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故事的任督二脉,冲突和落差

打开故事的任督二脉,冲突和落差_第1张图片

▲托米·英格伯格

第一次接触冲突这个概念,是在高中时候,在书店随便翻了一本书《十年一觉电影梦》,里面有个片段,李安讲戏剧冲突,大意是,老子打了儿子一巴掌,儿子要是捂着脸跑掉,就没有戏。怎么才能有戏呢?跟他干。

还有一个故事,是余秋雨的一篇杂文,讲赵本山的马大帅特别火,说他没有接受过正规的电影电视教育,怎么拍出的电视剧大家都爱看呢?他问了赵本山,赵本山说,他有一个诀窍,就是让主角不得好。剧中人物有了落差,观众心里就急啊,一集一集追下去填平落差,中了导演下的套。

好故事吸引人不断追下去,核心动力就是冲突和落差。

冲突

没有冲突故事就无法继续。如何讲好一个故事,这6个要素告诉你答案。提到激励事件之后,主角的生活平衡被打破,冲突就开始了。我们举的例子是,老王失业了,一家老小要等着他养,这时候,要让故事有深度,老王一般会面临三个层面的冲突:

第一:内在的冲突,主要表现在自我、心智、情感等天性的冲突。比如老王是要面子的人,40多岁了真要再找一份工作,他接受不了。
第二:个人关系的冲突,主要表现为朋友、家庭、情人等。老王失业后,找朋友借钱人家都不敢借他,家里呆久了,老婆都嫌弃他大男人啥事也不干。

第三:外界的冲突,主要表现在与社会体制和社会中个体之间的冲突。失业后的老王,单位不给交社保了,他跑了好几趟社保局,都没交上社保,跟社保工作人员起了冲突,发现个人在体制面前的渺小,还得陪笑脸继续办。

以上我们看出,老王面对冲突的来源是他的诉求,没有诉求就没有冲突。在故事理论第一篇文章里讲到,在时间线上构建人物诉求的what和why,详细描述what和why,这样冲突才能燃起来。

冲突的应用场景

表现冲突有留白,戏剧张力才更强。同样的一场家庭夫妻双方战争戏,如果是电视剧导演嗯,男女双方吵得不可开交,男的给了女的一巴掌,场景一定是这样,女的捂住脸,大声骂道,某某某,你居然敢打我,我给你拼了我,然后两个人打作一团。这种即刻反应的冲突,就像一张照片全塞满了拍摄物体。没有想象空间,观众也感受不到人物的内在情绪。

电影导演一般怎么拍呢?男女情绪酝酿到一定程度,男的给女的一巴掌,女的这时会捂着脸,不说话,眼睛盯着男的,眼神里充满着惊讶,眼泪打个转,一泻而下,那种心死的感觉出来了。虽然女的不吵不闹,但是观众能感受到女的哀伤的的情绪,会大骂男的混蛋。

冲突时退一步,留白,不要做足,留一部分给观众去做,去想象,戏剧效果会更好。

落差

前几天发了一个朋友圈:最近在准备故事理论输出,有一点收获。之前认为故事最核心的是冲突,现在发现不是,是冲突之后的落差,然后不断的去填补落差,一来一回的行动交替,贯穿于每一个故事节拍中。

现在可以把这个观点再丰富一些。我们在读故事的时候,已经和作者合谋了一个共识:如果男一号没有完成目标,他是不能死的。否则故事就失去了意义,观众情感上接受不了,在市场上就赚不到钱。

如何讲好一个故事,追寻告诉你答案。提到追寻是所有故事的表现形式,男一号不死,导演就得使劲折腾他,不到最后一刻,让他永远得不到渴望的东西。当激励事件打破男一号的生活平衡,他会采取第一次追寻,这时将面对冲突的三个层面:

1.内在冲突,主角是个懒虫,克服不了自己的惰性;

2.个人关系的冲突,朋友觉得他这事不靠谱,老婆也不支持;

3.外界的冲突,产品demo做出来后,投资人也不看好。

第一次追寻与期待结果出现落差,男一号一定要颓一下,有个缓冲期,来平复这种落差。重振精神,满血复活后,开始第二次追寻,风险系数升高,再次面对三个层面的冲突,风凉话更严重,已经失败过一次证明你不是这块料,万万没想到,又被他们说中了,第二次追寻与期待结果出现落差。

男一号重新填平落差,开始反思自己,噢,原来是自己价值观有问题,改变价值观,个人诉求不再是一己私利,而是为了全人类做出贡献,这是前一篇文章提到的恩宠时刻,曙光开始显现,
男一号开始第三次追寻,退路已经被断完了,哎呀,又失败了。

面对冲突,男一号出现了短暂的落差,因为男主的价值观已经发生变化,积极面对,迅速找到原因填平落差,开始了第四次追寻,这时故事已经接近尾声,按照故事套路,男主最后成功了。

打开故事的任督二脉,冲突和落差_第2张图片
Paste_Image.png

男一号是打不死的小强,在构建故事人物时,生活平衡被打破后,让他每一次追寻都面对冲突,不得好,让他精神和物质出现落差,循环往复,这样观众也会代入落差,反刍自己的人生故事,在结尾的最后一刻,主角实现目标,观众获得情感上的巨大满足。

PS:故事认知篇暂且告一段落,开始技巧篇电影镜头语言,对自己写故事、拍短片都有很大帮助。

你可能感兴趣的:(打开故事的任督二脉,冲突和落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