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董鉴定、古董交易、资料查询、免费学习。已开通认证号(ID:sdsc2004),欢迎订阅。
古玉久埋地下,受地土侵蚀,其表面玉质出现局部剥离的现象成土蚀。视土蚀形貌与受蚀程度的差异而有不同的名称。表面轻浅的一层玉质剥离称土蚀斑;更轻微的为土蚀痕,遍布周身的细小剥蚀浅坑,密集而不深,成为砂土坑,在玉器上出现的细小裂纹为土隔。以上种种统称土蚀,或称土蚀现象。如图1-2-1。
图1-2-1
土隔的物理化学解释:一些玉料由于内应力较大,久埋地下后,有部分透闪石分子就会慢慢失去其结构水。结构水逸出时要成为气态,其体积急剧增大,从而在局部产生较大的内应力。如果失水的透闪石分子比较集中于某一部位,产生的应力与玉料原有的内应力会合成较大的作用力,足以使玉料出现微小的裂纹。随着量子化学反应的不断深入进行,新的应力不断产生。该部位出现的新应力必然会集中到那条微小的裂纹上(所谓的应力集中现象),促使微裂纹伸展、延长,缝隙亦渐渐增大,这就是土隔。
以土蚀而言,在高倍放大镜下,其表面崎岖不平,突兀而出,浓密稀疏,分布得十分自然,绝非人工斧凿所能仿造。因此,只要见到过真正的土蚀斑,再来辨认人工伪仿的假土蚀斑就非常容易了。如图1-2-2。
图1-2-2
土蚀仿品的鉴定:
在出土古玉身上出现的诸多特征中,以土蚀形貌最难仿造得逼真,它又是最常见的特征。所以不论是藏家还是古玩商,都把土蚀形貌看做辨识真假古玉的识别标志。不少人只要一看到玉器上存在土蚀现象,立即断定它是出土古玉真品,其他一切检查全部忘到脑后,掏钱就买。虽说上述种种形貌用人工无法仿造得逼真,但是造化之功却威力无穷,不论是土蚀斑还是蛀孔之类土蚀形貌,在玉材的天然表面上都能找到。这就给作伪高手提供了条件。
他们可以巧妙地保留住具有上述特征的天然表面,精心设计,将其碾琢成器。再将全器做旧,让您看不出来。这类赝品虽不多见,由于了解它的人不多,很多古玉爱好者都上过当。这类赝品大多藏在柜台下,不展示出来,只有当古玩商确认您十分自信可眼力不佳时,他才看准时机,悄悄塞给您。由于缺乏思想准备,心中又一直想要搜寻高古的玉器,正好见到这件玉器表面存在非常明显的土蚀形貌,不由您不上当。所以,即使非常可靠、无法伪造的特征,也不能只根据一个特征就下结论,确认其为真品。其实您只要按操作步骤一步步仔细检查,即使精心仿制的赝品也难以蒙混过关,何况是这种天生子。
这类赝品上最惹人注目的是那一块有土蚀形貌的表面,其形貌的确十分古老。如果再看看它的四周,玉色虽被做旧,与这块表面相比,仍然十分新鲜。实际上无论用什么方法都不能使玉器的其他部位的表面出现陈旧的包浆和挺括的亮光。为了赶工,通常都用金相砂纸将其打磨得油光光的,这恰好是赝品的有力证据。如果找块湿布把这块古老的玉皮四周好好擦擦,很快就露出原形了。原来土蚀形貌边上还带有玉皮,擦干净后残留的玉皮与周围的玉料之间有一圈清晰的界线。这时任何人都可以看出来,它原来是一件天生子!(注:真品的土蚀形貌与玉表之间必然有自然态过渡,凡是有清晰界限的一律给予否定!)如图1-2-4。
图1-2-4
玉器入土久埋以后,其表面是否受到土蚀,以及出现的土蚀形貌严重与否,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与第一讲灰皮的情况相似,这里不再赘述。通常情况下,土蚀斑容易发生再玉质较差的部位,或石性较明显的部位,玉质受到损伤处也较易受蚀。而那些玉质精良者,即使入土年久,也不一定受到土蚀,或者只能出现轻浅的灰皮。意想不到的是,玉质精良的出土古玉上,常常能见到土隔。原来外表看来质地极佳的玉料,其内应力常常越大,或者说其质地较脆一些。玉器的体积越大,内应力也会较大,出现土隔的机会也会越多。这些都被考古发掘所证实。注释:内应力
1. 物体由于外因(受力、湿度变化等)而变形时,在物体内各部分之间产生相互作用的内力,以抵抗这种外因的作用,并力图使物体从变形后的位置回复到变形前的位置。在所考察的截面某一点单位面积上的内力称为应力。同截面垂直的称为正应力或法向应力。
2. 在没有外力存在下,材料内部由于加工成型不当,温度变化,溶剂作用等原因所产生的应力。
3.内应力的取消有几种方法:一对物体进行热处理(只针对钢铁性质的工件)二是放到自然条件下进行消除。三是人工通过敲打振动等方式进行消除。
内应力是在结构上无外力作用时保留于物体内部的应力
没有外力存在时,弹性物体内所保存的应力叫做内应力,它的特点是在物体内形成一个平衡的力系,即遵守静力学条件.按性质和范围大小可分为宏观应力,微观应力和超微观应力.按引起原因可分为热应力和组织应力.按存在时间可分为瞬时应力和残余应力.按作用方向可分为纵向应力和横向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