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电影《百鸟朝凤》想到的三件事

我总是在大热的风头过后才想到写电影感悟,但无妨,除去电影宣传的过多噱头,我可以更加冷静地思考。

第一件事:艺术要随着时代发展有所改变和革新。

电影《百鸟朝凤》中,唢呐匠由兴盛到衰落,牵引着观众的心。焦三爷和天鸣都是唢呐艺术的守护人,是恪尽职守的传承者。他们对这项技艺爱的执着,他们严守着四台、八台、百鸟朝凤的表演形式,严格遵循着一辈辈的规矩,像固执的卫道士。我不敢否定继承优秀文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是一项艺术要想发展下去,就必须顺应时代的潮流做出一些改变。焦家班的演艺范围仅局限在无双镇,从未走出去,这也给唢呐的推广造成了困难。可能大多数非物质文化遗产或者有实力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也是因此为人诟病。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人们的审美观念和思想意识也是翻天覆地的巨变。文化需要传承毋庸置疑,但进行发展和发扬是必须做出的改变。就好比慈禧太后热衷的京剧咿咿呀呀,在今天如何比得过小鲜肉hip—hop唱唱跳跳。

第二件事:艺术文化不一定能用来养家糊口。

天鸣和他的师兄弟们最初就是为了谋生而选择了当唢呐匠的学徒,在唢呐艺术兴盛时,他们自然也过得快活;当唢呐被洋乐队冲击变得衰落时,他们中便有人开始转行,开始放弃了。他们又有什么办法呢?钟爱的艺术并不能让他们体面生活了,滴滴答答的音乐再动听,也填充不了干瘪的肚皮。他们无法成家立业,老母亲瘫痪在床无从医治。艺术总要建立在吃饱穿暖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再去创造财富。就像现在很多人骂五月天是伪摇滚,为什么?其中很大的原因是他们是有钱人起家。除了仇富心理的作怪,更多的是无数摇滚人无可奈何的现状: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可是没有钱。艺术于一些人,是不灭的梦想,但却没能成为谋生的工具,很多人便因此放弃了,一些优质艺术的未来便也灰暗了。

第三件事:成人和成才是要同时进行的。

天鸣练功,拜师俩月,从没碰过唢呐,只从河中吸水不停歇。用一根茎干,不断把水吸上来。不得不叹服匠人的智慧,只有基本功练好了才能出色。盖房地基要打牢,就是这个道理。我们的传统文化很多都有这样的训练理念,比如《霸王别姬》里残酷的魔鬼训练。看到这样的过程,内心很难不触动。而反观当下的年轻演员替身抠图不背台词,令人失望不已。

此外,影片中感情流露更是画龙点睛之笔。焦三爷在回忆当初收下天鸣原因时说:“因为你爸摔倒时你流的那滴眼泪。”天鸣是个孝顺孩子,弃学回家时听到了父亲的骄傲,毅然回去苦学,不辜负家人的期待。在焦三爷生命的最后时间里,游父深明大义,让儿子去尽孝,这对无儿无女的焦三爷是莫大的安慰。他卖掉耕地的牛,不治病也要给天鸣置办家伙。浓浓的情义贯穿了整部影片,赚足了眼泪,锦上添花。很多传统艺术的教授就是这样,教你技艺,更教你做人。

《百鸟朝凤》可以说给了我们当头棒喝。它让我们有一个关于传统文化现状的清醒认识,也让我们对当下多元文化有更多的思考。这种文化是否只是迎合了社会而并没有现实价值?我们又该如何去保护优秀的传统文化?

你可能感兴趣的:(由电影《百鸟朝凤》想到的三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