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吹铃动|MECE和有逻辑的表达〔100本书作业No.7〕

风吹铃动|MECE和有逻辑的表达〔100本书作业No.7〕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据说是考虑到科学实验得出的“数的正当性原则”,同时符合“三角形的稳定性”:

风吹铃动|MECE和有逻辑的表达〔100本书作业No.7〕_第2张图片
《高情商沟通术》


风吹铃动|MECE和有逻辑的表达〔100本书作业No.7〕_第3张图片
《罗辑思维,只要五步》

御书房阅读群第三周小结及下周计划:

自己上周的收获:

1.尝试将阅读从只写随想随感,进阶到摘记每本书三个片段拆解的学习卡片,积累了知识点,再配合补交作业,再一次实践运用某个技能点,整体收效更佳。

2.为方便资料整理、存查,强迫自己使用印象笔记,特别是之前苦恼的“标签”,越来越觉得标签的一致性、检索性其实跟自己脑中原有的知识结构息息相关,也就是说,之所以想不出标签或者贴得凌乱,实在是读书少、见识浅(《认知突围》里的认知不足),另还无意中点到了“撤销”、增加行列这两个基本操作按钮,这不意味着“谁用谁知道”的秘诀吗?

3.由于自告奋勇承担了群里负责线下和伙伴们约谈的“茶艺大侠”职责,学会了给人备注信息,也体会了一把人际关系拓展中起点的难易,还可以把近期所学“提问力”进行练手,真是做比想更重要!

4.跟了一周的“学习力”主题每周一拆,还是针对刻意练习,死磕自己的过程可谓痛并快乐着!

5.再一次坚定:根本不必考虑高大上的计划,就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说不定,学习提高、积累人脉、社群运营、拆书技法都能同步进行、触类旁通、激活发酵。

风吹铃动|MECE和有逻辑的表达〔100本书作业No.7〕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不足之处:

6.没有考虑很好的精力管理,虽然很享受结果,不过真的很累,身体吃不消。

7.听书阅读和事后卡片整理不能同步进行,下载的拆书页面和相关图片素材,尚未找到很顺手的存档方式,效率总是很低。上传汇总表Excel如何满足印象笔记手机端修改不得其法。(不过补交作业的流程有所改善。)

8.约谈这块完成的进度很慢,可能跟自己沟通交流不够积极主动有关,有用信息不多。还有,忽略了群英堂的各位尖子生了,心想他们就不用喝茶聊天了吧?实在是滞后、不敬了。

新的计划:

9.本周写好5-10分钟的逐字稿,争取群内分享或电台音频:RIA阅读法,推荐理由如下:

(1)它源自很有影响力的拆书帮,六哥也是受益者,S也说了,拆书帮是六哥“梦升起的地方”,作为立志阅读者的我们,到处跌跌撞撞寻找提升学习效率之灵丹妙药的人,是不是也该拆开这一方法的神秘面纱呢?

(2)我参加过赵周帮主亲授的拆书学习法训练营,系统了解RIA便签法的使用原理,又相继在“知识体系精深营”、“一年100本书,实现爆发式成长”这两个拆书帮近期火热推出、我自己持续跟踪学习、略有感觉的课程训练里,进行了较长时间的摸索、体验,讲解起来不会太空泛。

(3)在我看来,RIA不仅可以让书中知识点更容易被转化为技能,也的确是可以作用于想进一步搭建个人知识体系,由此造就的娴熟拆书家,往往正好能够帮助想要自己开课分享、创建和扩大个人品牌、最终达成知识变现之目标追求的许许多多的人。

(4)江湖传闻,干货分享或者某本书自己整合做成每天一部分分开让别人阅读这一类所谓“拆书”,并不符合拆书法基于成人学习“一定要激活读者本人自己的过往经历,并规划未来的落地应用”这些基本原则,也并非看书上一个知识点,关键到类似记忆组块那种发散思维,而是要着眼于“这个书的内容对我到底意味着什么?我应该/可以怎样做些什么来实践它们?”不然,书那么多,不吃不喝都研究不完,即使你最新的那些高大上的理念、潮流观点都了解了,还不是过不好这一生?

风吹铃动|MECE和有逻辑的表达〔100本书作业No.7〕_第5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事实上,我认为MECE说说容易,做起来很难。

都知道查漏补缺了,还会不写上去吗?问题就在于不晓得应该囊括哪些完整的项目啊,对吧?

所以还有待于积累其他知识,至少是常用的基本模型,不知大家有何补充?

你可能感兴趣的:(风吹铃动|MECE和有逻辑的表达〔100本书作业No.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