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思始觉海非深——看《海边的曼彻斯特》有感

       本-阿弗莱克,这个导演过《逃离德黑兰》的演员一贯奉献出喜怒哀乐表情差别不大的样子,总让我想起《西游记后传》里的那个面瘫孙悟空。第一次见到本-阿佛莱克还是十多年前大片《珍珠港》里,现在都想不起来他到底是不是笑过,脑子里想到就是他没有什么表情的脸。要是从这个角度来看,他弟弟卡西-阿弗莱克,不仅长得跟他很像,表情上也存在这种血缘的一致性。然而这种看起来一团平静的脸庞,却在《海边的曼彻斯特》里面与故事本身有了1+1大于2的效果。

       相思始觉海非深。看完《三联生活周刊》中对这部电影台前幕后的解读,脑子里冒出来却是这么一句话。可能最近在今日头条APP中再次看到关于饶平如老爷子的故事吧,老爷子手绘版的回忆录《平如美棠》一书中有副插图,旁边配得就是这句诗,真实的情况是平如与海棠两人的阴阳相隔、思念成堆。而对于李,电影的主人公,如海之深而不可逾越的却是对往事的忏悔,哪怕表面上平静的没有波澜,但是更深处却汹涌着难以遏制、难以平息的情殇。有故事的人,却不能从故事中走出来。曾经不敢回忆,回忆是永久的伤。往事不肯原谅,原谅是无效的药。深深地触动人心的是这样一种事实——人的一些伤痛是不能被愈合的。哪怕存在时间这双疗伤圣手,对于如海伤痛也无法妙手回春。

        生活流。这个概念也是从网文中看到的。说是这部电影的显著特征。如果从开篇到一半的篇幅来说,真的是极为准确。李在所住的地下室入口不停地铲除积雪,在这个冬季多雪的城市隐身为一名普通的蓝领维修工——修马桶、通水管、整电路,客户的nice与不nice丝毫波及不到李的内心。在看似平淡的酒吧消遣中,开始是一个人的自饮,哪怕美女搭讪也无反应,反而随后因为对面客人不经意的看了两眼,就在离开时故意走到旁边挑衅而大大出手,可能唯有这种流血的伤痛才会唤回某些东西,例如大概是对这个世界的感知吧。

        哥哥乔伊去世了,因为猝死。嫂子早就远离,再嫁他人。16岁的侄子小时候与当时家庭圆满的李感情甚笃。再次回归故乡曼彻斯特,这座海边的小镇,有太多的遇见让李触景生情也生伤,也让别人有所畏惧。闪回的记忆中有兄弟子侄的和睦,乔伊在前头开船,时不时地回头看他与侄子在船尾的玩笑嬉闹,笑意满脸;有妻子儿女的温馨,一女迷在电视一女专心积木,小儿子安静地躺在小床,醉意重重却忍不住打扰满脸病容卧床的妻子。一场火,烧掉了李对人世间的眷恋,一场火,吞噬了李在生命里的活力,孩子们远去了,妻子离开了,甚至于他,在警察深表同情之后却自杀未遂,茫茫然不知将来,最后也选择了离开伤心之地。乔伊看到他在波士顿租住的地下室时大发脾气,觉得那里不是家,但李选择沉默、选择留下,乔伊带着侄子无奈离去。李一别小镇经年,回去看哥哥的遗体,无表情,去找自己的侄子,略无措。走过墓园,看一眼父亲母亲的墓碑,家园墓地却因冬季曼彻斯特的冻土无法开挖、暂不能下葬。再次遇到前妻,在她声声的谅解和忏悔里他夺路而逃。然而,往昔明明是逃不过去的,不然也不会在曾经的房间里,看着玻璃外面的风景一时悔怒之下砸碎玻璃,手上鲜血直流。因被委托做侄子的监护人而不知如何是好,来来回回寻找到底把车子停在了那里。陪同侄子参加乐队甚至以学习为目的的约会,闷闷的样子逼得女同学的母亲要崩溃,陪同侄子去嫂子的新家,使其享受在母亲的关爱里一餐的时间。联系殡仪馆,组织葬礼,终于使乔伊入土为安。并没有像一般的结局,侄子拯救了他,抑或他带走了侄子,最后侄子被托付给乔伊生前的好友,李自己一人返回波士顿,前提是还会经常回来。

      时间淡淡的行进着。看进去之后,两个小时的片长并未觉得烦闷。导演将主人公的故事在正向叙事中作为闪回的记忆出现,并没有多少突兀、也没有多少不适。只有了解主人公李背后的故事又多惨烈,才能知道这样僵硬的面目有多适合,在深爱与巨痛对内心的撞击之下,能维持住这份活着的心气实属不易。时间并没有彻底的疗伤,即使疗伤也是对表面伤口的缝合,看似结痂甚至脱落,但内里自有不可治愈的伤口,这才是人生一种的真实描述。对于李,除了“相思始觉海非深”,更多的是“回首不堪惜此身”。

留给内心的呐喊应该是珍惜!

你可能感兴趣的:(相思始觉海非深——看《海边的曼彻斯特》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