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恶业报之说,是佛陀说来吓人的吗?

药师经札记五十九

皆仁法师

【复有无量坚贪有情,积集资财,于其自身尚不受用,何况能与父母、妻子、奴婢作使,及来乞者?彼诸有情,从此命终生饿鬼界,或傍生趣。】

这一段是说还有无量数的悭贪有情,只知道一味的积累财物资产,连自己不舍得受用半分,更别说孝养父母,赡养妻儿了,他们对家里的佣人,更是刻薄至极,以致于来向他讨要东西的乞者,更是分文不舍了。

在这种人的心目中,只有钱才是最实在的,至于积累了大量的钱财有何用,他却是从来没有仔细思量过。


善恶业报之说,是佛陀说来吓人的吗?_第1张图片

这些有情众生,如此悭吝不舍,等他们从这个世界命终之后,就将会生到饿鬼道中,或者是堕落到旁生趣中。经文中略了一点,其中还包含地狱道的果报。

饿鬼,顾名思义,这一道的众生咽喉就像针孔一样大小,永远都在渴求饮食,但是永远都得不到温饱,渴得连一滴水都得不到,长期生活在饥渴的煎熬之中。只有在一个时候,他们可以得到饱食,那就是在寺院施食念诵开咽喉真言的时候,他们才能得到一顿饱足。这是贪无厌足,有钱财不肯布施的所感得的业果。

旁生,就是畜生道,这一道的众生有些也是因为贪吝而堕落的,畜生道的众生也常常找不到食物,就算找到了食物,也免不了争抢,弱肉强食。哪怕是像狮子老虎一样的猛兽,也会有挨饿的时候。贪吝不厌的人,永不满足,就会感得永远得不到满足的恶报。

也许有些不信佛法的人说:这些恶报和因果之说,都是佛陀说来吓人的,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其实,这个锅佛陀是不背的。

佛陀在《大方广总持宝光明经》中说道,这些受业报之苦的众生“以自业力作种种罪,自作自受,非彼他人;各各众生自业力故,受是痛苦,非如来过。”

也就是说众生都是自作业自受业,而这些业报并不是佛陀说了才存在的。佛陀慈悲,为众生说破其中的因由,就是避免众生踏入这些苦痛的陷阱之中。做人要厚道,总不能诬陷好心提醒你不要跳火坑的人就是挖火坑的人吧?

所以学佛的居士们在教育子女时,应该自己要做一个好的榜样,不要起贪、嗔、痴。就像北宋的司马光所说的:“积金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守;积书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读。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之中,子孙必有受其报者”。

自己有道德、修阴德,积累深厚的福德,家族才能兴盛,并且传之于久远。

现在的人大多不信因果,如果遇事顺利,就认为是自己凭本事赚来的,所以就任意挥霍。这样家财往往在中年的时候就挥霍殆尽了,不要说百世,眼前都可以看到衰败之相。这样的福德就应了“富不过三代”之说,是远远不够传家,用以福泽子孙的。

北宋名臣范仲淹幼年丧父,四岁时随继父迁至长山,励志苦读于醴泉寺。因家境贫寒,便用两升小米煮粥,隔夜粥凝固后,用刀切为四块,早晚各食两块,再切一些腌菜佐食。

成年后,范仲淹又到应天书院刻苦攻读,冬天读书疲倦发困时,就用冷水洗脸,没有东西吃时,就喝稀粥度日。一般人不能忍受的困苦生活,范仲淹却从不叫苦。经过苦读,范仲淹终于在大中祥符八年进士及第,一度官至参政知事。

范仲淹家教很严,常常以身作则教导子女做人要正心修身、积德行善。所以范氏的家风一向都是清廉俭朴、乐善好施。

有一次,范仲淹让次子范纯仁从苏州运麦子到四川。范纯仁回来时碰见熟人石曼卿,得知他逢亲之丧,无钱运柩返乡,便将一船的麦子全部送给了他,帮助他运柩还乡。范纯仁回到家中,没敢提及此事。

范仲淹问他在苏州遇到朋友了没有,范纯仁回答说:“路过丹阳时,碰到了石曼卿,他因亲人丧事,没钱运柩回乡,而被困在那里。”

范仲淹立刻说道:“你为什么不把船上的麦子全部送给他呢?”

范纯仁回答说:“我已经送给他了。”

范仲淹听后,对儿子的做法表示赞许,夸奖他做的对。

范仲淹心地仁善,泽被后世,他的家族后代人才辈出。长子范纯祐历任监主簿、司竹监;次子范纯仁,进士及第,元祐元年同知枢密院事,后拜相;三子范纯礼曾任礼部尚书;四子范纯粹官至户部侍郎。

你可能感兴趣的:(善恶业报之说,是佛陀说来吓人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