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5

连续几天晚上休息,状况一般。按照正常的时间起床,因为昨天晚上雨停的早早晨地面已经干燥,乘坐二路到和平延陵路下车,继续北行,过常州一中到达红梅路向右,沿红梅路向东南方向,红梅路两侧都是粗大的香樟树,从树干和树冠来看树龄较长,树冠已经交叉长在一起,形成了林荫大道,因为刚刚下过雨又是营养充足,所以看上去墨绿墨绿的,生命力是那样的旺盛,到达丁字路口向左转,来到了红梅公园的北门,在北门向里看非常开阔右侧就是天宁塔,红梅公园几个大字镌刻在石头上,再向里看几块大的石头上均刻了一个梅字。在里面行走,景点很多,转着找很容易迷失方向,用导航转了一圈,把景点基本都看到了。绿化非常好,也是人们晨练的好去处。摘录:全园分八景:文笔夕照、红梅春晓、曲池风荷、青峦倒影、翠薇秋霞、林园钟声、雪山劲松、吴风遗韵。文笔夕照,以文笔塔为主景,有笔架山、文笔楼、梦笔轩、墨香榭、砚池、塔影池、塔影山房、知音舫、袈裟塔、嘉贤坊等景点,这里的古建筑鳞次栉比,堪称公园的精华所在。每至夕阳通照,顿生“浮图会得游人意,挂住斜阳一抹金”之意境。红梅春晓,以红梅阁为主景,有古春轩、冰梅石等景点。四周红梅翠竹遍布,每当冬末春初,红梅怒放,犹如彩霞纷飞。曲池风荷,以荷花池为主景,有屠一道根艺馆、虚怀堂、听雨轩等景点。夏日荷花盛开,艳丽清新,池畔绿柳垂荫,小丘杜鹃争奇斗艳。青峦倒影,峰峦起伏,山道弯弯,百米长廊蜿蜒其间,山顶建有半山亭,北临映梅湖处建月到风来亭,山上遍植各种花木,树影婆裟,叠石堆景,山顶有翠薇亭,山上多植红枫,秋季,霜重色浓,再现“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意境。林园钟声,三面环水,古树森森,小桥流水澶澶,晨钟暮鼓,尤显幽深静谧。雪山劲松,地势高耸,四面环水,山上植物以青松、雪松、腊梅为主,配以宣城石展示北国风光。新增的 “吴风遗韵”是从几百座牌坊中选择与崇文密切相关的八坊(早科坊、状元坊、世科坊、兄弟翰林坊、双桂坊、正素坊、椿桂坊、进贤坊),作为吴风遗韵传与后人,以展示常州八邑名都,中吴要辅的风采。其中一坊展示了清代立体城厢图。参观完毕,出了南门向右也就是向西的方向,沿着运河的支流堤岸来到农业银行,乘坐二路公共汽车返回酒店早餐然后上课。

今天给我们授课的是来自江阴高中、江阴教师进修学校校长贡和法。《中小学德育的困境与现实路径》,首先讲困境。1,德育目标的淡化及虚化;2,德育内容的陈旧与超越,应根植于实践之中,学生的生活实践之中;3,德育话语的霸权与控制,未能关注人性,尊重人格,学生主体没有应有的地位,“正确的教育是自由与智慧的培育,然而如果存在着任何形式的强制行为,以及由此而引起的恐惧,则这项培育将成为不可能的事”(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4,德育方式的单一与粗放,时代变了学生已有的信息与日俱增;5,德育时空的封闭与抽离。

二、追问。德育的目标是什么?德育的根在哪里?针对德育困境而引发怎样的深刻思考。当前中国道德教育要根除“没良心”,当前中国德育建设还要重建“信任”,我们的德育教育应从人性的底线开始,抓住关键事件追求德育实效,抓住关键事件进行价值引领,德育贵在体验,德育重在行动,德育可以努力不可求,教育本是脑力活巧用情志才成功,等待也是教育的奇迹,德育需要惩戒,学生成长需要惩戒。学校教育是塑造未来的人,塑造人的灵魂,给予人知识和形成人的能力都离不开德育,没有德育支撑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没有德育支撑的学生的学习动力是不会持久的。卢梭说:任何一种良好的行为,之所以能产生良好的道德效果,只是因为在你做的时候就意识到他本来是好的。美好的心灵,良好的品质,不是自然生成的,它不是在说教中形成,不是在写检讨中形成,而是在体验中变成一种自觉意识和习惯。教育没有再造的功能,既不能让学生平白无故的滋长出他没有的智慧,也不能将固有的短板拉得很长。教师对教育全面而深刻的理解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前提,真正的优秀教师是使后进生能发展得较好,转化后进生情感的力量往往大于认知。思维是做事的根本,品德是做人的根本。

三、提高德育水平的现实路径。坚持德育为先的原则,深化核心价值观的融入,夯实现代教育基石,关注德育文化的浸润,构建积极的心理场域,重塑德育队伍的榜样。一个人的优秀归根结底是人性的优秀,一个民族的优秀根根结底是人性的伟大。心灵与心灵的沟通,灵魂与灵魂的交流,人格与人格的对话。梦想引领、爱心凝聚、文化浸润。人是文化的主体,独立人格是在文化活动中塑造起来的,恩格斯说,文化上的每一次进步都让我们向自由迈进一步,文化的熏陶让学生呈现美丽人格的侧面。德育要坚持价值引领与自主选择相结合;德育要坚持道德规范与人生体验相结合;德育要坚持道德教化与文化浸润相结合。一个人要达到蓬勃人生,就必须要有足够的积极情绪、投入、人际关系、意义和目的、成就。关于班主任的解读:班,是有序有节,有情有义的生命空间;主,学生是学习生活的主人,而班主任是他们的主心骨;任,对孩子,对家长,对社会有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摘:南开中学的“容止格言”:“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纽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气象:勿傲,勿暴,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庄”。张伯苓特意在中学东楼中的过道左侧(一说校门入口处一侧)立一面一人高的大镜子,上面镌刻着张伯苓请严范孙书写的四十字,使学生出入校门有所儆戒,后得名“镜箴”,流传至今。张伯苓要求学生必须面净发理,衣整履洁。事实上,对仪表的严格要求看似生活的小事,其实在当时则被看成是一件关乎社会文明的大事。众所周知,晚清以降,精神萎靡、衣冠不整已成为整个中国社会的普遍现象,一个人仪态懒散,一个国家的国民蓬头垢面,精神涣散。这样的精神面貌,又怎么能谈得上救国强种呢?张伯苓本人非常注重仪表,同时也要求南开学子注重自己的仪容仪表,希冀青年一代从最基本的日常生活起居做起,焕发精神,进而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大业贡献力量。一衣不整,何以拯天下?南开校规明确规定:“体态松懈,言语蛮横,奇装异服,光彩华丽,凡一切惹人注目之行为装饰,皆行禁绝。”(《南开周刊》,有一段时间,天津社会上盛行一种叫“名士派”的不良风气,一些南开学生不免受到影响,也整天不修边幅、邋邋遢遢地在学校里面晃来晃去。张伯苓发现之后,立即在修身课上对这种现象提出了严厉的批评:“你要是名士,你须有名士的学识。假若你没有名士的条件,而你要肮脏恶臭硬要学名士,学校绝对不允许”(梁吉生.张伯苓教育思想研究.辽宁教育出版社)。此番话,虽然让追求名士风流的学生们听起来非常刺耳,但是语重心长,饱含着这位教育家对学生的一片良苦用心。不久,这种懒散现象在南开学校得到了彻底的根绝。民国初年,张伯苓对学生的服装还做了具体的规定,一般春夏秋三季都是布大褂,冬天为颜色较深的棉布袍,或穿丝绸呢绒,裤子一般是西式的,鞋是皂鞋或皮鞋。后来虽有一定的变化,但学生的服装基本上都遵循着朴素、整齐、洁净的原则,从而有效地避免了因为学生家庭经济情况不同,出现攀比,追逐浮华等现象的发生。张伯苓对个人仪表严格要求的做法,使南开的学生受益匪浅。

下午参观湖塘实验中学。这是一所私立学校。首先宋云霞班主任为我们上了一堂主题班会课,接下来卞英才主任为我们作德育报告。德育活动的课程化,主题教育系列化,特色活动精品化,德育工作自主化,德育评价体系化。主题活动:9月份行为规范养成教育,10月份爱我中华爱国教育,11月份感谢有你感恩教育,12月份校园文化文化教育,1月份诚实守信诚信教育,2月份遵守校纪法制教育,3月份珍爱生活生命教育,4月份关注安全安全教育,5月份青春飞扬团队教育,6月份迎接挑战励志教育。

学校文化:常州湖塘中学主要大厅。办学宗旨:立德树人,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核心理念:以人为本,诚信育才,文化立校,和谐发展;发展战略:以法治校,文化立校,人才强校,创新兴校;学校精神: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精诚合作的团队精神,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奋发有为的拼搏精神。学校校训:笃志、明德;笃志,笃,一心一意,孜孜不倦。志,志向,志趣,意志。笃志就是要确立理想和目标,并专心致志坚定不移的去实现。明德,明,明白,懂得,弘扬;德,德行,品质,美德。明德就是认同践行美德。笃志明德,就是要志存高远,锤炼品格,自强不息,就是要崇德修身,明理向善,臻善臻美。

连廊顶上的横木上面的学校文化布置: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改变人生,教育改善人格,反思启迪智慧。学问靠点滴积累,聪明靠思考练就,博学靠学习成就,创造靠实践成功。本来无望的事,大胆尝试,往往能成功。人们在一起可以做出单独一个人所不能做出的事业,智慧+双手+力量结合在一起几乎是万能的。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尽管责任有时使人厌烦,但不履行责任只能是懦夫,不折不扣的废物。不比阔气比志气,不比基础比进步,不比成绩比勤奋,不比现在比将来。读书好似爬山,爬得越高,望的越远,读书好似耕耘,汗水流的多,收获更丰富。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成功者绝不放弃,放弃者绝不会成功。挫折就是你迈向成功所交的学费,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达到彼岸。如果你知道去哪里,世界都会为你让路。不要只因一次失败,就放弃你原来决心想要达到的目的。目标决定你将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是什么样的人,取决于我们选择成为什么样的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8.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