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原国务委员谷牧同志在一次访日活动中提出要请日本提供工业工程在工厂应用的咨询,一段关于中日工业工程应用友好交流的故事由此开始。
一、一项特殊的协议
1985年7月在日本东京举行了第四次中日首脑会议上,国务委员谷牧同志与日本外相安倍晋太郎达成一项协议,由日本政府派遣专家,对中国企业进行应用工业工程的咨询。通过咨询引进日本这项先进的工厂管理技术,在中国树立一个“老厂不进行大量投资,运用工业工程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的样板工厂(即走内涵式发展生产道路的工厂)
根据协议,日本能率协会按照日本政府的安排和要求,于1988年8月至1990年3月派专家来我国进行了为期一年多的工业工程应用咨询。
试点企业选定北京机床电器厂,同时成立了以北京市张健民副市长担任顾问,有国家科委、北京市科委、北京市经委、北京市机械局等有关领导同志组成的“运用工业工程指导委员会”。北京机床电器厂通过自愿报名群众推荐、考试录取的方式,从劳资、计划、技术、生产、企管等方面抽调了10 人组成“工业工程调查组”。
二、实施经过
工业工程调查组成立后,在日本专家指导下分5个阶段开展应用活动。
1.培训调查组成员(两个月)。主要讲授工业工程基本知识,使学员掌握工序分析、作业分析、动作分析、时间研究(抽样观测)流水线设计等基本技术的使用技巧和使用方法。
2.现状分析(三个月)。调查员分为小组,到自己所负责的车间进行生产管理现状调查,运用IE的方法和技巧,记录各车间生产现场的实况。
(1)运用抽样观测理论和方法,调查记录各车间的现状,将调查结果绘制成抽样观测图表,找出待解决的问题。
(2)运用工序分析手法,选择影响该车间生产效率提高的关键零件作为分析对象,采用跟踪调查记录的方法绘制该零件从投料到加工完毕的全过程“工艺流程图”和“工序径路图”,从中发现多余的、浪费的、可合并的、可取消的工序。
(3)作业分析、动作分析、时间研究3种方法同时运用,对重点岗位的操作者的操作方法、操作动作进行分析,找出多余的、不合理的动作,运用秒表观测各作业要素的时间。
通过对现状的分析要找出影响作业者提高生产效率的各种因素和存在的问题。
3.编制改进方案(两个月)。调查员在对现状存在问题分析之后,便要编制各车间生产管理方面存在问题的改进方案。
调查组经过分析、比较把改进的突破口放在问题最多,对全厂经营状况影响最大的装配车间。该车间原先的生产管理方式是以产品为对象的个人承包,决定采取流水装配线的改革方案,并确立了方案实施后在不增加人员和大量投资的条件下,产量翻一番的目标。为实施这个方案,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1)运用A、B、C分析,选定上流水线装配的产品。
(2)对选定的产品进行工序分析,设计工艺流程图,列出零件明细表。
(3)用摄像机录下每种产品、每道工序操作者的装配动作,经分析后提出取消、合并、重排、简化的方案,并找出影响作业效率的新的因素。
(4)用秒表测出每道工序的操作者的作业时间,求出标准时间。
(5)考核产品质量。
(6)绘制车间平面图和作业配置图。
(7)设计一番后的装配流水线节拍、工位配置,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
4.改进方案实施后的准备工作(3个月)。主要准备的内容:
(1)培训流水线作业人员。着重训练作业方法。
(2)制造流水线上的工装(包括皮带运输装置)
(3)安排工位,准备必要的装配工具(电动改锥等),将作业配置图(岗位定置图)贴到每个工位的工作台上。
(4)做好试流的准备工作(准备观测用品、确定观测方法)。
5.实施改进方案(流水线试流)(半年)。
这一阶段调查员要深入到车间同工人一起试流,其任务:
(1)记录好每个工位实际作业时间;
(2)帮助工人进一步熟悉本工位的作业方法;
(3)帮助工人及时排除各种影响作业节拍的因素;
(4)进一步改进工装胚具,进一步减轻工人劳动强度。
在试流时,调查员要根据实际作业状况调整各工位的人员配置或各工位工序内容,使各工位的作业时间控制在规定的节拍范围内。
三、成果
1990年3月7日在北京举行了“中日运用工业工程提高生产效率合作项目最终成果发表会”,中日双方肯定了工业工程在北京机床电器厂应用成功。人民日报记者发表了题为“企业管理的点金术”的文章。具体成果:
1.三条流水线试流成功。以第一条为例,从前(个人包括)班组日产1100台,流水线装配后班产2200台,实现了产量翻一番的目标。在不增加人员,不提高劳动强度的条件下,年增产值429万元。三条流水线可累计新增产值1165万元。
2.培训了一批工业工程的骨干人才,积累了开展工业工程的实践经验,不仅对本厂扩大应用有意义而且对我国推广工业工程也起了示范作用。
3.提高了企业素养和管理水平。尤其是日本专家指导下开展的5S活动和定置管理,使车间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为现场管理打下了良好基础。
后言:这是一个在企业成功应用工业工程的动人故事。联系工业工程理论,无不发现其遵循着朴实的工业工程应用原则,如:
1.问题导向
调查组选择了问题最多,对全厂经营状况影响最大的装配车间。
2.领导支持
有当时的北京市副市长张健民担任顾问,还有国家、北京有关领导同志组成的“运用工业工程指导委员会”,阵容可谓强大。
3.内部着手
从工厂内部着手,不需要进行大量投入,通过运用工作研究知识消除浪费,挖掘内部潜力来达到产量翻一番的目标。
4.规范管理
在日本专家指导下开展的5S活动和定置管理,使车间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为现场管理打下了良好基础。
当然,这里只是列举了四个原则,还有其它四个原则分别是着眼全局、全员参与、持续改进、方法集成。咬文嚼字一下,既然是原则,就不能随意违背,这八个工业工程应用的原则都是我们工业工程从业者在实践时要遵从的,而且在大陆企业的环境下首先要去争取领导的支持,这是先决和前期工作。切记,切记,切记。
文章摘自李春田先生编著的《工业工程(IE)及其应用》,李先生于2015年6月14日与世长辞,让我们一起缅怀这位工业工程界的老前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