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连续写了三周了,我发现自己给自己挖了一个大坑。因为心里暗自较劲,一次要比一次写的好,所以每次在选题时都比较纠结,选题太小写不出东西,选题太大,哈哈,自己就掉坑里了。
这一周就是这样,本来想写“博弈论”,(因为听了万sir的博弈论,但刘润老师这两周也在讲博弈论,既然想写那就要写好,所以希望准备的充分些再写,所以等到下周吧),又想写“人致践则无敌”(因为上周李笑来老师分享了,人致践则无敌的线下课,可是因为信息量太大而且知识点零散,试了从几个角度切入,可还是粘不起来,写不好,搁置了),最后又换了现在的主题“好好说话”。
说话这件事,门槛很低,可说好不容易,而且研究一下如何说话对自己非常重要,所以我就想聊聊说话的事儿。
说话的话题很大,这篇文章无法既全面又细致的讲清楚,但我希望通过这篇文章引起我们对说话中一些要素的重视,试着从一个整体的视角,多方面去看看说话这个事儿。等我们对说话的框架和边界有了更新的认知,再进一步训练说话的“术”就容易多了。招式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么。
我们常常有种感受,与一些人说话很舒服,彼此之间说话,“听得懂、记得住、能转述”;但也有一些人,总感觉怪怪的,与他们说话就是难受、费劲。为什么呢?我们如何才能成为让人听着舒服的说话者呢?下面我就试着从三个角度来聊聊说话这件事。
第一个角度,说话的核心原理是什么?
说话的目的是描述一件事情或表达一些感想,其重点不是说,而是思考。
有些人说话说不清楚,是因为没有思考清楚,根本不存在肚子里有货倒不出来的情况。
有些人不会说话,或说话不得体,说话不招人喜欢,可能就是没有把说话当回事,没有刻意想过这个事,就是说话不过脑子,没有想过还有其他更好的表达方式;还有可能是“拎不清”,分不清说话的情况就乱说。
例如对方说一句话,提出一个问题,或给出一个信息,目的是什么?我要如何回复?不是直接张嘴就说的,要思考清楚。同样一件事可以从多个角度去说,就像《奇葩说》里的辩论,一个辩题正反持方都能说得很有道理。
第二个角度,五个常见的应用场景
说话是一种权利的游戏,话是说给别人听的,说话者与倾听者构成了某种权利关系。在这些关系里也存在谁主动,谁被动,谁要争取谁的关系。总之你需要影响谁,谁就掌握了这个权利游戏的终极权力。
下面我们就从权利的角度来分析一下五个常见的说话的应用场景,沟通、说服、演讲、辩论、谈判。
通过在具体的场景内,感受如何好好说话。
沟通的时候权利在流动
沟通偏重的是理解,目的是体会别人的角色,照顾别人的诉求。沟通的要义是平等,把双方都放在一个水平面上。才能打开心结。把沟通的焦点放在人的身上,沟通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结论和道理不是最重要的,两个人的距离,互相的感受才重要。
说服的时候权利在对方手里
因为说服偏重的是改变,让对方接受我们的思想,让对方按照我们的预设来思考和行动,最后接不接受权利在对方手里。作为没有权利的说服者,常采用迂回的战术达成目的,用劝导的方式让对方自行长出我们想要的结论。这些理由要让对方说出来,而不是自己说出来。
例如:你问朋友“为什么你找不到对象”他就会给出一大堆理由,你提供建议办法,他会有新的反驳理由。因为替自己的理由辩护是人类的天性。但如果你反过来问“你有没有想过找对象”,他可能就会说“想”,然后你顺着他的话引导,他自己就会给出很多找对象的理由,而这些理由会在他的内心生根发芽。
所以说服用问题来引导对方,从“为什么我不能”转变为“为什么我想要”。
谈判的时候权利在双方手里
因为谈判偏重的是协调,双方在保有各自利益的前提下实现各自利益的最大化。所以谈判的时候既要知道对方的筹码,也要明白自己的筹码。最后通过博弈来实现自己的目的。
演讲是权利的形成
演讲偏重表现,是说话能力最外在的表现,一个人站在舞台上就是形成话语权的过程。
演讲时还有些小技巧,关键信息要多重复,难懂的地方要留白,复杂的概念要进行操作性的表述等。
辩论的时候权利在他方
辩论的时候权利在第三方,观众才有权利决定胜负。
然后我们来说一说话语之间的转化关系,刚刚我们说了 沟通、说服、演讲、辩论、谈判 ,他们看起来是完全不同的说话样式,其实是相通的,比如演讲中克服紧张、说话流利啊都是很表层的招术,一个高水平的演讲一定要与观众有交流有共鸣,要随机应变,这其实就自然过渡到沟通,沟通也是,我们在平等沟通的过程里难免加入一些自己的观点,想让对方认同自己的说话方式,这样就自然过渡到说服,同理说服的过程其实也是在谈判,谈判的时候也是在辩论,辩论的时候也是在演讲,各种说话的场景都在互相转变。在熟悉了各种场景的特点后,需要灵活变化运用。
第三个角度,语言的传递方式。
还记得我开始的时候写过一句话吗?“听得懂、记得住、能转述”
听得懂
我们说话的目的是要让对方明白,所以一定要有对象感。
我们不可能对着空气或木头讲话,对面是活生生的人,他/她有成长背景、有知识基础、有性格特点、有感情、有情绪,你跟他/她说话他会有反馈,这些因素都有考虑,而且说话对象可能不止一个人。如何用他们听得懂的语言、用他们知道的例子,用恰当的类比,让他们听得懂。
记得住,能转述
我们要善用逻辑,金字塔原理,内容要简单、意外、具体。
什么意思呢?
举个栗子,请用10秒钟快速记住这几个字“吴何取钩山收关不男十州取儿五”记住了吗?记下了几个?我们调一下顺序试试“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是不是一下就记住了?
我们要善用逻辑思维里的结构化思维方法,我们说两个工具,金字塔原理里的“MECE法则”和“SCQA架构”
MECE法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相互独立,完全穷尽”,也被称为“不重叠、不遗漏”。怎么用呢?当我们在阐述观点时,把整体层层分解为要素的过程中,遵循“相互独立,完全穷尽”的基本法则,在使用中谨记分解的目的、避免层次混淆和借鉴成熟模型。
那 SCQA架构又是什么呢?“结构化表达”,
S,即情境(situation);
C,即复杂性(complication);
Q,即问题(question);
A,即答案(answer)。
常见用法:SCA-背景-冲突-答案,背景导入-引出问题-给出答案。
那简单、意外、具体又是什么意思呢?
你给出的信息要简单易记、要意外、要有细节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