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房”与“梦想”?——《拆掉思维里的墙》吐槽

说在前面:

吐槽,并不是评判作品的好坏。所有作品,不可避免,都会有瑕疵,而读者便是需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我的“吐槽”,便是后者,找出“瑕疵”,立个警告牌“此路不通”。


今天要谈的是作品《拆掉思维里的墙》。

“买房”与“梦想”?——《拆掉思维里的墙》吐槽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也是在中看到一些作者推荐才决定瞧瞧。既然是“吐槽”,当然不会把重点放在赏析上。开篇第一篇就是“巴菲特的房子”,讲巴菲特和苏珊的故事——求婚之问:

我给你两个选择,1是花这笔钱在当地买个小房子,2是让我去投资,过几年买套大的。小苏说好,我相信你,我选2。

正如我前面文章说过的,只要论证论据牵涉到名人(少部分人),我就会有“戒心”。果不其然,作者后面紧接着抛出了观点“一套房子消灭一个梦想”。然后举个例子,制作了一个故事——小明和小强的故事。

小明和小强同一起点,“小强决定买房,而小明决定拿钱投资自己”。然后长篇幅的算账,最后得到一个结果。10年后,小强升到经理,年薪20万;小明经过各种投资,最后年薪68万,完爆小强。

证明结论

这些过早的购房者几乎与创业、转换行业和快速升值无关。从职业发展来看,一套房子消灭一个梦想。”

后面又是名人实例,又表达了一下想法

在我看来,以今天的房价,排除那些富二代不说,普通人买房卖梦想只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双方父母出钱资助,这种人基本上前途和发展被父母控股。经济不独立就一定意味着梦想不独立,——你住着别人的房子,还有什么好说的?第二种人是牺牲了太多的发展机会,典当梦想来成就一套房子。

吐槽准备:

作者想表达的观点很简单,打破固有思维,多投资自己。观点其实并没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

吐槽开始:

首先,“有买房”的想法时,我们一般也会像作者所想一样,先算一笔账,看看离我们预期的目标远不远。

“卧槽,照现在年薪XX万,得n年以后才买的起房啊”。

这应该是大多数人算完账后的感慨和无奈。注意,就是在此时,这个时间点,作者所说的2个人就开始有不一样的选择和行动了。一个选择固守资产,开源节流;另一个决定投资自己。但是,请大家想想,在我们发现,按照预期算法,我们根本不能如愿买到房子时,我们的第一真实想法是什么?

“怎么赚到更多的钱,买到房子”。请你们老老实实回答,是不是这样想的,哈哈。

没错,这就是我要吐槽的点。作者直接忽略了这个点而给了上面关键的2个选择

也就是说,作者给出的2个选择中,其中,固守资产的那个选择其实是最坏选择。而我们实际生活中,只有在其他选择都行不通时,才会无奈选择它。

但是,我们明知道最坏选择不应该选时,我们难道不是想尽办法去避开它么?这是实际生活的理论依据。说句实在话,在你有其他更优选择情况下,你还会傻呼呼的去选择无望的挣扎么?现实生活中,最难的便是如何去发现、想到这些更优选项。但是,我们还是能总结一些普适的规律——这些选项,大部分情况下,都是与提升自我有关。

扯远了。。。。快回来,

后面,作者又表达,这种最坏选择其实是错误的。因为我们会牺牲“梦想”。我认为这是强行让“买房”和“梦想”发生关系,简称“qj”。就以原文中梦想的定义“创业、转换行业和快速升值”。以下是理论探讨,先谈创业,作者是想说,创业需要需要资金,买房也需要,2者冲突,而选择了买房就无法创业。这其实是金融管理问题,不知道有没有用错这个词,我不是经管专业的,反正就是那个意思。买房并不意味一分不留的全给出去。第二个,转换行业,顺带后面的快速升值。其实这也是自身的问题啊,你自己愿意学习新东西,努力去做,总结经验,和买房本来就不冲突呀。难道你买了房就不能读书?不能学习其他知识?不能自我充电了么?

再谈,现实中,选择最坏选择中的那些人,有多少会始终如一坚持“开源节流”,一切聚餐等等的社交活动完全拒绝避开?既然你自己没有坚持“梦想”,放弃了它,那为何又要把责任推到“买房”的身上!

所以,我的观点是,买房与梦想并不冲突,就像你读书上大学时,没有经济收入,但你一样可以去旅游,走遍中国啊。

谈谈我对选择的看法吧,选择本身没有对错。那为什么那么多人说错误的选择呢?其一,是事后诸葛亮;其二,是根据自己的看法,预估,说简单点就是猜测,仅此而已。(猜测是中性词 (-^〇^-) )

后话:

我们做出选择,可能后面发生的结果与我们想象的相差太多。此时,我们要做的其实是不断调整方案,不断的向目标结果靠拢。没有人能准确告诉你该怎么做,告诉了你的人也仅仅,只能作为参考意见。而最难的是不断修正,看看自己离目标是不是越来越近了。


写的有点乱,别介意哈(认真脸)



你可能感兴趣的:(“买房”与“梦想”?——《拆掉思维里的墙》吐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