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216读《GTD搞定Ⅰ》第1章-新情况,新做法

p3 自己虽然整日事务缠身,却仍然能够头脑清醒、轻松自如地控制和处理一切。

全章开头的这句话,可谓是说出了《搞定》一书的愿景。在闲适的时候,要控制一切是很容易做到的;然而当繁忙的时候,甚至是生活遭遇变故时,再要掌控自己的生活,就不那么容易了。本书要解决的正是这个问题,希望做到无论何时都能够无压力地工作和生活,达到心静如水的状态。

p4 本书中的这套方法,完全基于三个主要目的:……

第一,把头脑中的事情转存到清单里。第二,先思考再执行。第三,确保履行承诺。

p5 问题:增长的需求,匮乏的资源。这些日子以来,几乎我遇到的每个人都在抱怨自己要处理的事情过于繁多,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来一一完成。

需求大于产能,有销售或生产计划工作经验的朋友看到这个问题一定会感到亲切,在企业中,接了订单但是没法达成交期,也是一个普遍的问题。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有哪些办法?
第一,充分利用自己的产能,设法减少自己的时间浪费,设法提高自己的单位时间产出;
第二,把任务外包给别人做;
第三,把没有收益和低收益的任务拒绝掉;
第四,重新协商交货期,把任务排到未来完成。
书里考虑到了这些方法,并且用流程的方式指出了什么情况下要采用哪种处理方法,这就是时间管理领域著名的GTD流程图。


GTD WORKFLOW:ORGANIZING

p6 过多的选项和机会会带给我们决策和选择压力,而绝大多数人都对怎样改善这种局面感到茫然无措。

想做的事情太多,如果这些事情都不切实际,倒也好决策,问题是这些事情都还能做到,这就麻烦了。到底怎么选择,思考起来远比“向左走?向右走?”要难。
这么多要做的事情,这么多的选项,怎么快速做出选择?
带着问题往下读。

p10 如果你在阅读本书的同时还要分神去考虑其他生活事务,或者你觉得有必要检查微信QQ,以免漏掉新的重要信息,那么你确实患上了“不要错过火车”综合症。

哈哈,一本正经的“don't-miss-the-train syndrome”,这是之前读的时候没有特别关注的一个点,可以扩展开来写一写。

p12 尽管日程表的作用不容忽视,但是……每天的任务清单和那些简化的优先顺序代码,远远不足以应对一个普通职业人士所面对的量大、纷繁复杂的日常事务。

对于知识工作者而言,每天只做几件事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面对着成百上千件想要做的事情,面对着随时的外来干扰,面对着自己对网络的不由自主,这种情况下,再用单纯的“今日任务清单”已经应付不来了。其一,日程表过于庞大,会导致必须当天做的事情得不到充分的关注;其二,每天做的事情存在太多的插单,如果每次都进行重新手工排程,会在分析可行性以及调整任务日期或者时间上不必要地耗费大量的精力。
所以GTD的日程表才会有那么严格的要求。必须今天做的事情才可以放入日程表,想要今天做的事情,通通放到下一步行动清单中去。

p14 这套系统必须能够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并且使两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必须能够管理多个层面;必须能够坚持不懈地对每天衍生的众多新生事物进行控制;必须易于维护,能节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必须化繁为简。

这是对时间管理系统的要求,作者写的不够细致,写细一点就是:能够将大的任务目标和小的具体行动结合在一起;能够管理到行动、项目、关注点和责任范围、目标、愿景、使命这六个层面;能够随时把每天的新任务和新想法补充到系统中;能够尽可能减少任务编辑的时间;能够让任务流畅地执行。

p16 任何造成你反应过度或反应不足的事情都可能反过来控制你,事情往往如此。

要专心做一件事,仅仅靠杜绝外界干扰和拧开一个番茄钟,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内心的不安,不是这些外在方法能够解决的。大脑不善于自我欺骗,那些没妥善安置好的想法,那些没规划好的事情,在你想要专注做一件事的时候,都会涌入脑海,打断你的专注。
(要想实现专注,除了番茄工作法,你还需要这个) 你还需要先安顿好自己的其他任务。

p17 回想你上一次感觉自己工作高效时的情形。很可能你当时认为自己能够控制一切,丝毫没有紧张的感觉。你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1时间的概念似乎消失了(怎么已经到了午餐时间?)而且你还2明显感受到工作取得了进展。

米哈里提出的心流理论,与GTD观念互为补充:在①目标明确②能够得到及时反馈③挑战与能力相当的情况下,人的注意力会开始凝聚,逐渐进入心无旁骛的心流状态。实际上要达到心流状态,仅仅这三条是不够的,如前一段所说,如果没有安顿好其他的事情,大脑会不由自主地开小差。

p17 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数人都处于持续、漫长的压力亚健康(semi-stressful)状态,他们不知道局面可以完全不同,……希望本书能促使你提高自身的承受能力,认识到你具备减轻压力的技巧。

作者一直在重复-强调-这本书——《无压工作的艺术》的目标,是达到这种“心静如水”的境界,让自己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潜能。
读这本书的重点不是学会GTD流程图,而是找到你所面对问题的答案,然后去行动,解决自己的问题。
阅读原书,比阅读干货要有趣的多,不一定哪个点就能够触发你的行动。顺便提下,习惯找免费书的朋友,不要再去搜罗那些质量低劣的PDF文档,在网易蜗牛读书APP有这本书的正版,每天可以免费阅读一个小时。

p18 任何没有找到应有的位置和恰当存在方式的事务,都会盘踞在我们的脑海中,成为悬而未决的问题。为了能够高效应对这一问题,首先,1你必须明确并收集所有那些“经常唤醒你模糊记忆”的事情,2搞清它们对你而言的真正意义,3然后决定如何推动它们。这看起来极为简单,但在实际操作中,大多数人都难以始终如一地坚持下去。

如果要写一篇《1分钟读懂GTD》,那么就选这一段吧。实际上GTD的核心也就在这里,1随时清空大脑里的事情、2在做事情之前,先弄清楚这件事对自己的意义、和做完这件事情之后到底预期能得到怎样的结果、3不要等到执行的时候再想怎么去做,提前要想好事情的至少第一步行动。
这里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很多人会跳过第二步,还有很多人会忽略第三步。

p21 人们会进行很多思考,但大多数思考只涉及某个问题、项目或者某种状况——而不涉及思考本身。(People think a lot, but most of that thinking is of a problem, project, or situation—not about it.)

思考应该是怎样的?作者给的建议是:以结果和行动为导向。

p25 多年以来,我见过的几乎所有任务清单纯粹都是一些列举“材料”(Stuff)的单子,而不是显示必须完成的实际工作的清单。它们仅仅代表着尚未解决事项的部分提示信息,而这些事项也有待转化为预期结果和行动方案,即真正意义上的工作提纲和工作细节。

再次提到,结果和行动。你清单里的任务,是可以立刻执行的行动,还是看到之后还需要思考该怎么做的材料?

p28 在培训成千上万名专业人士的实践中,我发现,他们的突出问题并不是缺乏时间(尽管他们自己这样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他们无法断定到底要干些什么,下一步需要采取哪些行动。

“没有时间”只是个借口,谁敢说自己没时间看个电影追个剧,搓个麻将打个牌?
问题不在于怎么“挤出更多时间”,而在于怎么让任务能够流畅执行
流畅。
流畅意味着竭尽可能地减少停滞。
以生产中的组装工序类比:
如果要做一个任务的时候,还要去思考怎么做,就像是工人要开始组装的时候,工艺部门才出工艺文件一样,没法做到流畅。这就是为什么要提前思考好下一步行动。
如果要做一个任务的时候,没有相应的工具或环境,就像是要开始组装,发现材料、工具还没有配送到位。这就是为什么作者建议把情境作为下一步行动的分类标准。

p29 大多数人总是陷于日常繁杂的事务中难以脱身,进而严重阻碍了他们去集中精力总揽大局,所以自下而上的方法反而更加有效。
p33 你的大脑会紧紧地抓住那些未经思考的事情不放。但是,大脑负载这些未尽事项的能力是有限度的,一旦超越了这个限度,它的思考效率就会急剧下降……糟糕的是,你的大脑是个认真负责的器官,虽然你对某些事情感到无能为力、无可奈何,可你的大脑仍然会毫不懈怠地一个劲儿地提醒你……

当你有一堆琐事没有理清的时候,根本就没有心力去思考方向。在《稀缺》一书中,我们可以看到这种情况会带来怎样的恶性循环。要深度思考,就得搞定这些琐事,幸运的是,不需要把琐事全部做完,只需要让这些事情处于掌控之中——已经明确了这些事情的下一步行动,已经可靠地知道今天必须要做完的是哪几件事,已经知道头脑中的想法全部转存到了妥善的地方。
如果琐事没有管理好,你就无暇关注到更高的层级,不是因为你不想,而是因为大脑知道还有事情没想好,它会不由自主地想东想西,会不由自主地让你背负起心理压力,会不由自主地让你表现出心不在焉。

p33 大脑中肩负短期记忆的那部分组织,其功能类似于电脑的内存RAM。你的意识就好像是电脑的CPU……你每次只能考虑两三件事情,但是那些未处理完的事务仍然存储于短期记忆空间里。大脑保存材料的能力是有限的。要想让大脑高效工作,就必须保证内存RAM里的排队任务尽量减少……一旦你把两件事同时放入大脑,那你就注定会失败,因为你根本无法同时对付它们。就这样,无孔不入的压力一下子冒了出来,而这种压力却常常会让你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更别说顺利解决了。大部分人处于这种精神状态的时间太久了,反而习以为常,殊不知这种状态是不正常的……只有当人们彻底摆脱了这种压力的束缚,获得一种完全不同的体验时,他们才可能认识到自己曾经承受着多么大的压力。

这个比喻再好不过。大脑是处理器和内存,而不是硬盘。
大脑操作系统存在缺陷,在RAM中存放的事情都会被大脑CPU读取,这就要求RAM中最好只存放当前执行的这一件事,其他的事情都转储到硬盘中去。
同时必须建立一个定时检视硬盘的规则,否则操作系统会不定时从硬盘中随机读取事务到RAM中,导致CPU效率降低(大脑走神、开小差)。
另外,RAM的特性是不稳定,所以头脑中的想法如果不能快速存到硬盘上,就很容易忘记。

重复下这本书的目标:实现无压力的工作和生活。
第一章的精读写到这里。

你可能感兴趣的:(171216读《GTD搞定Ⅰ》第1章-新情况,新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