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四快毕业时,我去学校的心理咨询室,谈“快要毕业但我不喜欢我的专业,什么都不想做,感觉未来全无希望又毫无意义”的问题。
大学我修的是化学,但除了必须出席的实验课,我几乎逃掉所有能逃的课,靠考前一周开始“预习”课本,考试当天凌晨四点起来背公式,考场上连蒙带猜、出成绩后不断报名重修(但逃掉重修课)和补考来解决学分的问题。
我的成绩一团糟,成绩单上布满星号(星号表示曾经不及格),GPA低得我不敢去算。大四毕业前夕我还欠着七八个学分,要参加最后一次集体补考。我没有考研,没去双选会,没去任何公司来学校的宣讲。没有实习经历,上网只是在论坛闲逛,连份电子简历都没有。
我有种奇怪的幻觉。就像有人会天真地认为,自己“命定的另一半”正生活在世界的某个角落等着和自己相遇,我觉得自己的未来有某种“完全适合自己”的确定无疑的可能性存在在什么地方。如果我找到这种可能性,就像找到一把钥匙,我的所有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我会因此变成一个更好的人。
现实中,我每天在宿舍睡觉,去图书馆闲逛,心里很慌,却装得好像完全不在意。
一个男辅导员听完我毫无逻辑的陈述之后问,“如果现在你没有一分钱,没人接济你,你快饿昏头了,又没有地方住。你会怎么做?”
“额……找份付包吃包住的工作,先把今天对付过去。”
寒假我在我家旁边的饭店当过临时服务生,赚我下学期的重修学费。我差的学分少到刚好够我不被降级或者开除,重修需要交的钱则多到我没法从生活费里省出来。日薪只有五十,过年前后每天从早上八点忙到晚上十点半,等最后一桌醉醺醺的客人离席之后清理房间,然后带着一身烟酒的臭味儿回家。
“你看,我觉得呢,”他说,“你不想找工作,不是因为人生没意义、未来没希望或者不喜欢你的专业。那些都是你找的借口,听着颇像回事儿。你不找工作,只不过你有其他选择,不至于活不下去。你父母每个月给你打生活费,你住在宿舍或者住在家,在食堂吃饭,本来也不要多少钱。你可以再等等,等到哪天你钱都花完了,你父母对你失去耐心把你赶出来。那时候你就不会有这么多问题了。”
我愣在那里。
“可是……”我挣扎着,“我不知道自己喜欢做什么。”
“那你总知道你不喜欢什么吧。”他说,“你喜欢给别人端茶送水吗?你喜欢扫大街吗?你喜欢值夜班吗?或者坐在这里听快毕业的学生跟你说他挂了一堆科目又不想工作,感觉人生很迷茫?你总不是做什么都无所谓吧?不知道喜欢什么,就先排除你不喜欢的,然后再排除你能力有限做不了的,从剩下的里头挑一个好了。”
我不知道该怎么把话题进行下去了。说实话,我来之前也根本没想过应该问什么。不能逃的课上,我看了一大堆乱七八糟的书,里面介绍心理咨询是如何神奇,让那些人生输家改头换面重新做人。在我的幻想里,心理咨询结束后我会突然醍醐灌顶,找到人生的真谛,发现自己对某件事的兴趣,而不是继续在宿舍床上趴着或者在图书馆闲逛。
你懂什么,我想说。你不过研究生毕业被招来当辅导员,你几乎不懂心理学。
我非常生气,也非常失望。
“你还有问题吗?”
“没有了。谢谢。”我生硬地道谢,后悔自己根本不该来。
一年后我去北京,身上只有一千块。和四个人挤一个卫生间大小的房间,放上两张上下铺和一张小桌之后,剩下的空间只够两个人并排站着。如果你要从上铺爬下来,要先通知站在下面的人,否则总觉得会不小心踢到谁的头。
坐两小时公交还没找到面试公司地址的时候,被告知试用期半年薪水2600的时候,发薪晚了一天只好退掉饭卡换十块钱押金去买晚饭的时候……有很多这样的时刻,我会突然想起他说的话。
我还是不喜欢我的工作。我痛恨挤地铁的感觉,厌倦每天重复做的事情。但比起必须工作这件事,我更痛恨拿着退饭卡的十块钱,在超市里不知道买什么那种“短缺”的感觉。
我还是有那种幻想,幻想有一天可以找到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情并赚很多钱,幻想彩票中的奖金存在余额宝里的收益足够供得起我的生活,幻想有我不认识的远方亲戚给我留了一大笔遗产。大部分时间,幻想我有朝一日不用工作时都会做些什么。
但至少目前为止,我仍然需要工作。和“热爱”毫不相关,说“喜欢”太虚伪,只不过还不至于“憎恶”。我只不过需要通过工作活下去,通过工作让自己活得更好,或者至少有种“活得更好”的可能。
这就是我工作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