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赋沁心 彩墨抒怀 ——解读纪小虎山水画作有感

词赋沁心 彩墨抒怀 ——解读纪小虎山水画作有感_第1张图片
画家纪小虎

艺术简介

纪小虎  字:岚,民革党员。曾就学于江苏省国画院进修班,职业画家,国家二级美术师,副教授,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诗词学会会员,江苏省国画院特聘画家,南京书画院特聘画家,南京市美术家协会理事,南京市山水画研究会副秘书长。南京和风书画院副院长。

多次为省政府、市政府创作艺术作品,受到一致好评。所作山水画作品古法与现代思维交织,求宏约、追深美,把主旋律的理性思维转化为自己的理想图式,再造一个自然界没有的世界,其意境充满静意、幽幻。作品“万籁稀音”获96年南京秦淮杯画画大赛金奖,“晨的萌动”获97江苏美术作品大奖赛大奖,“大江歌罢掉头东”获江苏省周恩来百年诞辰美术作品大奖等。个人传被载入《中国画画家大辞典》《中国画画家》《中国专家人才库》等。作品入编“名家翰墨”、“当代中国画名家作品集”、“中国画名家技法”等。2007年度被评为南京十佳优秀画家,参与创作江苏省重大题材创作(田湾核电站)。

出版有《纪小虎山水画集》、《名家·纪小虎》、《纪小虎中国画作品》等多部。

解读纪小虎山水画作有感

        认识画家纪小虎数年,偶有去他的画室小坐品茗,闲聊最多的话题还是他对唐宋元曲诗词赋律的解读。诚如吾初读他的以工兼写意画作时,会在那靛蓝、黑灰、浅褐色系中看到一些久远的迷离、难释的情怀、不尽的追忆和思古的幽情……喜欢纪小虎作品上呈现的那似是扑面而来的诗意画风,他的那些山水画作,有的如沐春风——写出山水墨鑲,墨不碍色的静谧清雅;有的凄风苦雨——透出孤寂苍凉,还似悲歌的哀怨泣唱……其实,在中国水墨长卷中,一幅幅存留于史册的彩墨,无不是诗画的写照。反观纪小虎画家生涯的岁月里,似已不仅仅是把水墨“气韵生动”的“皴”意渲染,还有刻意在以工兼写中观照民族文化精髓与当代人文思想的脉络呼应——以水墨和色彩的契合,以傳承和當代的契合,在彰顯他在這個時代特定状态下的精神体验,同时又可以看作是中国水墨精神在以工兼写中墨色呼應具体表现,沁湿出一个画家的个性情感,甚而体现了作为艺术创作者的精神印迹,更有负载和蓄含着古典文化的基因。纪小虎创作中的意境,其实更多是用自己的感悟在“造境”。他自出机柕的画面营造出的凄迷感伤、怀旧思古,都缘自他在精神上的一份人文关照和传承中国工兼写的一份思古情怀。

词赋沁心 彩墨抒怀 ——解读纪小虎山水画作有感_第2张图片
词赋沁心 彩墨抒怀 ——解读纪小虎山水画作有感_第3张图片

        吾以为众生认知、欣赏、解读中国的工兼写意画作,应当有从中国古典文化上做些解析,无论是创作者还是欣赏者,都要有追溯中国古典文学的意识,尤应从解读唐宋元的诗词曲赋上进入,理解唐宋元曲在古人的诗词作赋中是如何诗画结合,这既是帮助大家找到中国水墨认知通路的捷径,也有帮助艺术创作者强化对古典文化传承的思考;这既有益在艺术品进入寻常百姓人家时的推广普及,还有益识别中国水墨作品的经纬,达到提升大众艺术欣赏品味的提高。吾也是在观纪小虎的画作时,在欣赏层面审视的同时,常常会滞留于思考的空间。传统中国水墨画形成了工笔和写意两种不同的绘画语言表现形式,工能纤雅富丽,写能笔键墨活,无论工写都要以意为先,气品为上之理念:以画家的文化修养对于自然界的客观认知和精神超越的表现,理解领悟其内在的特质,对于把握中国水墨精神的画家而言是不可缺少的要件。由于时常会在不同的环境下看到今天的一些水墨画作,他们呈现出繁杂的形式,被标上新颖的标签——“新水墨、新技法、新文人”。毋庸置疑,确有在传承中脱颖而出的一些优秀艺术家,但还是会看到以水墨形式出现、踩着前人脚后跟依葫芦画瓢千人一面“伪水墨”的展现,同时也会为在传承水墨经典中被“伤弑”了的古典文学心生悲凉。工笔、写意、重彩、淡墨,都是高古前人创造出来的表现形式和材料,是中國水墨暈染的技法,但更多的还是以诗书画再现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唐诗宋词造就了前辈水墨的气势雄浑,疏灵旷达的古人情怀,也为这个时代的水墨奠定基石,更有为工兼写的艺术创作提供融合、吸收、演进、再造的空间。

词赋沁心 彩墨抒怀 ——解读纪小虎山水画作有感_第4张图片
词赋沁心 彩墨抒怀 ——解读纪小虎山水画作有感_第5张图片

      在纪小虎的近年创作中,可观出他始终有以古人笪重光《画荃》里的“意境”诠释作为画家的艺术创作再造,对“意境”的理解领悟堪更深一筹是他因此而“造境”。诚如观赏他的《春雾深深》山水画作,不再是以单纯的“皴”点陈陈相因,也不再是图形复制的技法炫耀,观赏时会于无意间被隐喻的词赋诗曲叩问心房,平添读出《朝中措》“平山阑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晕染勾勒出的墨色光影,或靓丽明媚、或苍茫空廖,所造之境的勾勒,无不带有宋词的婉约和曲赋的节奏……若问工兼写画的审美从何而来?吾以为:和人的生存态度有关。一个艺术家目击之处的每一点一滴,都有可能触动他内心的神经末梢,都有可能在他的创作形式上得以彰显。故纪小虎的“造境”已不再不是人们生活中的山水,他的主旨也不是再现生活状态下的外在景物,而是外在没有“物”和“景”,没有关照的主体和被观的对象,是他把自己置身“天人合一”的“物我两忘”中的生命体验,也是作为这个时代下一个运用传统技法再造个人风格、留下个人性情,重树超越前人的标杆“造境”。还记得几年前观纪小虎的《气吞云梦》画作,仿佛在漫天风雪的冬季走进茫茫的旷野里,大雪覆盖着浅滩草甸,老树枝桠在风雪中无声的挣扎,即使看不到“西风残照,汉家陵厥”悲凉,尤有置身其中目睹被掳于北方的后主李煜在凄风寒雪中“梦里不知身是客”的沧桑凝重。在这样工写晕染下呈现出的水墨气息,扑面的是一种被放逐飘泊和孤寂袭身,焉能不禁哆嗦忧伤……想象观者被触动了心绪,那画家又会是一个怎样的心境一遍一遍的覆盖渲染墨色交融?!再读那《雾清如露》,又好像看见李后主《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对故乡江南的思念之情。其实也是纪小虎在“造境”中置身一种生存状态——纠结挣扎下的内心碰撞、呼应,呈现出画面纤雅细腻的晕染,画换着宁静勿燥的自我警醒

       大家都说,如今是一个集体浮躁的时代,什么是好的画作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但人的审美是以看到的经典佳作多了,偶有沙子就是吹进眼帘,也会被泪腺挤出。

兼 蘭

2016年于五味斋

你可能感兴趣的:(词赋沁心 彩墨抒怀 ——解读纪小虎山水画作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