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善意提醒,孩子不领情还发脾气,原来是你一直做错了!

:“好爸妈在线”,第一时间学习好爸妈干货,成为更好的爸妈!

公众号:好爸妈在线(ID:hbm100)


“今天周一,记得带上红领巾!”家长在一旁提醒的样子显得相当苦口婆心。

孩子会怎么反应呢?请随我进入真实生活的日常系列:

反应一:“知——道——啦——!”

孩子一副很不耐烦,却又不得不忍耐的神情。回答的同时,背地里一万个白眼翻上天。

反应二:“知道啦!”

孩子一个斩钉截铁的决绝,顺带一把怒扯过红领巾,夺门而出。一秒钟都不带犹豫。

反应三:“我知道!我又不是三岁小孩子(此处省略一万字怨声载道。)

孩子满脸不开心,丢一个怨愤深深的眼神给家长,然后绝尘而去。

反应四:就是没反应,孩子依然我行我素,什么是充耳不闻、视而不见,此刻表现得淋漓尽致。

然后,他做完自己的事情之后,默默取了红领巾,飘然而去。

家长善意提醒,孩子不领情还发脾气,原来是你一直做错了!_第1张图片

无论是什么反应,都会留下一个来不及反应就戛然而止却又不知所措的家长在原地凌乱。

事后,身为家长,我们会哀怨,哀怨这个“小没良心的”不识好歹;我们会愤怒,愤怒这个“小冤家”不懂感恩。

而我们更多的还是会质问:“苍天啊,大地啊,我倾心以待的孩子,为何会如此绝情地“回怼”我的一片善意?”

相信所有家长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吧。我们是时候该想想孩子为什么会对家长的善意提醒毫不领情呢?

孩子的感受一:“家长的提醒,让我觉得自己很无能。”

有一次,儿子放学回家就在一旁看书,我担心他作业多,又要搞到很晚,所以在一旁忍不住提醒他及时做作业。

在我不自觉地第三次提醒他的时候,他生气了,说:“妈妈,你五分钟之内说了三遍让我及时写作业,我还怎么看书?我知道要写作业的,我自己会看表。你不停地提醒我,当我是傻瓜吗?我有那么无知吗?!”

家长善意提醒,孩子不领情还发脾气,原来是你一直做错了!_第2张图片

哦,我顿时觉得自己真的很“八婆”,太招人烦了。

是呢,平时我让他自我管理时间,他都管的很好,我这会儿是怎么了呢?

静下心来,我察觉到是当天我自己有许多任务,时间压力有点大,就不自觉地把这种焦虑也转移到孩子身上。

虽然我是善意提醒,但是这份善意成了孩子的负担,这种提醒,剥夺了孩子的自主感,反而给了孩子一种无能感。

家长的提醒,是在告诉孩子“家长行,我不行”,这难道是我们作为家长想要给孩子的感觉吗?当然不是。

孩子感受二:“家长的提醒,让我感觉自己的生活被他人操控。”

小女儿垫着脚去够桌子上的一本书,我好心帮她拿下来,她却崩溃地大哭起来,还生气地打我的手。

这时,我才知道,原来她想体验自己取高处的物品,她正在做自己的成长实验,而我的好心却剥夺了她这个重要的人生体验。

家长善意提醒,孩子不领情还发脾气,原来是你一直做错了!_第3张图片

自主意识是一个人成长最重要的标志,也是一个人最本能、最渴望拥有的内在动力。

一岁的孩子,满头大汗却乐此不疲地把东西扔出去再捡回来;

两岁的孩子,把饭洒得到处都是却全力以赴地自己用餐具吃饭;

三岁的孩子,不惜花半个小时去扣衣服上的一个扣子;

四岁的孩子,骑滑板车,摔倒了再爬起来接着骑,不辞辛苦。

这些都是孩子体验到自主感的时刻,如果这时大人出于好心帮忙或者提醒,孩子就会有种被别人过度干涉的束缚感。

这种想挣脱大人束缚的需求,随着年龄的增长会越来越强烈。

这就是为什么,孩子越大,对大人的提醒越来越反感,因为他们想体验自己是生活的主宰,他们想更充分地控制自己的人生,他们想决定更多的生活内容。

这种感觉究竟有多美好,每一个已经长大的人深有体会。

家长善意提醒,孩子不领情还发脾气,原来是你一直做错了!_第4张图片

可是,我们作为家长难道对孩子的生活完全置之不理,放任其自流吗?当然肯定是否定的。

关于家长的“手到底伸多长”,我们需要一些有界限的认识。

1、提醒不要不请自来

爱子之心,必为其计长远,不仅长远还有眼前。这应该是绝大部分家长的共识。

一个孩子从弱小无助到顶天立地的过程中是家长的全身心的投入与付出,于是,就有了“儿活百岁,母忧九十九”的情形。

带着这样的心情,在陪伴孩子长大的过程中,我们常常忘记了,这是个正在成长,正在逐步拥有力量的生命。

我们会不自觉地想为孩子多做一点,潜意识中始终会担心孩子做不到,会不忍心看到孩子遇到困难。

因此,家长时刻准备着给孩子以帮助、指导、提醒。

家长善意提醒,孩子不领情还发脾气,原来是你一直做错了!_第5张图片

可是,我们忘记去问问孩子,他们究竟是否需要我们的这些帮助或提醒;

更没有想过,我们这些下意识的过度帮助和提醒会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

就像我儿子曾跟我说过:“妈妈,当我做一件事的时候,我自己也很想独立把这件事做好。如果遇到困难,我感觉自己解决不了,我会向你求助的。但是,你要先让我试试看。”

对,就是这个让孩子“试试看”的机会,我们作为家长要给孩子。

我们既不袖手旁观,也不能过度莅临指导。

这个刚刚好的度,就是要让孩子相信,他遇到困难的时候,可以随时向我们求助,我们也随时做好准备给他改善的建议。

因此,首先给孩子承担事情的机会,摆正家长的心态。

这过程中,家长即使管不住自己的“妈妈心”,也要管住嘴。

即使眼看着他要出问题,也要等他遇到问题,需要帮助的时候,再给出建议。

一句话,他不问,你别说,更不能“预见性”地提醒孩子。

家长善意提醒,孩子不领情还发脾气,原来是你一直做错了!_第6张图片

2、给孩子自我修正行为的机会

接下来就是要划分孩子可以承担的事宜的范围。

一般来说,跟孩子自己直接相关的事情,由孩子自主决定,自主承担。

毕竟,一个人先要自我成长,才能为以后承担更多的责任做好准备。

具体说来,孩子自己的吃、穿、学习、玩乐等相关事情,尽可能多地让他自主决定。

这样做得好处有三:

第一,先对自己的事情负责,体会由己及人的责任推进过程。

第二,直接体会所承担的责任后果。简言之,事情做到了自己受益,事情做不好自己受罪。

第三,明确自己是生活的第一责任人,既享受独立安排控制生活的自主感,也要承担安排失误的后果。

正面管教中有一个理念是讲“让孩子体会自然后果而不是逻辑后果。”

体验自然后果的好处是:

一方面,孩子知道自己的决定、自己的行为对自己有直接的影响,他会在以后的生活中,不断地基于之前的经验而调整、修正自己的行为。

另一方面,他会有责任意识,为自己负责的意识。正因为要为自己负责,责无旁贷,那么当前的决定就会慎重。

家长善意提醒,孩子不领情还发脾气,原来是你一直做错了!_第7张图片

就像前面的红领巾是否需要带上,由孩子自己决定。

也许他会忘记,这次忘记带给他一个后果,他会根据这次的经验调整以后的安排。

例如,我儿子因为几次忘记带红领巾,自己摸索出一套经验就是书包里永远放一条红领巾,抽屉里备用一条,关键时刻还可以“厚脸皮”地找班主任借一条。

3、家长不要说:“我早跟你说过”

家长最容易让孩子反感的做法就是经验主义“上头”,在孩子面前一派“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的姿态。

尤其是当孩子没有处理好一点点小事的时候。

例如,忘记带用品用具,这种事情经常在小学生身上发生。

家长往往会忍不住唠叨:“我早就跟你说过……”

这种话对于改善孩子的行为、弥补过失都是有害无益的。

其实这种时候,孩子面对自己的失误造成的后果,其实他已经很惭愧了,很自责了。

家长善意提醒,孩子不领情还发脾气,原来是你一直做错了!_第8张图片

孩子要做的是自己寻找出以后避免类似事情方生的正确途径。

而家长如果在一旁说一些事后诸葛亮的话,无疑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而逆反心理会抵消孩子内心对后果的责任感,他反而会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甚至发展出“我偏不改正”的想法。

或者孩子会产生出托付心态,他会觉得“好吧,既然家长你这么行,以后事情都让你做,我正好不用承担。”

那么,以后家长又要为自己的事事“包办”而悔不当初。

总之,我们要不要给孩子提醒,取决于孩子是否需要我们提醒,取决于我们的提醒是在真正帮助孩子改善解决问题的思路,还是在剥夺孩子的自主感和能力感。


本文出处为“好爸妈在线”,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作者:如月

注:部分图片源于网络,侵删。因版权图片来源摄图网,转载文章时请勿修改内容,侵权自负

你可能感兴趣的:(家长善意提醒,孩子不领情还发脾气,原来是你一直做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