钟后马达声音就渐渐地弱,消失了。心里琢磨,岛上没有汽车、拖拉机呀?噢,是海上驶过的轮船。之后,夜静如寂,便是一波一波海浪的声音传来,咕噜~咕噜~,清晰自然入耳,催我又入梦境。平时不是这么能睡,估计与昨天旅途劳累有关,或是得益于鼓浪屿良好的空气和舒适的温度。走出家门便有不同,一切平常也会变的有趣,有向上的改变,这一点说的极是。

鼓浪屿日记(一)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入住的宾馆在晃岩路上,从钢琴码头步行只需十几分钟,与日光岩、菽庄公园也很近。设施与条件比较简陋,房间不大,电视机是坏的,没有wifi,房顶灯少了灯罩,淋浴的花插锈蚀的几乎不能喷水。但是硬板木床、一洗白色的被褥、海景临窗和24小时热水,却让我中意。符合我“低价格、近景区"的一贯要求。一分钱一分货;有几分本钱,做几分买卖,我从不企图天上掉下馅饼的美事。出入便利、价格便宜,不用急急忙忙看景点,让人住着心里踏实。

        走出房门有新的发现。这所宾馆是1957年落成使用的,原来是一个单位的公共资产,现在改制外用了。庭院紧邻海滩,占地面积较大,北欧布局,哥德式建筑。一幢幢小楼红砖红瓦,白漆窗门,其中,22号白楼,标识为民国时期英商亚细亚石油公司外籍职员的宿舍洋房,是申遗保护的老建筑。青石、条型花岗岩铺地,碎石小路和石阶贯穿于各座楼房和门洞。拾阶而上,竟然发现铺在地上的青石,有些是用老石碑制作的,急忙双手合实躲闪一旁。古树散植,花木密集,绿荫蔽日,自不必说。有许多榕树上钉上了蓝色铁皮牌,印有:古榕树,120年,福建省保护文物。小小的一家个性宾馆,仅庭院的风景真不是一般星级酒店、宾馆所能比拟的。放在新疆许多城市,绝对不次于当地较大规模的公园。一叶知秋,足以实证了鼓浪屿"岛上花园"的美誉。

        几位旅客也好像不急着出去。有一家人闲转的,也有三五人坐在树下喝茶的。我凑过去端杯泡茶。这次旅行因是深秋,只带了少许红茶、普洱。正准备冲泡时,被一位陌生旅友制止说:鼓浪屿水好适合冲泡绿茶,并递上来一个7克小袋装的峨眉雪芽。一沏,果然清香扑鼻,入口醇厚;再喝几口白开水,也是清洌纯正,略有甜味。通常海岛多以屯集雨水和淡化海水解决饮水问题,多少都会有一些苦咸涩的味道。鼓浪屿用水不同寻常,是从厦门岛输送过来,又经山间存储优化,水质当然不次于天然矿泉水了。

        说来,虽然我去过的地方少,但一直认为旅行就是生活,就是经营心境,无非是环境变了,换了陌生的、熟悉的地方。仍然要依靠自己的眼晴、嘴巴和双腿去发现,去接近。另外,头脑也不能闲下来,去思考、去感悟,从而才会形成有判断、有情感的形象,才会铭刻在心中。此时此刻的我,未迈景区门汀一步,却生心仪,囿于眼下已经让我有了几分陶醉。

        10月19日,晴。寻声鼓浪。

        清晨,我是在海浪声中出来的,也是寻着海浪声走到了鼓声路上。

鼓浪屿日记(一)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这时间的鼓声路和旁边的后港仔沙滩是安静的。在晨光映照下,海面波光粼粼,沙滩泛着点点金光,椰子和槟榔树的影子很长,很长。游人还没有上来,偶尔会遇到晨跑的人,商店商铺尚没有卸下门板,一向红火的七里香舍酒店,铁栅栏的矮门也是虚掩的,显然未准备迎新纳客。我从东向西慢慢地走,只一会儿就到了鼓浪洞隧道。

        咕隆~咕隆~,虽然隧道里灯光如炽,但我还是绕道走了石栈桥。这地方山角伸向了大海,沿山根修建的栈道就侧跨在海边上,一波一波涌起的海浪,啪打岩石,又与隧道产生共鸣,声音格外响,明显超过了鼓声路的其它地段,轰鸣声很大,传送的很远。在海边听潮声是呼呼~呼呼~,静卧床上的海潮声是咕噜~咕噜~,站在石栈桥上的声音又有不同,确实有咕隆~咕隆的音效,完全可以理解为鼓浪~鼓浪~。

        鼓浪屿,是以海潮时的鼓浪声而得名,但这里的山角石桥的轰鸣,并不是发出鼓浪声的正宗地方,在前面,往下再走十几米的地方。

        告诉我这一信息的是一位钓鱼的老伯,他反复告诉我,为我指引方向。当我问他能不能钓上鱼?他操着一口闽南语笑着说: “玩的、玩的,这地方水深,可以打到猫食"。“打到猫食"?一看果然如此。他虽然使用海钓鱼杆、沉水坠,蚯蚓活饵,估计也甩杆几个小时了,但鱼篓里却只有几条小的海鱼、海蟹。见老伯一股喜庆劲儿,也可以知道他不在于鱼获多少,是以这种自己善长的方式晨练,溜弯消遣,活动手脚。人总是要找些事干的,总要有一点兴趣才好,无论老幼与雅俗; 我边往西走,边这么想。

        才走几步路,就见到一群游人围着一块突兀的海岸礁石在照相。鼓浪石虽然名声远播,但体量不大,只有一辆吉普车的大小; 又独出沙滩上,与海岸线有几米的距离,估计只有大海涨潮时,才会有海浪涌进石洞,从而发出“鼓浪、鼓浪“ 的轰鸣,此时它是静卧的,宛若一尊神秘的图腾,悄无声息地接受人们的崇拜、瞻仰。

        我站在远处看,心里产生了无限地愉悦,因为鼓浪石在,鼓浪石的洞穴在,鼓浪石上的榆树仍然在,鼓浪屿的鼓浪声会声声不息。

你可能感兴趣的:(鼓浪屿日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