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2只字说一下:《互联网银行》这本书及我的看法

3602只字说一下:《互联网银行》这本书及我的看法_第1张图片
互联网银行

虽然没有丰厚的金融知识作分析基础,
但是经常接触银行,办理业务的时候,难免会有各类情绪。
在我以前看来,中国的银行也就永远是那样。
可读完《互联网银行》之后,
我发现两点

  • 部分不思进取的中国银行还是这样(受牵制太多,也没办法)
  • 但总会有那么一两棵红杏要闹春意的,即类似近日中国工商银行和微信合作的黄金红包。银行也在积极搭便车,寻找自己又又独特的业务领域,重新建立一个形象。

《互联网银行》【虽然擅自概括本书结构和借以引用部分例子会有不妥,但是读后感都是这样的。】

  • 用一句话概述此书,就是用互联网的思维为传统银行开放新的出路,并让银行再次具有竞争力。但争议点久在于,变革后的银行还会具有不可替代性吗?(互联网思维其实还未被定义,而我认为的是:为满足用户真实需求所作的一切。注意,是真实)
  • 若要以结构来分析,大致来说可以这样划分:为什么需要互联网银行?传统银行中的哪些关键领域会与互联网银行形成正面冲击?互联网银行新的形式真的可以接受吗?互联网银行应该如何创建?创建后会影响原有的银行和经济吗?

1.为什么需要互联网银行?

在我看来,互联网银行的出现基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

  • 历史:传统银行的弊端,即固守单一渠道和已有部分群体(20%的财富群体)和唯我独尊的形象与社会地位
  • 现实:互联网发达带来的不稳定性,覆盖至渠道,用户,产品和形象;新兴技术的发展令银行原本的业务流量受阻。
因此,互联网银行的核心,应该是:“开始把数字网络当作网络银行的核心,而把不同渠道和实体分行的业务作为基础 之上的不同层级来考虑吧。”;同样地,基于源源不断的数据,互联网银行呈现一个与传统相违背的特征,即“无分行”。

然而,从三个方面切入,可以令传统银行去思考考验他们生死存亡的转型问题,即

  • 客户和员工
  • 流程和组织架构(特别提出了API接入,源代码开放等问题)
  • 传统实体业务如何融入

因此,这就为如何与互联网结合提供了融合点,如成功的paypal,花旗银行等。
但是一次次的金融危机说明了一个很简单的道理:
金融实质是资金流通,背后要与实体经济发展相配合,才不易产生泡沫。
所以,银行的改革,不仅仅是互联网银行的产生,还需要实体银行的配合,也可以从三大方面去考虑:

  • 分行作为交易中心的角色,是否应该考虑变为销售中心
  • 柜员,出纳员等角色,是否应该转变为销售员
  • 终端应该如何建立

在我看来,银行的进步,实质是内有的角色开始具有流动性,固有的等级制度将会严重影响每一步决策,每个角色都应该为业务去服务,而建立业务的前提,离不开数据和用户。既然如此,就要去了解明白银行业务,银行的设计思路,互联网的服务思维,才可以去认识互联网银行应该如何设计,以及互联网银行队传统银行的挑战是有多大。

举个例子,当我们去银行买基金,我们需要知道基金源自哪里,收益如何,风险如何,如何交易,交易之后的基金经理将会如何管理,是否透明等等问题。而这些,概括起来正是银行的业务模块,即:

  • 银行产品制造商
  • 银行交易处理商
  • 银行服务的零售商
而表面上 是商品交易,资金融通的行为,实质是人和人之间的信任建立由0到1到100的过程。因此,设计更要以人为本。

设计更要向互联网学习,强调用户体验,客户参与,客户的连通性等等。
这时,这些场景仍然历历在目,不断重复。

  • 我拿着纸质账单,左等右等,就是为了排号
  • 我钱不多,我想买理财产品,可我看到“VIP”我就害怕
  • 为什么每次来到银行询问保安,总会看到大堂经理优先引领带着名表名包的人进去一个大大的办公室
  • 每一次你们都穿着正装,化着精致的妆容,但是却总很难笑口相迎
  • 每次办完电子卡,总有一大堆纸要拿,可明明我没这么大的背包

我一直相信,我的痛点就是大多数人的痛点
互联网银行的设计思路就是为了解决痛点,于是就从两个方面入手:

  • 银行架构
  • 流程再打造(从参与方式,流程,接触点来重新思考)

最后,一直不擅于解决痛点和了解互联网的银行,受到了挑战

  • 垂直整合结构开始要向平面发展
  • 业务以人为本,按需设计,而非按原有的产品数量及结构
  • 如何适应移动互联带来的触屏需求而触发的情感共鸣
  • 如何运用社交和媒体来转型成社交金融
  • 数据的分析以及使用
成功应对了挑战,即提高效率。

2.“分行”“渠道”“关系”与互联网银行之间的冲击

  • A.分行

冲击在哪方面?
在印象,在历史,在现实。

  • 印象:高大上的分行,独立,好像很重要(存取款),但好像没用(除了存取款)。
  • 历史:“分行与银行核心的通畅渠道”,担当服务窗和客户窗的作用
  • 现实:信息爆炸的年代,更不应停留在提供信息的作用上(例如几百年都不更新的宣传栏,提示窗等)

解决方法:“优质的服务体验与社交营销相结合”

  • B.渠道

冲击在哪方面?
历史的和新兴的之间的斗争,还有未来还可存在的想法

  • 历史的:客户只想寻求与之相关的服务;寻求的贷款被经理所代替(我认为的,对于贷款来龙去脉一无所知)
  • 新兴的:只关注客户的生活方式(提供更多的有价值的附加服务);如何与金融提供商有更多的相关性交流
  • 未来的:物联网带来的增强现实渠道

斗争带来的,是渠道一致性,即信息快捷且匹配;通过远程和数字化流程带来的客户关系好转(因了解了客户偏好)

引用荷兰银行从渠道中所认为的客户分类:活跃渠道用户(经常使用各种渠道),寻求个性化服务的用户(面对面),自主式用户(自己搞定 所有服务),被动型混合型用户(万不得已才和你说话),非活跃渠道用户(从来不和银行通过任何渠道交流)
  • C.关系

关系的建立围绕“人”和“渠道”来建立互联网银行

  • 人:“移动数字足迹”和“地理位置”结合,“真实的需求”和“数字”结合,提供实时付款信息变动,消费提醒,债务提醒等贴心功能。
  • 渠道:远程渠道互动,不只是停留在电话一对一上。

3.社交银行与和数据之战,开发了金融服务的新领域。

  • 社交银行离不开社交平台和货币。

传统银行在虚拟世界之间的切换速度可谓十分慢,甚至,只能够在现实世界造起一睹很高的围墙。在我看来,传统银行的权威对真实世界产生的影响,就表现在我掌管着这个社区或小区域90%的财富,且财富的表现形式是真实的纸币。
而社交银行的出现,借着社交平台,通过提升用户体验来稳固与客户之间的关系,从而提升业务稳定的业绩。而虚拟货币的出现,更是创造一种新的流通渠道,限于所属用户之间的信用社交,并且有强大的旧用户带新用户的效果。如QB

  • 互联网打响的数据之战,是建立新的主导权。

在以前,主导我们选择理财产品,就是稀有的利率和存在风险,发行商等。但数据的产生及分析,提供新的交易服务和支付方式,可以令信息变得有竞争力。而我们以前认为的,实质就是我们能赚多少钱和我们会亏多少钱之间的内心博弈。但我仍然认为,货币不会变得毫无价值,只能说货币的价值仍然维持一致,因为货币的流通始终受实体的影响,即使是实体纸币。如果虚拟货币要渠道实体货币的地位,那么是离不开政治,即发行机构和牌照。政治所建立的权威是会通过经济现象表露,但同时会制造言论去引领公众。例如,假如有一个政治领导人宣布,比特币可以通用。我相信,以它的便捷性,纸币地位很快不保。因为人们相信领导人说的话。但如果还没宣布,疑虑仍然会存在。

4.互联网银行应该如何建立?

互联网银行仍然是银行,不会因为互联网而发生根本改变。所以,根据上述所说的,“人”和“流程”仍然是重要的。
因此,互联网银行的核心其实就是:

  • 需要关注如何开放银行的业务功能,确保新创业公司在打造其新一代产品时将包含银行开放的各项业务。

例如说过的开发新应用和API,都是扩充接触点的表现。
而未来的银行若要保持竞争力,大体的发展方向可以是:

  • 银行需要在风险评估,交易处理,产品制造和零售服务等方面,对现有的业务模式重新思考。(这个其实可以扩充来说,后续研究后可作对比列出)

因此,要达到方向,还有一些我认为的属于软性方面的要求:

  • 银行企业文化,改变每一个人
  • 监督促进变化的内容和速度
  • 合作的领域或公司等,这是属于选择性的要求。

5.互联网银行会影响原有银行和经济吗?

说没有是假的。例如PAYPAL,Moven等模式,早已成为第三方支付和社交银行的使用较多的产品。还有Zopa,P2P鼻祖等。
归根到底,
在银行方面,无论互联网银行还是银行,影响的还是两个方面:

  • 商业形态

例如PAYPAL,对于商品简单包装而带来的流程改造;Moven,带来的社交信用数据评估模式。(感觉腾讯的黄金红包可能是走这个方向)

  • 银行形态

例如FIDOR,借鉴魔兽世界游戏而自创的模式,即管理虚拟货币和真实货币。

  • 在经济方面,互联网银行以其互联网和银行的固有属性,(互联网的免费特质,和银行的资金特质)来创造新的经济形态。
  • 免费,方便,实用

  • 个性化,提供建议(上面已论述)

  • 以模块化为基础,例如支付,存储款,借贷等会被划分(上面说过垂直结构)

  • 即插即用(类似用小程序的模式去理解)

  • 合作性竞争的关系,低成本,外包性去完成互联网银行的部分设计,例如知识性的共享内容

  • 优质附加服务收费(类似分答?价值内容付费模式)

而作者认为,创造的新经济形态,离不开这一原理:“技术和系统,交易处理和业务功能,几乎完全免费;任何可能商品化的业务活动应该作为一项服务被引入;所有的定价基础是附加值,而不是商品”

最后,要创造互联网银行,归根到底,仍是人和流程。即服务客户,具备创新精神(略虚但又很真实。)

你可能感兴趣的:(3602只字说一下:《互联网银行》这本书及我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