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平均年龄75岁,却痴迷羽毛球,一起切磋了15年

他们平均年龄75岁,却痴迷羽毛球,一起切磋了15年_第1张图片
三位老人合影

“啪!啪!啪!”清脆的击球声在四川省攀枝花市某社区球场上空此起彼伏不断响起,随着每一次挥拍,洁白的羽毛球便会在空中划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

场上三位满头银发的老人们特别引人关注,他们在网前轻拍短打,动作幅度虽不大,但击球的角度刁钻,落点准确,令旁观者不得不为他们精湛的球技而喝彩……

在移动、跳跃、转体、挥拍之中,每个人打的汗流浃背酣畅淋漓。

黄忠宝、刘法岩、卢宝印这三位平均年龄已过古稀的“球痴”“发烧友”,每天早上7点至10点,晚上6点至9点之间不约而同的聚集在一起挥拍锻炼身体、切磋技艺。

15年如一日的无私付出

现年76的黄忠宝与80岁刘法岩是这支队伍的创办人,更是这个大家庭的爱心传导体。

2001年,退休在家的二位老人一为加强身体锻炼,二为精神寄托,三为让志同道合的羽毛球爱好者有个固定的打球场所,于是,两位老人联手在目前这个场地上,用石英砂打制边线制作出两个标准尺寸的羽毛球场地以供周边的居民打羽毛球使用,建立了社区义务羽毛球队的雏形。

为了让更多的人轻松自在地享受到羽毛球带来的快乐,两位老人不仅每天早上7点之前把场地打扫的干干净净,之后架杆、布网、当陪练,而且还在闲暇之时,他们还承担起四处淘购物美价廉的羽毛球的工作。

15年来,从无间断。俩老人的无私付出,就象一座磁场无形地凝聚着周边退休的老人、倒班的工人、学校的老师、学生等羽毛球爱好者.让这块场地成了四合院社区羽毛球爱好者健身的场所,交友的平台。

润物细无声的无私付出最感人,无欲无求的爱心传递最给力。在俩老人的感召下,掀起了爱心大接力。

现年70岁的卢宝印老人在六年前也加入了爱心接力。他在协同俩位老人清扫场地,栽培新人之际,还做起了义务羽毛球队外交代言人:

为了让球场灯光能满足打夜场队员的需求,他三番五次找相关单位帮忙解决;为了让场地地面平整防滑,他四处托人找材料,请他人打制工具,然后组织队员动手施工;为了让队员积累经验长见识,他不仅让内部队员搞循环比赛,还联系其他社区的羽毛球爱好者与球队举办联谊赛;为了让球队的队员能够有展示自己实力的舞台,他主动与社区联系让球队的队员代表社区参加东区举办的羽毛球比赛……

多年来,这三位平均年龄已过古稀的老人,一直把球队当成自己家般来悉心经营,并坚持义务奉献整整15年,吸引越来越多的羽毛球爱好者加入了这支队伍。

他们平均年龄75岁,却痴迷羽毛球,一起切磋了15年_第2张图片
卢宝印老人

合力编织成长摇篮

“无论是打后场高远球,还是杀球,一定要记住,手要伸直,击球点要高,挥拍时要转身,利用腰腹力量将球回击回去……”

随着越来越多羽毛球爱好者的加入,三位古稀老人主动承担起了免费技术“传承”的任务,不厌其烦循循善诱进行指点,并不厌其烦进行动作演示,直到队员明白为止。

这支义务球队虽属草根一脉,可是技术上却不愿做让人瞧不上眼的”山寨版”,他们的口号是:“玩就要玩得精彩,打就要打出点水平”.

每有新队员加入,大家都是关爱有加,特别是近几年成长起来的杨晓斌、王蜀金、薛超、赵正宇、邹万等几位高手更是全力指导,他们就像专业教练一样教新手从执拍的角度、力度,发球的角度,力度到接球的的要诀,甚至还做示范教新手如何放网挡网、如何打后场、如何进攻防守、如何轮转跑位等等。

学技术闭门造车是大忌。

这支球队从不做坐井观天的青蛙,因技术精湛被大家推举为总教练的王蜀金老师不仅自己常常在家观看羽毛球教学视频,还有空就到各大球馆去寻求高手指点,同时还带上队员们一起到球馆去操练去取经.而且还在互联网上建立起QQ群,在网上与大家一起探讨打球心得。

在这种温馨和谐积极向上的“摇篮”里,每位队员快速成长起来,技术日渐精湛。

在去年11月攀枝花市东区举办的第七届羽毛比球赛时,他们组队代表瓜子坪街道参战.经过奋力拼搏,这支首次参赛的草根球队在二十个球队中脱颖而出,取得了团体第六名的好成绩。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群狂热的不断增员的羽毛球“发烧友”,是个温馨和谐的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里,人人争当志愿者,个个抢做义务兵,正带动着四合院社区更多的居民加入到羽毛球运动中来;这支正能量的传递者正潜移默化感动着身边的每一个人;这个温馨和谐的大家庭让大家幸福感动!

他们平均年龄75岁,却痴迷羽毛球,一起切磋了15年_第3张图片
黄忠宝老人
他们平均年龄75岁,却痴迷羽毛球,一起切磋了15年_第4张图片
刘法岩老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他们平均年龄75岁,却痴迷羽毛球,一起切磋了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