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号,我躺在床上,看着早晨的阳光透过窗台温柔地洒进屋子里,心中岑寂已久的想出去看看的念头突然兴起。也许是天气正好,也许是国庆假期仍剩余五天,这股燃起的冲动愈发地强烈。手机屏幕被我麻利地点击与滑动几次之后,微信的“12306”公众号就适时地发送了两个成功购票的通知。
一个人背上书包,信步于人间天堂。饭桌上,万钧与刘东瑞对此的看法是——有诗意。然而,一个人的旅行对我来说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情了。早在两年前,我就曾一个人拿着手机背着包,逛了苏州和北京;今年的五一,我也一个人在杭州逗留了两次。
选择6号出门也完全是想着假期的末尾,游客会不会纷纷踏上归程,我得以欣赏的是“人间天堂”,而非游客筑起的“血肉长城”。由于是节假日,平日早高峰时间堪比东京电车的5号线也显得很是宽敞。地铁里依旧有吵闹的上海大妈旁若无人地打着电话或聊着天。她们似乎总有一种自己会一口“下下侬”就比万千来这座城市打拼的人高一等的想法,外地人认为上海排外的刻板印象,大多来自于她们吧。
苏州并不算遥远,一个小时的火车就到了。作为一座传统的旅游城市,即便是在国庆节的末尾,如织的游人还是充斥在这座城市的大街小巷。从地铁出来,我没有很着急地奔赴携程上推荐的“热门景点”,而是沿着拙政园旁边的西北街四处闲逛。今年一月份去日本京都时,我曾大为赞叹和震惊于日本对于古色古香的大和民族街道和城市风韵,也感叹中国为了恢复自身的民族自信心,四大古都也全被摩天高楼侵占。如今看到姑苏城的中心,依然是小桥流水人家,远远望去也没看到六层以上的建筑,心中不禁也多了一些对苏州的赞叹与敬佩。
与西北街平行的是一条小河流,中间被一群店铺门面所阻隔,偶有一些小桥,得以让住在里面的居民进进出出。当我的目光无意中扫到一个一言不发坐在桥边编织工艺品的中年手艺人身上时,脚步也渐渐放缓。与游人如织的正大街只有一桥之隔的这里,除了我再无其他游客。我站在他身边看了很久,他开始也抬头看了我一眼,眼神没有丝毫的波动,截然不同于乌镇的眼睛如猴子般发现潜在游客的商店老板,然而很快就不再在意我的存在,继续干着自己的活。这个中年人正在编织的手工艺品,显然是为了卖给游客,但他却选择了这种人迹罕至的地方。我数次想问他为什么不移步人流量更大的地方,但是他的目光再也没有离开自己手中的作品。我只能像个文艺青年,告诉自己这种“俗世高人”遇上了就是旅行中不可多得的经历,留下个微笑就走了。
早就听闻苏州博物馆是建筑大师贝聿铭所设计,充满了建筑美学。然而出名的代价就是蜂拥而至的游客。站在马路对面望着队伍排起的长龙,我没有过多的思考,转身就上了开往苏州大学的公交车。这个校区的名字也很霸气——天各庄。
百度上将苏州大学排名为中国十大最美校园之一,其中苏大的照片取自天各庄校区。苏大虽美,却美得吝啬。校区是一个封闭的校园,没有苏大的学生证是进不去的。我在门口踌躇了很久,犹豫着何去何从。百度贴吧告诉我,可以找一个苏大的学生让他带着自己进去。于是迎面走来的一个小哥就成了我的不二之选。未等我来得及开口,他就明白了我的来意。保安似乎也对于这种事情感到司空见惯,于是我十分顺利地进入了校园。
这个小哥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已经工作,是来找自己的女朋友的。当两个外校人拿着一个女生的校园卡从保安视线中通过时,我竟有些小时调皮捣蛋的“刺激感”。我把自己的交大校园卡拿给他看以证明自己的身份。这是我第一次向外面的人介绍自己的上海交通大学学生身份,心中荡漾起了小小的自豪感,不过还是补了一句自己本科毕业于东南大学,不知道为什么,我总感觉不补充完后面这一句,自我介绍就不会完整,这大概是九龙湖的四年学习给我刻下一辈子的烙印吧。
不多时,我跟这位小哥就分道扬镳,一个人慢慢逛起了偌大的校园。苏大校园里面藏着一个之前的老校门,印着它建校时的名称——东吴大学。老校门的背面是苏大的校训,也极有意思: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这句话是一百年前由孙中山先生提出的,大意是培养天地之间的浩然正气,效法古今的圣贤完人。截然不同于当代中国大学用烂的诚朴、求实等二字或四字词语,苏大的校训可以说是一股清流,至少我读起来是眼前一亮的。
时值正午,微饿的肚子提醒我走进了食堂。环视了一圈,寄侥幸心理于马云会把支付宝普及到高校食堂的部分窗口的想法也落了空。不善言辞的我有了进苏大校园的经验,这次则麻利地排进了打饭的队伍,并拜托我身后的小哥刷了卡。刷了12元,我微信打算给他转15以表示感谢,这小哥则十分坚持拒绝了。社会的和谐瞬间温暖了我,不过,这么正义的也只有学生了吧(或者90后?)。
苏大校门口的地铁直接带我跨越了金鸡湖,走进了工业园区。诚品书店——源自台湾且再大陆的唯一一家分店——在地铁口500米处迎接了我。如果有人问我古今完美交融是什么样子,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苏州。金鸡湖一湖之隔,苏州就从小桥流水华丽变身为鳞次栉比的大楼。与杭州的钱江新城一样,苏州的工业园区也是新城区,这里的道路十分宽阔,新铺的柏油路在日光下甚至还有些反光,令人心情十分舒畅。秋风带着金鸡湖的清新,一路领我走到了诚品书店。
我去的时候,恰逢诚品书店举办“气味节”。进门处是各种气味的介绍,里面还会贩卖盛满了一种气味的空气的瓶子。书店的营销也是极为成功的。本就装修得很文艺的书店,各种不知名的角落里有一阵阵淡淡的幽香涌来,阳光正好也从天窗、侧玻璃墙射入,一切看起来都很自然又优雅。如果不是作为一名游客,而是作为附近的居民,我想我会花上无数个晴天下午在这里吧。
从诚品书店出来仍为时尚早,于是我又折回了苏州博物馆。距离截止入馆的下午4点只有一个小时了,游客比早上少了很多,但仍然排成了一个S型。抱着“反正也无处可去了,不如排个队”的想法,我加入了队伍。黄牛一直恐吓我们,说我们的队伍排到4点也进不了博物馆,由他们带路走后门可以直接进。我当然不予理会,事实证明我也只花了20分钟就成功进馆。有趣的是,跟黄牛一样缠着排队游客的,还有一个卖自己编的花圈的老奶奶。卖得正酣,城管来了,然而城管只撵走了老奶奶,对于黄牛却视若无睹。我大概明白了,鉴于苏博是免费参观的,里面工作人员估计工资不高,政府部门和苏博管理人员估计也默许黄牛的这种行为,然后所得利润相互分成吧。我一边暗自得意于自己的“高智商”推理,一边顺利进入了苏博内部。
苏博不愧是获得过普利兹克奖的建筑大师——贝聿铭的杰作。整个博物馆只有粉砖黛瓦,却在对称之间充满了建筑美感。在很多小展馆的墙上,都会镂刻出一个六边形的窗户;东西展区之间,也是由假山与池塘隔开,中间采用石桥连接。贝聿铭大师将苏州的江南古典园林的理念与现代建筑完美结合,将仅有的白灰两色发挥得淋漓尽致。
苏博的人气多来自于它的建筑,而作为其主要功能的博物馆展出的物品,却反而没有吸引多少目光。曾在上海博物馆参观过的我自然对苏博里多数的展品了无兴趣,不过比较幸运,时值日本的竹器展览周,有一个展厅展示了很多大和民族的手工艺术家们所创作的竹器品。对于其背后的寓意我不甚了解,但是从视觉上,不少的展品的确给我带来了一定的冲击。
国内旅游过的城市并不多,但是每一个城市最后送走我的地点都是火车站。在我去过的位数不多的火车站中,苏州站算是最具特点的了。它面朝苏州的古护城河与城墙,当我从地下走出,一股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夕阳给灰色的城墙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外衣,我一阵恍惚,眼前似乎出现了千年之前姑苏的闹市,耳畔也泛起了一阵阵的吆喝声,喊着过路的旅人进来歇一脚。 只是手中握着的高铁票告诉我,如今已是时速可以超过350公里的飞驰时代了。
从武汉风尘仆仆赶过来的和谐号准时在站台与我见了面。我靠着窗边,列车将夜色里姑苏的小桥灯火与工业园区的五彩霓虹抛向身后,飞速奔向魔都的怀抱。半个小时后等待我的,是一个多小时的地铁,以及仅剩一天的国庆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