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做幸福教师,带给孩子幸福教育——读《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有感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是指导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规范性文件,对指导中小学德育工作开展具有极其重要意义。作为一线教师,本学期我认真学习了《指南》,从中受益匪浅,也对学校德育工作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在这里我结合自己的实践谈谈几点心得体会。

争做幸福教师,带给孩子幸福教育——读《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有感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对于中学段,《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提出这样的学段目标:要求侧重于“认同”“弘扬”“理解”“树立”“掌握”,注重把学生道德知识的学习与能力的提高,思维方式的掌握,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融为一体。强调在“了解”的基础上“认同”与“掌握”并用道德理念来指导自己的行动,做到“弘扬”“树立”。

        当然,对于如何达成目标,《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也给出了以下建议:

        第一,课程育人,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将中小学德育内容细化落实到各学科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中,融入渗透到教育教学全过程。

        第二,文化育人,要依据学校办学理念,结合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因地制宜开展校园文化建设,使校园秩序良好、环境优美,校园文化积极向上、格调高雅,提高校园文明水平,让校园处处成为育人场所。

        第三,活动育人,要精心设计、组织开展主题明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吸引力强的教育活动,以鲜明正确的价值导向引导学生,以积极向上的力量激励学生,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第四,实践育人,要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紧密结合,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每学年至少安排一周时间,开展有益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实践活动,不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第五,管理育人,要积极推进学校治理现代化,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将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要求贯穿于学校管理制度的每一个细节之中。

        第六,协同育人,要积极争取家庭、社会共同参与和支持学校德育工作,引导家长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营造积极向上的良好社会氛围。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应时刻谨记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增强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学生理解、认同和拥护国家政治制度,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引导学生准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和实践要求,养成良好政治素质、道德品质、法治意识和行为习惯,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和良好心理品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和全面发展,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争做幸福教师,带给孩子幸福教育——读《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有感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德育不仅仅是班主任的工作,是学校里每位教育工作者的指向灯,并且,中学生正处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这期间对于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至关重要。这些年来,我校创新德育工作机制,结合学生实际,注重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有序性、渗透性,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德育工作之路。只有教育思想正确,把学校德育摆在重要位置,才能把我们学校真正办成为培养未来社会领军人物的基地。

        有学校领导的正确领导,有温暖的同事一路相伴,我也会在教育的路上,践行师德规范,时刻以人为本,争做幸福教师,带给孩子幸福教育。

你可能感兴趣的:(争做幸福教师,带给孩子幸福教育——读《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