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的预防

患手足口的宝宝因为嘴巴喉咙疼痛,也很难受。家长们肯定都不愿意看到,所以,我们最需要的,就是最好防护,让我们的宝宝远离手足口!

今天的分享,部分摘自我们益百分特邀的台湾朱洧仪中医师(小儿推拿师)和我们的总经销商文珊医生(她是汕头某三甲医院的主治医师,中医硕士,有“送子圣手”之称)的分享,以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制定的《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8 年版)》。

一、认识手足口

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是由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感染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以 5 岁以下儿童为主。

手足口病是全球性疾病,我国各地全年均有发生,发病率为37.01/10万~205.06/10万,近年报告病死率在6.46/10万~51.00/10万之间。

手足口属于传染性疾病,具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大要素。

预防当然也从这三者入手,切断任何一环节,都不会致病

先看传染源

患儿和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手足口病隐性感染率高。肠道病毒适合在湿、热的环境下生存,可通过感染者的粪便、咽喉分泌物、唾液和疱疹液等广泛传播。

传播途径

密切接触是手足口病重要的传播方式,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感染;还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亦可感染。

易感人群

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

发病机制那些我们就不讲了,我们不是医生,不需要这么专业。

二、手足口的辨别

先看手足口的临床表现

手足口的预防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第1期(出疹期)  主要表现为发热,手、足、口、臀等部位出疹,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也正因为皮损在手足口多见,病名而此而来。

就是刚刚我们图片看到的那个样子,看着挺恐怖,但此期属于手足口病普通型,绝大多数在此期痊愈。

我们普通家长要做到的就是在第一期时正确辨别,后面几期都需要医生来诊治了。

治疗方面我们也不讲了,交给医生,我们要做的,是识别,预防,接下来我们重点就来讲预防

三、手足口的预防

前面提到了,手足口属于传染性疾病,具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大要素。预防当然也从这三者入手,切断任何一环节,都不会致病。

最重要的,还是提高孩子免疫力,也就是从易感人群入手。

为什么有些人会得病有些人不会啊?就是跟免疫力有关系的。其实,一般身体状况良好的孩子,是不容易患手足口的,手足口最喜欢侵袭那些体质差的宝宝了。

怎么提高孩子抵抗力呢?

总结最重要的两点,就是:管住嘴,迈开腿。

1管住嘴,是指合理喂养。中医一直强调,小儿防病,七分喂养,三分调理。

2迈开腿,就是让孩子多运动。不过小宝宝大多好动,每天都停不下来,运动量应该是够的。

3,注意婴幼儿的营养、休息,手足口大多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而益生菌在改善肠道菌群平衡的同时也增强了肠道自身的防御机制,适当补充益生菌,维持肠道健康,在提高抵抗力,预防手足口病时也可以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看看我们朱洧仪中医师给出中医防护四大招

都是很实用的哈,平时坚持给宝宝捏脊,摩腹,推脾经这些,都是对提高宝宝抵抗力很有帮助的。里面讲到的消积,后面我们会有一个专门讲积食的专题。

接下来,讲非常关键的就是切断传播途径

首先,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

勤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外理粪便后均要洗手;

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儿童玩具和常接触到的物品应当定期进行清洁消毒。

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千万不要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患病儿童,做好隔离;

第三,接种疫苗也是一种预防措施

EV-A71型灭活疫苗可用于6月龄~5岁儿童预防EV-A71感染所致的手足口病,基础免疫程序为2剂次,间隔1个月,鼓励在12月龄前完成接种。

以上,就是我们今晚关于手足口防护的知识,感谢大家的时间

祝愿我们的宝宝都健康快乐,远离手足口。


手足口的预防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手足口的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