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是那一尾孤独的鱼”
最近两周,以诱导人自杀为目的的“蓝鲸游戏”流入中国,在网络上引起轩然大波。而我却想到了我教过的一个男生。那个男生在拿给我看的纸上写道:
“我一直很欣赏这样一个意境,在深蓝的大海里,我是那一尾孤独的鱼,没有人看得到我的眼泪,我的眼泪都化做了海水。”
他是在临近期末考试的某个冬夜来到心理咨询室找我的,没打一声招呼,还带了另外一个男同学作伴,甩给我一张写满字的纸,说是他心里所想的。
我心中略有不悦,却还是沉住气快速浏览了一遍纸上的内容。
“因为在家看了很多动漫,变得热血、正义、逞强。因而逞强,显露了很多虚才的锋芒。正义,喜欢帮助弱小同学,看不惯很多不公平的事情。不明白,我总是笑,有些东西也不吐不快。”
“好希望,把从小至大受的阴霾一吐几千里。有这种情感,都是头脑发热。很可笑。”
“18年来,我一直很迷茫,我不知怎么做,可我还是依照自己模糊的信念生活着。”
“在校,我是比别人愚钝,比别人反应差,没有什么过人之处。成绩处于中流,平凡的缘故,没有得到老师的青睐。”
“因为世人的冷漠和歧视,我成了个哗众取宠的小丑和逞强、敏感的人。”
从纸上的内容,可以分析出:他在书写的时候情绪不是很稳定,因此字体时而潦草时而工整;思绪杂乱,条理不清晰;自卑,内向,习惯抑制情感流露,多次将写好的句子划掉;对生活感到迷茫,不满自己懦弱的性格,对自己平凡人生自怨自艾,却又渴望被认同被关注……
在随后的初次面谈中,他一直在不停地和我绕圈子,还时而走神,直到咨询时间只剩十分钟了,他才鼓起勇气说道:“老师,时间快到了,我们进入主题吧,你看我的手。”说着将他的右手伸给我看,那是一只被烫伤后扭曲得有点恐怖的手。这个时候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如此。那一刻,我有点自责,怎么会这么不细心,这都没有观察到。同时又庆幸,他这是信任我,才会向我暴露他自己最最在意的手啊。
再聊,我才知道,他来寻求咨询的诱因,是因为上心理课得到了一次表达的机会,获得了心理老师的关注,发现自己之后上课变得更集中注意力了。而此前,他的内心被消极信念占据不能自拔,已不止一年两年的。根源在他的手上,更在他的原生家庭中。
后来的几次面谈,他多次和我谈及他的原生家庭。他的父母只上过小学,用他的话说就是“没什么文化”;经营着一家小店,用他的话说就是“人穷志短,目光短浅”;还育有一子,用他的话说就是“他们只懂得叫我让着弟弟”……
他用他对这个世界的消极理解在这世上痛苦度日,而我能帮他的,就是陪他走过一个又一个咨询用的一小时。后来他参加高职高考,考上了某所大专,我们没再联系。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候的我,刚开始做心理咨询,经验不足,技术有限,或许真的没有帮到他什么。
二、不执著于“是什么”,才会有更多可能
看《中国国家地理》五月刊的卷首语《珠穆朗玛峰还原》,大有感触。杂志中漫天灿烂星空映照下的世界最高峰神圣又神秘,而山脚下的当地人骑着摩托车正在赶路回家,似乎眼前的景色都与他无关。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执行总编单之蔷在文中写道:
有时我们在观念的、概念化、反思化的世界中走得太远,以至于发生荒谬之事而不觉悟,这时还原和解构原来的概念就显得必要了。
什么意思呢?作者的意思是,没有必要太执着于一个物“是什么”。“是什么”,这是人把物对象化、概念化、命题化、主题化的产物。但是一个物完全可以“不是什么”。
这就好比我慕名前往布达拉宫,才发现在外地人的观念中,不到布达拉宫就不能说到过拉萨,在所有的照片中,布达拉宫是那么地雄伟壮丽,金碧辉煌。所以会有那么多人花时间排队只为一张门票,买到票了就疯狂地拍照发朋友圈证明自己来过。这是太执着于“是什么”。但对于住在布达拉宫周围的当地人来说,布达拉宫可能只是每天熟视无睹一处建筑,他们不会每天以此为背景拍照,更不会花时间精力在这上面。这是生活世界中的“不是什么”。
也就是说,当我能够认识到布达拉宫其实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地雄伟壮丽,金碧辉煌,当我能够不强求自己去花钱花时间排队买票只为拍照发朋友圈,我才能回到原点去从各个可能的角度认识全新的布达拉宫。
我们对待生活,不也可以如此吗?倘若我们不执著于“是什么”,我们的生活才会有更多可能。
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时区
我曾一度为我不能很好地帮助我的来访者而感到愧疚,现在想来,我是陷入了“我执”。就算他们在过去没有遇到今日的我,今日的他们也会在自己的时区中,做最好的自己。
有诗云:
奥巴马55岁就退休,
川普70岁才开始当总统。
世上每个人本来就有自己的发展时区。
身边有些人看似走在你前面,
也有人看似走在你后面。
但其实每个人在自己的时区有自己的步程。
……
生命就是等待正确的行动时机。
所以,放轻松。
你没有落后。
你没有领先。
在命运为你安排的属于自己的时区里,一切都准时。
读完此诗,我进入梦乡。梦中的我正开车前往一个重要的地方,那地方在桥的另一边。路上,我遇到一群放学回家正嬉笑打闹的小学生,我又焦急,又怕撞到人,有点不知所措。
醒来,我找来枕头和书籍,摆在我周围,用以代表我的目的地、桥、车、我、小学生等事物。当我站在桥的角度去看此情此景,我才意识到,目的地代表的是我眼下奋斗的目标,桥代表的是我即将要参加的考试,而小学生,则是我心中的未竟事务。我又意识到,我完全可以带着心中的未竟事务继续前行,在路上寻找他人的帮助,只要不心急,总能够到达目的地。
我想,这就是心理学的魅力之所在。或许你曾经深感孤独,或许你曾经陷入“我执”,或许你曾经背负众多未竟事务,心理学都会如你的朋友,带你回到你自己的时区,让你获得最好的安排。
本文正在参与从心,遇见幸福 | 一次可以朗读与听见的心理专题征文,你也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