伉俪情深,载誉千古,母仪天下,名垂青史的长孙皇后

长孙皇后(公元601年3月15日—636年7月28日)于仁寿元年出生于长安,隋朝大业九年(13岁)就嫁给了唐国公李渊的二子李世民为妻。李世民升储登基以后,被立为皇后。贞观十年(公元636年)六月,长孙皇后在立政殿去世,时年36岁。同年十一月,葬于昭陵。长孙皇后一生为唐太宗生了三个儿子,长子李承乾,次子李泰(李世民第四子),三子李治(李世民第九子)和四个女儿,分别是长乐公主,城阳公主,晋阳公主,和新城公主。

长孙皇后是一个性格沉稳,缜密严谨的女人,生活俭朴,喜欢读书。她经常和唐太宗随意谈论历史,乘机劝善规过,提出很多有益的意见。有一次唐太宗迁怒于宫女,皇后也佯装恼怒,请求亲自讯问,下令将宫女羁押起来,等到太宗息怒后,才慢慢地为其申辩,从此后宫之中,没有出现枉滥刑罚。豫章公主(唐太宗李世民之女,为其它妃嫔所生)早年丧母,长孙皇后将她收养,慈爱胜过对待自己亲生的子女。妃嫔以下有疾病,皇后都亲自探视,并拿自己的药物饮食供其服用,宫里人人都爱戴皇后。教育孩子,要求他们以谦虚节俭为本。太子李承乾的乳母遂安夫人对皇后诉苦说,东宫的器物用具比较少,请求皇后奏请皇上增加一些。长孙皇后不同意,说道:“承乾身为太子应当考虑的是德行不立,声名不扬的事情,怎么发愁生活用具不够呢?”

长孙皇后的哥哥长孙无忌在唐朝建立前后和玄武门之变中立有大功,因此,太宗把他视为知己,打算任他为宰相,执掌朝政。皇后听说后,就对太宗说:“妾既被立为皇后,尊贵已极,我实在不想让兄弟子侄布列朝廷。汉朝的吕后、霍光之家,可为前车之鉴。所以,我请您千万不要把兄长任为宰相。”

长孙皇后所生的长乐公主李丽质,被唐太宗视为掌上明珠。因此,在公主出嫁之时,唐太宗赏赐的物品要比唐高祖的女儿出嫁的物品多出一倍有余。为此,魏征当面向唐太宗提出异议。下朝后,唐太宗把魏征的不同意见,转告皇后,长孙皇后当即便深有感触地说:“我以前听说陛下对魏征很器重,但并不了解其中缘故。今天我听了他的谏言之后,才真正明白他是一位十分正直的社稷之臣。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请陛下深思这个道理,那就是天下的最大幸运了。”

皇后有多年的气喘病,病情越来越重。太子李承乾对皇后说:“药物都用遍了病情还不见好转,我打算奏明皇上大赦天下犯人并度化俗人出家,这样也许可以得到阴间的保佑。”皇后说:“死生有命,不是人力所能改变的。如果行善积德便有福祉,那我并没有做恶事,胡乱求福有什么好处?佛、道二教对朝政不见得有什么助益,何况皇上从来也不信这个。大赦是国家的大事,不能随意多次发布。如果可以随便就赦免囚徒和度人入道,就必定会有损于国家的政体,而且也是你父皇所不愿意的。要是你一定要按照你的想法来,那我还不如现在就去死!”太子听后不敢上奏给皇帝,只好私下讲给房玄龄,房玄龄禀明太宗,太宗十分悲痛,想为皇后大赦天下,皇后执意回绝了。

等待皇后病危,与唐太宗诀别的时候到了,那时房玄龄已经被处分勒令回家,不再参与朝政。皇后对太宗说:“房玄龄侍奉陛下多年,做事谨慎周密,朝廷机密要闻不曾有一丝泄露,如果他没有大的过错,希望陛下不要抛弃他。我的家族没有什么大的功勋、德行,只是有缘与皇上结为姻亲,才身价百倍。我的亲属,由于沾亲带故而得到官职,既然不是因德行而升至高位,便容易遭到灭顶之灾。要使他们的子孙得以保全,望陛下不要将他们安排在权要的位置上,只是以外戚的身份能够定期朝见皇上就足够了。我死后希望陛下不要为我修建陵墓而浪费国家财力,只要依山做坟,用瓦木作为随葬器物就足够了。希望陛下仍旧亲近君子,疏远小人,接纳忠言直谏,摒弃谗言,我即使在九泉之下,也毫无遗憾了。”

长孙皇后以她的贤淑的品性赢得了唐太宗及宫内外的敬仰,到了高宗时,尊号她为“文心顺圣皇后。”

你可能感兴趣的:(伉俪情深,载誉千古,母仪天下,名垂青史的长孙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