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房子》 DAY 1/6

阅读进度:62/266 @2017/3/27

这本书是朋友给我看的。虽然我也对设计感兴趣,但是恐怕在近期也不会知道王澍是谁。不过我知道普利茨克奖。它相当于建筑行业的诺贝尔奖,而王澍是第一位获得该奖项的中国人,

王澍,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东南大学、同济大学兼职教授,哈佛大学研究生院丹下健三讲席教授,香港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客座教授。1997年与他的妻子陆文宇成立业余建筑工作室,致力于重新构筑中国当代建筑的研究和工作,并体现在他的作品宁波博物馆、宁波美术馆、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位 于杭州转塘)、上海世博会宁波滕头馆、垂直院宅(杭州钱江时代)、杭州南宋御街综合保护与改造等一系列作品中。2010年,和陆文宇获德国谢林建筑实践大奖及威尼斯双年展特别荣誉奖。2011年,获法国建筑科学院金奖。2012年,获普利兹克建筑奖。2012年,获《华尔街日报》评选的“全球创新人物奖”。2013年,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全球百大最具影响力人物。

顶着这样的头衔,还是很吸引人看一看他到底有什么名堂的。

今天读的内容:

自序

⊙ 素朴为家

意识

⊙ 造园与造人

⊙ 自然形态的叙事与几何

⊙ 走向虚构之城

自序

果然自序还是比较适合我,因为是讲故事、讲感想。剩下的,我觉得是在讲玄学。王澍说自己早年间是一个狂傲不羁的学生,多次挑战权威,他的毕业论文批判了整个近代中国建筑界的状态。直到他遇见他的妻子,他开始变得平和。简直是满满的狗粮。在自序里王澍便评价自己,首先是个文人,恰好做了建筑。当时还不觉得有什么,直到我开始看了几篇他的文章....

造园与造人

如果说,造房子,就是造一个小世界,那么我以为,这张画边界内的全部东西,就是园林这种建筑学的全部内容,而不是像西方的观点那样,造了房子,再配以所谓景观。换句话说,建造一个世界,首先于人对这个世界的态度。在那副画中,人居的房子占得比例是不大的,在中国传统文人的建筑学里,有比造房子更重要的事情。

结合示例图,元代画家倪瓒的《容膝斋图》,还是很好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的。他认为房子是次要的,房子要和自然界融为一体,变成活物,才是好的建筑。王澍十分推崇中国的园林建筑,他认为中国的园林建筑是建筑的典范,值得学习。

《造房子》 DAY 1/6_第1张图片
《容膝斋图》

园林作为文人直接参与的生活世界的建造,以某种哲学标准体现着中国人面对世界的态度。

自然形态的叙事与几何

王澍时常从古代的山水画和建筑中寻找灵感,去找到他们的共同点。老实讲,对建筑了解甚少,所以这篇里面有很多关于建筑的描述不甚了解。我有一点感悟就是,王澍太喜欢去描述那些微妙的说不清道不明的建筑理念,一点也不科学。中国文人似乎总是有点这样的毛病,一点也不科学。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总充满着一点玄学的味道。他告诉你,那种感觉你要去自己体会,他说不来。总之,他就是要强调,建筑的形态有充满自然的和谐感觉。

由长期经验从自然中关照出诸种图式,和这种先验得得自然格局有可能最大限度地相符。

我突然看见一个世界,在那里,山石与人物等价,尺度自由转换。

他提到对他影响很大的一座建筑,叫做《翠玲珑》。老实讲,我百度的图片并不吸引我,但是他说的好像这座建筑有多么了不起。不过透过他的眼睛,我看到了很多优秀的古代山水画。真的当你仔细去观看这些山水图,就真的被吸引。觉得他们展现出来的意境,真的就是活灵活现,既真实又不真实,就像王澍说的:

《早春图》上的“自然形态”是非常理据性的,包围着气流与虚空,自成内在逻辑,它是可以没有具体地点的。

《造房子》 DAY 1/6_第2张图片
《早春图》
《造房子》 DAY 1/6_第3张图片
《溪山旅行图》
《造房子》 DAY 1/6_第4张图片
《万壑松风图》

王澍借助这一的理念,在宁波设计建造了宁波博物馆。就像是一座大山一样。

《造房子》 DAY 1/6_第5张图片
宁波博物馆

走向虚构之城

对一个个人而言,意识的自觉伴随着一个世界的诞生,尽管它可能如同一个园林,是一个虚构的小世界。

王澍讲他出的一个考生的专业娟子,让他们回答一个问题:有四个人,以为哲学家,一位禅宗和尚,一位农夫,一位建筑师。他们因为共同的愿望或理想共同到了一个地方,分别营造和构想自己的世界。需要考生自由发挥这个世界。

王澍讲这个题目的由来可能就深深地扎根在了他的心里,是他意识的反映。他认为,建筑师就应该有自己的想法,去构建自己的世界,没有人可以教他。

你可能感兴趣的:(《造房子》 DAY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