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是一个人看不见的本质。” ——德·穆迪
性格是什么?
性格(Personality)是指人们在对人、对事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的思想、情绪、行为、态度的总称。是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以及与这种态度相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性格一经形成便比较稳定,但是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可塑性的。性格不同于气质,更多体现了人格的社会属性,个体之间的人格差异的核心是性格的差异。
性格主要表现在“做什么”和“怎么做”两个方面,“做什么”反映一个人对现实的态度,“怎么做”反映了个体的行为方式和特点。性格是包含在人格结构当中的,体现了人的本质属性,并且最能表征一个人的道德行为特征。性格是由许多特征组成的复杂心理结构,其具有的特征有:态度特征、意志特征、情绪特征、理智特征。
1、态度特征
性格的态度特征是指人对待现实的态度方面的特征。它是性格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人接受现实生活的影响,总是以一定的态度给予反应。由于客观现实的多样性,因此,人对现实的态度的性格特征也是多种多样的。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
(1)对自己的态度特征。例如谦虚谨慎、自尊、自信、自律以及与之相对的骄傲、自卑、自弃、大方或羞怯等。
(2)对他人、集体、社会的态度特征。表现在这方面的性格特征主要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富于同情心、诚实、正直、有礼貌等;与此相对立的有对国家和集体漠不关心、自私、孤僻、虚伪等。
(3)对学习、工作、劳动和劳动产品的态度特征。表现在这方面的性格特征主要有:勤劳或懒惰;有责任心或粗心大意;认真或马虎;有首创精神或墨守成规;节约或浮华等。
2、意志特征
性格的意志特征是指人在调节自己的心理活动时表现出的心理特征。
(1)对行为目标明确程度的特征,主要有:有目的性或冲动性;独立性或易受暗示性;有组织纪律性或放纵性等。
(2)对行为自觉控制水平的特征,例如主动性和自制力等。
(3)在紧急状态或困难情况下表现的意志,主要有:勇敢、果断、镇定和顽强等。
(4)对自己做出的决定贯彻执行方面的特征,例如有恒心、坚韧性、执拗、顽固性等。
3、情绪特征
性格的情绪特征是指人产生情绪活动时在情绪的强度、稳定性、持续性以及主导心境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
(1)强度特征。表现为一个人的行为受情绪感染和支配的程度以及情绪受意志控制的程度。例如有的人情绪情感体验比较强烈,一经引起,难以用自己的意志加以控制;有的人情绪情感体验则比较微弱,总能保持平静,易于用意志控制自我情绪情感。
(2)稳定性。表现为一个人的情绪波动幅度的大小。有的人情绪容易波动,起伏程度大;有的人情绪一直比较平静,自我控制强,不易看出起伏波动。
(3)持久性。表现为情绪活动持续时间的长短以及影响身体、工作、生活的久暂程度。有的人情绪活动维持时间短,稍纵即逝,不着痕迹,有的人情绪活动持续时间长,对自我心理影响较深。
(4)主导心境。情绪对人的身心稳定而持久的影响即形成心境状态。心境状态在不同人身上有显著差异性,因此,每个人都具有主导心境。有的人总是心境开朗,振奋快乐,有的人则多愁善感,抑郁沉闷。
4、理智特征
性格的理智特征是指人在认知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又称性格的认知特征,主要指人在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等认识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认知特点和风格的个体差异。例如表现在感知方面的有主动与被动、详细与概括;表现在记忆方面的有主动记忆与被动记忆、形象记忆与逻辑记忆以及记忆的快慢、保持的是否持久;表现在思维方面的有独立型与依赖型、分析型与综合型;表现在想象方面的有广阔与狭隘、丰富与贫乏。
性格和气质一样吗?
有人分不清性格和气质,觉得不都一样吗。或者是将两者混淆了,比如说某人的性格活泼好动,某人的性子太急或太慢。其实说的是气质,而非性格。
气质
气质(Temperament)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人的气质差异是先天形成的,受神经系统活动过程的特性所制约。孩子刚一落生时,最先表现出来的差异就是气质差异,有的孩子爱哭好动,有的孩子平稳安静。气质相当于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脾气、秉性或性情。
古希腊的医生希波克拉底很早就观察到人有不同的气质,他认为人体内有四种体液:血液、黏液、黄胆汁和黑胆汁。这些体液来自不同的器官,黏液生于脑,是水根,有冷的性质;黄胆汁生于肝,是气根,有热的性质;黑胆汁生于胃,是土根,有渐温的性质;血液出于心脏,是火根,有干燥的性质。
盖伦在希波克拉底体液说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气质,创立了气质学说,后来在他的理论基础上,气质说发展成为经典的四种气质。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
胆汁质(bilious temperament),其特点是“情感发生迅速、强烈、持久,动作的发生也是迅速、强烈、有力。属于这一类型的人都热情,直爽,精力旺盛,脾气急躁,心境变化剧烈,易动感情,具有外倾性。反应迅速,情绪有时激烈、冲动,很外向。
多血质(sanguine temperament),其特点是容易形成有朝气、热情、活泼、爱交际、有同情心、思想灵活等品质;也容易出现变化无常、粗枝大叶、浮躁、缺乏一贯性等特点。这种人活泼、好动、敏感、反应迅速、喜欢与人交往、注意力容易转移、兴趣和情感易变换等等。这种人适宜于做要求反应迅速而灵活的工作。
粘液质(phlegmatic temperament),这种气质的人平静,善于克制忍让,生活有规律,不为无关事情分心,埋头苦干,有耐久力,态度持重,不卑不亢,不爱空谈,严肃认真;但不够灵活,注意力不易转移,因循守旧,对事业缺乏热情。
抑郁质(melancholic temperament),这种气质的人,他们体验情绪的方式较少,稳定的情感产生也很慢,但对情感的体验深刻、有力、持久,而且具有高度的情绪易感性。抑郁质的人为人小心谨慎,思考透彻,在困难面前容易优柔寡断。抑郁质的人一般表现为行为孤僻、不太合群、观察细致、非常敏感、表情腼腆、多愁善感、行动迟缓、优柔寡断,具有明显的内倾性。
气质与性格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相比起来,性格的社会性更强,气质的生物性较强。气质更多的受到人的神经活动类型的影响,而性格则是在后天形成的,更多的受到了社会生活条件的影响。性格形成晚且较易变,气质形成早且不易变。具有相同气质类型的人可能性格特征不同,而性格特征相似的人可能气质类型不同。比如说,同样是勤劳的性格特征,多血质的人表现出精神饱满,黏液质的人表现出踏实肯干。当然,性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掩盖和改造气质,使气质服从于生活实践的要求,比如飞行员必须具有冷静沉着、机智勇敢的性格特征,在严格的军事训练中,这些性格的形成就会掩盖或改造胆汁质者易冲动、急躁的气质特征。
性格是如何形成的
性格的形成,是由很多因素造成的,一般而言是遗传因素、家庭因素、学校教育、社会环境和自我教育。
遗传
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在性格形成中有一定的作用,人的气质影响着性格特征的外部表现,就是由神经类型的特性决定的。例如,在不利的客观条件下,抑郁质的人比胆汁质的人容易成为懦夫,而在顺利的条件下,胆汁质的人比抑郁质的人容易成为勇土。多血质的人善于与人交往,而粘液质的人难于与人相识。研究还说明,神经系统的某些遗传特性也可能影响到某些性格的形成,加速或延缓某些行为方式的产生和发展。但是性格作为人的对现实的态度及行为方式的系统,主要是由社会关系决定的。遗传对性格的形成有些影响,但它不起重要的作用。
家庭
孩子出生后最先接触到的环境是家庭。父母则是家庭中最早、最直接与孩子接触的人,父母在抚养子女成长的过程中,不仅提供了生理和物质的需要,还提供了心理的需要。同时,父母在养育了子女过程中表现出自己的人格,父母的人格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儿童的人格,父母对儿童的教养更对儿童产生极大的影响。
早期有Baldwin等人进行了父母教养方式与子女行为之间关系的研究。研究中对父母的行为依不同维度区分,如民主与权威,前者尊重儿童个性,处事客观、讲理,而后者则采取任意和独裁的方式。结果发现,在民主方式下发展的儿童比较活泼、外向、好奇心强,富有创造力和建设性,而在权威方式下发展的儿童则较内向、保守、缺乏好奇心和创造性(ES Lander,2015)。
Levy对亲子关系的研究表明有些母亲与孩子的关系倾向于过度保护。并且有两种情况的过度保护:一种是过度保护并且纵容,这种类型的母亲是这样想的,"我是他的母亲,我应该尽可能满足他的要求";另一种是过度保护和支配,这种类型的母亲是这样想的,"他是我的孩子,他必须照我的愿望去做"。过度保护的母亲与孩子接触过多,老是将孩子当婴幼儿看待,禁止独立活动。若是过度保护且纵容的话,孩子会变得不服从,过多和过度要求,不能克制自己,支配性强。但若母亲是过度保护而又支配时,孩子会变得被动、顺从,缺乏创造性(KI Sato,1999)。
Coopersmith的研究表明,在儿童自尊的形成中,父母的态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孩子的理解、关心、尊重,恰当的指导与管教可促进自尊的发展,而缺乏理解与关心,放任或者过分严厉,处罚不当则影响自尊的形成,或造成较低的自尊感(BW Johnson,1083)。
学校教育
已有研究表明,老师对儿童热情和鼓励的态度,促进了儿童的自信心发展,使儿童敢于面对失败,将来更富于创造性。通常有两种不同类型的老师,一种是权威的,另一种是专制的。权威的老师有能力、有威信,但他不滥用权力。对儿童进行指导,设立目标,他注意儿童的心理需要,鼓励儿童的求知欲、创造性、自尊感和社会责任感。这样的老师促进儿童遵守纪律、自制、主动、有进取心。专制的老师以自我为中心,一切得听他的,批评指责较多。结果儿童感到压抑、被动、缺乏自信、缺少责任感。
社会环境
Krodber指出:"人类心智广大的可塑性,几乎全部为他周围的一切所决定,其中最大的影响力也许来自个人所生存的社会。"人不是孤立的,而是社会中的一员。人与社会相互影响,因此,人的性格形成与社会文化是分不开的。 不同社会文化都有其特点,有共同认可接受的行为模式或共同反对的行为模式。行为模式意味着同一社会文化中大多数人遵循或具有的某种共同人格特征,即所谓民族特性。例如,一般认为马雅印地安人具有独立、勤劳、诚实等优点,但也有竞争性差、不善于表达情感的特点。与之形成对照,亚罗印地安人都是依赖性强,缺乏进取心,掩饰(Krodber,1997)。
自我教育
自我教育是良好性格形成与发展的内在动力.人与动物最本质的区别就是人有主观能动性,有自我调控能力,因此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我教育塑造自己良好的性格.俄国伟大的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人的自我教育是性格形成的基本条件之一,因为一切外来的影响都要通过自我调节而起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每个人都在自己塑造自己的性格。
在儿童成长过程中,自我意识明显影响着性格的形成.儿童把自己从客观环境中区分出来是性格形成的开始.从此,就开始了自己教育自己、自己塑造自己的努力,当然,这种努力是在成人的指导、帮助下实现的.随着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这种自我教育、自我塑造的力量越来越强.儿童的性格形成也就从被控者变为自我控制者,而且也就能产生一种“自我锻炼”的独特动机。
性格是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的?
1、人的性格决定了人的独特行为
个体不同的性格决定了各自不同的行为,包括一些日常的生活习惯、身体语言、笔迹等,都可以反映一个人的性格特征。比如经常低头的人通常讨厌过分激烈的事情,交友比较慎重;经常到处张望的人,是具有社交性格的乐天派,对什么都充满兴趣;经常腿脚抖动的人,通常很自私,很少考虑别人,但是对自己感到很满意。
在笔迹方面,我们通常会注意到,漫画家、设计师、从事美术工作的人员写起字来通常比较紧凑、下笔的力道也比较稳健。与之相对,教师、科研人员写字的字体比较小,下笔要轻,多写连笔字。性格直爽、明朗的人写的字会很大;注意力集中、不常被情绪左右的人写的字比较工整;而那些注意细节、稍微有些神经质、想象力丰富的人写的字会比较小。
2、性格影响人际交往
性格不同的人,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往往也不同。要学会在不同之中,发现共同之处。比如,你若是一个性格平和的人,你给张三提意见,可能言辞不那么激烈,语气也比较委婉。如果你身边有一个刚直倔强的人,他给张三提意见,可能是单刀直入,语言尖锐,甚至可能转而批评你;说你给别人提意见转弯抹角,是钝刀割肉。这时候,如果你只看到那个直率的人开展批评的态度和方式和你不一样,觉得它太鲁莽,太不讲情面,你可能就会感到跟他格格不入,合不来。如果你除了看到你们两人提意见时的方式不同之外,还看到他和你也一样,也是出于一片好心,真心帮助朋友。
3、性格影响人生走向
若干年前广州某所大学中文系大三的一个学生跳楼自杀。事情的起因其实也非常简单,就是这个学生便秘了。第一天很辛苦,第二天更辛苦,第三天还是拉不出来,他说我死掉算了,第四天就跳楼死了。这就是性格问题,这个人性格太孤僻,而且依赖性很强,自主性很差,有问题不知道解决。平时他跟老师、同学也很少交流,如果多交流的话,便秘有很多方法可以治,就不至于这样了。 前几年中国人民大学一个博士生快要毕业了,跳楼死了。什么原因?她本来在山西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读了博士,户口也迁到了北京,快毕业时到处找工作。她要求很高,人家都不用她,没有一个单位录用她。她感觉到很失望,读了博士也没有单位用他,于是就跳楼死了,这也是性格的缺陷,自己对自己期望过高。
性格可以改变吗?
性格具有稳定性并不是说他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可塑的。性格在一个人的生活中形成后,生活环境的重大变化一定会带来他性格特征的显著变化。
如果你不喜欢你现在的性格,那么请记住,性格是可以改变的。
1、写下你的计划
你想要什么样的改变,你想成为怎样的人。两者缺一不可。这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开始战斗之前你应该要知道自己面临的是什么。
你该如何预测新的性格对你整个人的成长有什么作用?在这个阶段,很多人会得出的结论,认为人格改变是没有必要的,有必要改变的是对你与他人的交际有负面影响的一个小的习惯。
2、不要给自己贴上标签
当你认为自己害羞而保守,你会将这种想法作为支点。你为什么不要去参加周五派对呢?……没错。你根本没有理由。当你不再给自己贴标签,整个世界就为你打开了。
3、假装自己,直到成功
如果你想变得不那么害羞,练习多去与人交谈。如果你佩服那些读过很多书的人,就开始看书。勇敢踏出去。人们会养成不良的生活习惯,但还是有办法去克服的。
Refenrences:
ES Lander ,Initial sequencing and analysis of the human genome,2015
KI Sato,Levy processes and infinitely divisible distributions,1999
BW Johnson,The Coopersmith Self-Esteem Inventory: A Construct Validation Study,1983
Mojstrana,Kronične poškodbe zgornjih okončin športnih plezalcev,1978
更多心理学知识,关注微信订阅号小麦心理X(xiaomaixinli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