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梅随笔(五十四)——由微博热搜引发的闲扯

2019年12月21日星期六写于吉大南苑六公寓

下午看到微博热搜#庆余年盗播链近4万条#《庆余年》全集都被泄露。看到挺为《庆余年》惋惜,但是某视频做的事情也是够让人心寒。我最近也是破天荒地在追这个剧,而且追得非常佛系。前两周爱奇艺超前点映,对我也没啥影响,室友告诉我有个博主有点映的片源,我都没有关注,还被室友误会我是个正版斗士。其实我是不着急往下看,等着下周再接着看呗,我一周都不一定能看完6集。

追《庆余年》有几大原因吧!

第一,微博刷到了《庆余年》简介,说是一个文学院的学生,要用21世纪的观点解构中国古代文学史,文学史我略熟,就想看看这个少年到底是怎么个解构法?

第二,开启追剧模式后终于陷于郭神兽的才华(搞笑)而难以自拔。

第三,看看《庆余年》都融合了哪些文学元素。

综上原因,看看也挺好玩的。

看完后感觉如下:

第一,权谋像小孩子过家家,还是要多学学老祖宗的经验。有兴趣可以去读《左传》,中国文言叙事之最。就是有点阅读障碍,建议阅读文言,翻译的终究缺少味道。要想能读懂古文,背常用字,大概几百字,你就能阅读古文如履平地。多多读古史,要想写出个中国版《权利的游戏》,反正素材有的是,就看有没有马丁老爷子的文笔喽。

第二,我一直期待的解构中国古代文学史也没有等到,倒是带我们复习了一下中小学必备古诗词。重新再听一遍那些我们曾经熟背的古诗,我们对他们的了解可能只限于他们的名字。如此又怎么能了解他们所写的诗呢?不免给人少年不知愁滋味,借得杜诗强说愁。

第三,再有就是几千年文学史都给捏到一起,有点接受不了,可能是最近我在看《古代汉语》,读古文最忌讳对一个词语的解释不区分年代,语言是处于发展变化的,词义一定要区分上古,中古,近古。拿一个“字”近古,中古才发展出来的“字”义解释上古书籍中的该“字”,一看就不大对劲,但是古文这种情况还是比较多,因为“字”义没有身份证给你标上出生年月,一看就知,得要一点点去考证,终于知道历代注疏家们的个中艰辛了。王力老师在《古代汉语》中说,目前还没有一本专业的字典来给“字”义断代。这是古文字学研究的大蓝海啊,冷静一分钟,我去这其实是大沙漠。头发白了都不一定能出得来。

最近的微博热搜也挺多,由着《庆余年》热搜就扯了这么多。世间纷扰,多数事情我都看过拉倒不会置评,一方面是觉得自己确实也没有水平置评,另一方面可能是我真的老了,懒于置评。但我都会仔细看过,并思考如果主角是我当如何自处,并沙盘推演一番。沙盘推演名字挺高大上其实内容可能就是小孩子过家家一般,就不在这里丢人现眼了。总而言之一句话,人生不管面对多大的危机,保命是最高的目标。只要有命在什么都有可能,没命可就什么都没了。你杀死的不只是你自己的命,还有你亲人的半条命。这种伤痛终生无解。

小时候看战争片,看到一个人倒下,没有什么感觉,因为小屁孩什么都不懂。后来渐渐大了,才稍微懂得点,哦,这个人永远不会站起来了,像我一样生活呼吸。到现在,再看剧,我们不单单会看到眼前这个倒下的人,同时也能看到这个人背后的人,失去孩子的父母,失去丈夫的妻子,失去爸爸的孩子……,所以年纪越大看剧就越会哭,而且哭得涕泗横流,难以抑制。因为你想得太深,如此看来还是单纯一点比较好。平白得多留多少眼泪,浪费多少纸。

今天就到这吧,我该吃饭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红梅随笔(五十四)——由微博热搜引发的闲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