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富 || 人至察则无友


当一个人将与另一个人的友谊看得重如泰山、纯洁得不容搀杂进一丁点污浊尘垢的时候,这友谊对另一个人来说,恐怕就成了一份沉重的负担。我这样说的时候,蓉蓉没有听懂。


李克富 || 人至察则无友_第1张图片


入大学后,蓉蓉的第一个好朋友是琳琳。蓉蓉曾和琳琳好成了一个头。蓉蓉很崇拜琳琳,琳琳有着高贵的血统和不俗的谈吐;蓉蓉也很羡慕琳琳,琳琳的身材穿上百衲衣都会成为最流行的时尚。可是,一个偶然的机会,蓉蓉发现,琳琳“不是一个正经的女孩”,琳琳和一个社会上的青年有来往,而且,曾有过夜不归宿。

“我怎么能够选择这样的人做朋友?”蓉蓉想。

蓉蓉逐渐地和琳琳疏远了。后来,蓉蓉见了琳琳都避瘟神一样躲着走。蓉蓉说,她恨琳琳,蓉蓉认为琳琳玷污了她们之间纯真的友情。

不久,蓉蓉又有了好朋友芳芳。蓉蓉和芳芳交往的时间也不是很长,大约半年左右。蓉蓉又发现了芳芳有一个“错误”不可饶恕。芳芳在竞选班长的时候自己投了自己的票,而就因为多了一票使得她力挫群雄。蓉蓉决定不再与芳芳这样的人为伍。

在大学的头三年里,蓉蓉就这样交了散散了交,前后更迭了五个好朋友。

“我和别人的友谊怎么老是破裂呢?”蓉蓉开始挠头。

当一个人将与另一个人的友谊看得重如泰山、纯洁得不容搀杂进一丁点污浊尘垢的时候,这友谊对另一个人来说,恐怕就成了一份沉重的负担。我这样说的时候,蓉蓉没有听懂。

案例记录上写着,没有听懂的蓉蓉离开咨询室时依然满脸沮丧。我当然评估这次咨询效果不佳了。

前几天离开校园已经十年有余的蓉蓉又微信联系我,说起那次咨询给她的触动。我有些好奇,就问她记住了什么。她答,是那天我在咨询室内给讲的一个故事。

1868年秋,23岁的青年哲学家尼采和54岁闻名遐迩的音乐大师瓦格纳一见倾心甚是投缘。瓦格纳亲自演奏《名歌手》给尼采听。事后,尼采在给友人的信中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我发现了一个人,是如此深刻地感动着我,他就像叔本华所说的‘天才’,他充满了奇妙而动人心弦的哲学。”

20年后,饱履世事、风烛残年中的瓦格纳开始向宗教的境界皈依。

一次,他与尼采一起散步,谈到了自己新近创作的一部宗教歌剧《帕西伐尔》。他坦率地告诉尼采,他对宗教仪式越来越感兴趣了,以前的“无神论”思想已渐渐让位于上帝和基督。尼才冷冷地看了他一眼,一声不吭。在他眼里,瓦格纳在走向堕落与颓废,他的歌剧已成了人类心灵的软化剂。

从此,尼采再也没有去看过他,并在以后的每一部著作中,几乎都要对瓦格纳口诛笔伐一番。

蓉蓉说,走出咨询室后她一直在想我说过的那句话:“尼采就是这么挑剔与认真,这会是人生的致命伤。”

十年来她经常想,以至于形成了条件反射,每当感觉到对别人不满或抱怨时就会自动蹦出来。她说紧跟着我的那句话,她还会想到一句谚语: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友!

蓉蓉没有跟我说她现在的人际关系如何,我也没问。

在想:该如何评估心理咨询的评估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李克富 || 人至察则无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