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控制情绪,不意味着一味忍让
因为某个突发事件,平日老实本分的人突然举起屠刀,制造出骇人听闻的伤害事件。这种非理性的、极端的行为,固然有偶然性和突发性,潜藏在背后的因素,却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遇到委屈时,我们经常听到这句话:“退一步海阔天空。”忍让,似乎成为受害者聊以自慰的良药。忍忍吧,反正天下没有不能忍耐的事。反正一切痛苦只是过眼云烟,忍让,难道真的能让伤害轻轻地走远,不带走一丝云彩?
情况恐怕不是那么乐观。
记得有一位同事,就是奉行这种“单边忍让”。无论对老板,还是对身边同事,他几乎“卑微到泥土里”。
原以为这样的老好人,会逐渐建立起好人缘。然而年底的绩效考核,他落在末位。他成为单位里最孤单的人,上班的八小时成为煎熬,男人不理、女人不爱,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
有几次想和他说说话,可他的防御心理很重。也许,他已经习惯了这种边缘化的地位。
一味忍让、压抑内心真实情绪,非但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还可能被别人当作软柿子捏,被人任意欺凌,在一个群体中处于边缘化、被人鄙视的境地。
有人就此沉沦、堕落,也有人不甘心这样被人蔑视、羞辱。他们看周围人都不顺眼,怒火在心中一再淤积,如同一团炽热的熔岩,到了某个时机突然喷发,这才是那些伤害事件最根本的心理原因。
都说控制情绪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但是控制情绪不意味着一味忍让。一味忍让不懂得表达内心诉求,只会让伤口糜烂、发炎。
02
表达愤怒,不宜与暴力宣泄联系在一起
既然别人已经对你造成实质伤害,应该通过合适的方式表达出愤怒。但表达愤怒绝非胡乱发泄一通,那种暴力宣泄的方式,除了制造一片废墟,别无益处。
need-to-insert-img
曾经看到一条新闻:两个女孩合租一套公寓,平日里难免有点小摩擦。这个女孩性格比较闷,发生矛盾和争执时,不能将心中愤怒表达出来。怨气积在肚子里,就需要找一个出口。
这天室友外出,那只猫咪在房间内游荡。看到这只猫,女生仿佛看到了那个讨厌的室友。她怒火中烧,直接拿这只可怜的猫咪撒气。踢踹,殴打,掐脖子,拖拽尾巴,把猫塞进柜子里……女生用了各种惨无人道的方式,把这只猫虐得让人心疼。
暂且不论女生的心理是否扭曲,这样的泄愤方式,根本无助于问题解决。本来,愤怒可以通过正当方式表达出来,比如当面交涉、直接向对方说出自己的感受。但是猫被虐了,两人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只会升级,除非一个人选择离开。
有一些新兴的疗法,比如阿瑟·亚诺弗的原始尖叫疗法,倡导人们与其“憋着闷气,伤害身体”,不如“一边打枕头或沙袋,一边大声叫喊咒骂、声嘶力竭地咆哮”,借此从被冷落或受伤害等经历导致的精神痛苦中解脱出来。
这些宣泄愤怒的方法虽简单粗暴,但真能拔掉人们心中愤怒的毒刺吗?
其实效果非常有限。也许在短时间内,人们会觉得出了一口恶气,愤怒指数会降低;但是,愤怒的根源没有挖出来并得到解决。回到正常的生活工作状态,愤怒的幽灵还会来找你。到那个时候,再去接受这类宣泄疗法,效果就不会像首次尝试时那么卓有成效。
如同滥用抗生素的人,细菌病毒会产生耐药性。愤怒这个情绪病毒,也会对这些方法产生耐药性,疗效会呈现出边际递减效应。当愤怒表达,与某种暴力的方式联系在一起,很容易让人陷入一种非理性状态。时间一长,这种状态就会内化成一种习惯。
表达愤怒,不可以与暴力宣泄联系在一起。暴力只会引发更加暴力的反作用,害人又害己。
03
愤怒之火,不应烧向无辜者
不幸的是,我们常常选错愤怒的对象。
换而言之,那些该接收到愤怒信号的人置身事外,我们的怒火撒在不该撒的人身上。这些人,很有可能是我们最亲密、弱于自己的人。
这种用错方向的愤怒,常常会产生一连串连锁式的负面反应,正如“踢猫效应”所陈述的那样:我们总是对弱于自己的人发泄不满情绪。
这种糟糕的情绪,一般沿着强弱组成的社会关系链条依次传递,由金字塔尖一直扩散到最底层。 “踢猫效应”描绘的是一种典型的坏情绪的传染,这种愤怒的表达,没有人会从中受益。
影片《三块广告牌》中,小镇居民米尔德丽德的女儿惨死在淫贼手下。案件发生将近一年还未侦破,米尔德丽德用三块广告牌表达愤怒:“强奸致死”、“还未逮到凶手?”、“怎么回事,威洛比警长?”
这位警长不是酒囊饭袋的渎职之辈,平时工作兢兢业业,深受小镇居民爱戴。此刻他饱受胰腺癌的病痛,人生已经进入倒计时阶段。
怎么可以对这么一位认真负责、又即将离世的好警长横加指责?小镇居民纷纷驰援警长,对始作俑者施加压力。
但是女儿死了,这位母亲已生无可恋,继续对警长发难。这位可怜的警长,在病痛和指责的双重打压中不堪重负,最终饮弹自杀。
警长的死并未让事态平息。警员迪克森将广告牌的租赁者痛打一顿,米尔德丽德的前夫一把火把三块广告牌烧毁。米尔德丽德的愤怒走向巅峰,她用4个汽油瓶将警察局烧毁。
米尔德丽德一开始就选错愤怒对象。警长未破案殚精竭虑、夙夜未歇,长时间未能破案,肯定有很多客观因素。她应该憎恨那个淫贼,他才是造成女儿惨死的罪魁祸首。
这个过程中,我们无法找到施加伤害的人;而只会被怒火淹没,并把愤怒之火泼向无辜者。
不论有意还是无意,都可能造成新的伤害、新的悲剧。
04
找准愤怒的靶心,疏通心灵的“堰塞湖”
人们可以表达愤怒,也必须表达出来。
和其他负面情绪一样,愤怒情绪不该被刻意压制、消灭。控制情绪,是让你找到与各种情绪和谐相处的方式,绝非无端地打压、压抑。即便通过简单粗暴的方式,让你自以为战胜了愤怒,它也只不过潜伏在你的意识深处,到了某个时候还会爆发出来。
因此,一定要找准愤怒的靶心,直接对伤害你的人表达愤怒。让伤害你的人意识到行为的后果,让他明白你的限度,由此建立良性的人际关系。
这才是更好的自我保护,才能从根本上消除愤怒的深层次原因。
可以表达愤怒,但不要去报复。当别人明白你的愤怒,渴望求得你的谅解时,不要再纠缠过去,更不要陷入偏激心理。
比如有人曾经收到过伤害,想用同样的方式报复对方。她们的逻辑思维是:“他那样对我,我也要那样对他。”
可是真那样做,感觉会好一些吗?这种报复只能带来快感,很多情况下只是损人不利己。
放下仇恨,放下对过去的执念,专注于问题本身。每种愤怒都指向某个问题,当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就不要再求助于报复这种非理性的方式。
任何情绪都是一条河流,我们都应该顺势而为,让诸如愤怒这样的负面情绪都能以适当的方式得以宣泄。
只是我们应该选对表达愤怒的对象、以及表达愤怒的方式,这样才会疏通心灵的“堰塞湖”,营造更美好的生活。
小麦倾诉(ID:gh_68ae4f8c8795)。小麦倾诉,让爱回归幸福!专业的情感倾诉与咨询平台,致力于帮助万千人士走出心灵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