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千年史》读书笔记——犹太人的抗争血泪史

21天阅读者训练营第八期第2天作业

阅读《犹太千年史》第36——67页

五、 异族文明之下的犹太奋斗史

随着以色列灭亡后的犹太王国也相继灭亡,却迎来了一次难得的宗教复兴。

有先见的犹太人认识到只有通过宗教信仰才能维护住民族生存。流离失所的犹太人对于耶路撒冷的浓厚情怀,并没有随着国家的消亡而丧失。

在公元前538年,波斯帝国攻陷了新巴比伦城,居鲁士大帝允许犹太人回归故土并重建圣殿。十几万犹太人中只有四万左右犹太人愿意离开巴比伦返回耶路撒冷重修圣殿。

公元前515年,历时20年之久,新圣殿才完成,即第二圣殿

以斯拉是犹太教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个人物,他从巴比伦返回耶路撒冷(公元前457年),以犹太大祭司的身份命令——一是所有娶外族女子为妻的人必须休掉他们的妻子,丢弃混血的孩子,以此来精华民族血统,凝聚民族信仰和打击异教崇拜;二是向所有人宣读《律法书》,使他们回忆犹太人与上帝的契约,重新遵守摩西的律法。

公元前444年,另一位重要人物尼希米回到耶路撒冷,他巡视全城,修复破损的城墙,鼓励周围村庄的犹太人移居耶路撒冷,扩大人口数量。他延续以斯拉禁止异族通婚的条令,以维护种族的纯洁。

在第二圣殿时期,犹地亚(又称“耶路撒冷山地”)作为在波斯帝国统治下的一个小省份,保持了相对的自治权,民族意识与宗教思想都有很大的发展。

随后的希腊马其顿国王开始席卷亚欧大陆的东征活动,犹太世界与非犹太世界有了更广泛的接触,相互之间产生了深刻影响,尤其希腊的语言、哲学、宗教、文学已经渗透到了犹太人的日常生活中。

托勒密王朝建立了一个伟大的图书馆,号称要囊括天下图书。于是国王派人从各部落中挑选出72贤人,两以编纂《七十子希腊译本》,这本书是希腊人了解早起希伯来思想的桥梁与工具,早起基督教就是借助该书向希腊传播教义。

公元前198年巴勒斯坦易主,安条克四世攻进耶路撒冷,杀死许多护城百姓返回叙利亚,时隔两年,安条克四世重返耶路撒冷,大力推行希腊习俗,强迫犹太人用猪肉祭拜宙斯,禁止犹太人行割礼、守安息日。

公元前164年,犹太祭司马塔蒂亚的儿子犹大(马卡比)继父亲起义失败后,收复了耶路撒冷,清洁了圣殿,庆祝活动持续了八天,这就是犹太传统节日——净殿节的来历。

净殿节也称光明节、烛光节,犹太人点燃“九枝灯台”,其中一枝较高,先将其点燃,一共点燃其他灯盏,这八盏灯依次点燃,到第八日时全部点燃完毕。

“九枝灯台”成为马卡比精神象征,以色列建国后经常在公共场所点燃。

六、马萨达精神

公元前63年,罗马统帅庞培率军兵临耶路撒冷,上千犹太人被处死,一部分被俘虏到罗马为奴。

公元前40年,罗马人希律被任命为犹地亚地区的王,他残暴成性,却政绩斐然。扩大了犹大王国的领土,重修了圣殿山和圣殿,增修了第二道城墙,并为自己建立了一座以金子和宝石装饰的宫殿。这些工程进一步巩固了耶路撒冷的政治、经济和宗教地位。当时流行一种说法:“上苍赋予世界十分美,而耶路撒冷独占九分。”

公元前4年,希律死后,罗马废除了犹地亚的君主政体,使之成为罗马属下一个行省,由总督主持政务。

这些人比国王更为苛刻,犹太人中的一些上层人物为了自己利益,与罗马统治者狼狈为奸,矛盾不断升级,最后终于酿成反罗马的大起义,史称罗马-犹太战争。

公元70年,提图斯攻入耶路撒冷,并放火焚烧了第二圣殿,耶路撒冷血流成河,犹太人被淹没在火海之中、被钉在十字架上的起义者不计其数。

部分起义者退守马萨达。马萨达位于死海西边的一座花岗岩山上,这里成了犹太人控制的最后一个据点。900多人包括妇女儿童,抵抗围攻要塞的数万人。

一次次防守,人越来越少。在罗马人即将攻入之际,英勇的起义者开始集体自杀。

这一天是公元73年4月15号,即逾越节的前一天,当时只剩下两位妇女和5个孩子躲在地下水道里得以逃生。

当罗马人看到大批尸体的时候,他们不再欢呼,而是对悲壮的死者充满敬意。

从此以后,马萨达即成为宁死不屈、反抗强敌的象征。犹太起义者所表现的那种追求自己、捍卫正义、英勇无畏、视死如归的精神,被称为“马萨达精神”

2001年,马萨达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马萨达起义失败之后,犹太人对罗马帝国的憎恨与日俱增,斗争的决心越来越坚定。

公元132-135年,由巴尔.科赫巴率领的犹太起义军成功夺回了耶路撒冷,几乎把罗马人赶出了整个犹地亚地区。

罗马皇帝哈德良见犹太起义军势力越来越大,他从欧洲调集了7个军团兵力,于134年夏天,发动猛烈攻击,耶路撒冷再度陷落。

罗马军展开更加血腥屠杀,连小孩也活活烧死。

在几次反罗马战争中,犹太人有100多万被杀,几十万被俘虏到罗马做奴隶和角斗士,大部分被驱逐出巴勒斯坦。

为了彻底毁灭犹太人的希望,哈德良下令摧毁所有的建筑,将耶路撒冷夷为平地,在城中扶犁翻耕,在圣殿山的废墟上洒满盐,不准犹太人前往祈祷。

当年辉煌绝伦的圣殿所留下的唯一遗迹就是一堵西外墙,犹太人称之为“西墙”

巴尔.科赫巴起义失败后,从135年开始,犹太人的历史进入了“大流散”时期,犹太人沦为典型的“边际性客民”。

长达1800多年的犹太散居史既是一部充满歧视与迫害的血泪史,也是犹太人为维护生存权、融入现代化大钞的发展史。

你可能感兴趣的:(《犹太千年史》读书笔记——犹太人的抗争血泪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