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疾病:直白表达障碍

心理疾病:直白表达障碍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一直以来,对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比较乐观,心里所思所想,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真诚表达。近期阅读了些心理学文章,重新审视了自己,认识了一个不一样的自己,原来自己是一个心理疾病的人。

心理疾病诊断结果:直白表达障碍。

60多年前,卡尔·罗杰斯给了我们答案:

直白表达的前提条件有如下三条。

真诚一致;无条件积极关注;共感理解。

真诚一致:简单来说就是表里如一,放下自己的防御面具,容许自己去感受当前面对的这个人或物。

当下,生活在女儿身边,外孙外孙女天真可爱,给大人们增添手忙脚乱的同时,更多的是制造欢乐。而与女儿相处,每天大眼瞪小眼,可谓是抬头不见低头见。女儿到温哥华读书,到现在在温哥华安家落户,生儿育女,十二年以来,此番相处时间最久,将近五个月。

花开花落,世事变迁,十二年一个猴年马月轮回,人生有几个十二年啊!有人从中年走向衰老,有人从青春步入而立之年。岁月蹉跎,不同地域,不同环境,女儿不再是十八岁的孩子,我也不再是强势的母亲。

女儿该做什么,我何必管那么多呢?看着女儿在外孙面前摆弄手机,总忍不住说道说道,结果是自讨没趣,女儿说:“我是在回复客户的信息,你自己不一样在玩手机吗,老是看,注意身体!”听后我就来气,长大翅膀硬了,说不得了,情绪低落压在心底。

何必呢,面前是最亲的女儿,她已经是一个有独立思想的母亲,不再是十八岁时言听计从的女儿,要学会体验对方的感受,换位思考。能否摘下母亲的面具,像朋友那样推心置腹的交谈。

比如,看到喜欢的饰品,知道价格比较昂贵的时候。店家问你喜欢不,而你回答,不喜欢。就不能直接说,饰品很喜欢,不过太贵了买不起。

人在生活中是很难放下自己的防御面具的,甚至说,我们不戴着面具,是很难在社会规则下生存下去的。

我们在不同人的面前,就有着不同的角色和面具。久而久之我们就渐渐忘记本来的自我是怎样的了。

所以放空自己,去体验当下与对面此人相处的感受,然后去真诚表达,无论对谁,这都是十分困难的。但只要我们努力放下面具,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快乐。

无条件积极关注:基本含义是对一个人表示看重、认可欣赏其价值,喜欢他、爱他,而且这种感受是自然发生而非强迫出来的。

积极关注不难,但是“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很难。这意味着,我们不仅仅欣赏其优点,分享其快乐;我们也愿意接纳他的缺点、阴暗,接纳并且分担其痛苦、忧伤、恐惧。

共感理解:放下自己个人的参照标准和价值观,进入别人的世界,去看到他所看到的「真理」,并且将这种看法让对方知道。

这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更加困难,我们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的参照标准和价值观去「对别人好」,越是亲密的关系,我们越会这样做。

昨天,又与女儿发生了一件不愉快的事。女儿给我买了一副墨镜,我问:“多少钱?”女儿说多少多少,我不仅没说谢谢,还没好口气伤了她的心:“这么贵,样子与家里的墨镜区别不大,浪费钱。”女儿满脸委屈:“以为给你一个意外惊喜,会开心,结果又遭到数落。”

没错,细心的女儿见我的墨镜质量差,伤眼睛,精挑细选了一副墨镜,而我却好心当驴肝肺。正是参照标准和价值观不同的具体表现,放下自己的参照标准和价值观,接纳他人的世界观。

我调整好心态,试了试墨镜,说:“嗯,轻巧,大小正合适,戴着很舒适。”女儿霎时开心起来,得瑟道:“谁挑的呀,我的眼光错不了!”

以前新闻报道过这样一件事:儿子孝顺给老人洗脚,自己用手试过了水不烫,就让老人去洗,而老人感觉已经退化了,感觉不到烫,但实际上对于老人太烫了,长久这么下来,老人的脚被烫伤了,去医院就诊才明白过来。

反过来,现在我们每一个父母,对孩子何尝又不是这样。

能在亲密关系中向对方直白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情感是不容易的。

想要做到,从自己做起,对对方真诚、无条件积极关注、共感理解。

当对方对彼此的关系有了这份信任和安全感,积极的互动就会建立起来,那么你也就敢于并且愿意直白地去向对方表达情绪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心理疾病:直白表达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