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facebook用户信息泄露事件在国际上引起了轩然大波,FB 股价一度下挫5.8%,并因泄密门事件带来的巨额亏损遭到股东集体诉讼。
目前多国都开始对FB进行调查,FB泄密事件已经演变成政治、经济、科技、大数据等等多领域深层次的事件,并有愈演愈烈之势。
“吃瓜群众”只是吃瓜吗?
国内的网友们对FB泄密门事件大多抱着“吃瓜”的态度,甚至还因国内墙了FB而暗自庆幸。
FB泄密门事件真的离我们很远吗?我想不然,甚至完全相反。对个人隐私和个人空间概念的缺失,反而导致国内成为了重灾区。
FB泄密事件发生后,360的创始人紧跟热度发表了一篇名为《Facebook信息泄露事件:不能让用户成为透明人》,指出政府和互联网公司需要相关政策发挥保护用户隐私数据。
然而,他似乎已经忘记了侵犯用户隐私方面,360也并不干净。早在去年,就有一位90后女生发文谴责360水滴摄像头未经许可自动开启拍摄并直播的行为,导致360宣布永久关闭水滴直播平台。
其实,360并不是唯一一家被扯入用户隐私争议的中国互联网公司。
百度的“魏则西事件””血友病贴吧卖吧”事件,淘宝自动推荐机制对用户生活无孔不入的探测,外卖和打车APP导致用户住址泄露等等,大数据如同一团看不见摸不着的雾,已经悄无声息地渗透进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连我们自己都未曾察觉的私人行为,在大数据面前已经一览无余。
你什么样,我们都知道
这次FB泄密事件起因是剑桥分析公司Cambridge Analytica违规获取5000万FB用户数据,通过分析和广告投放影响20166年美国总统大选。在英国第四频道的曝光视频中,我们可以听到
“如果你在人们身上搜集数据,然后描述测写他们,你就有了更多能够加以利用的信息,你就知道该如何细化样本。然后在他们关心的事件上用他们更可能产生共鸣的语言、图像给予信息。”
听起来是不是有点熟悉?这不就的“用户画像”概念吗?
用户画像,其实就是”贴标签“,营销人员通过调研,抽取出目标群体的社会属性、生活习惯、消费习惯等共性,糅合成一个典型用户的形象。
用户画像并不是大数据时代的特有产物,一直以来营销人员都通过这种方法来了解定位消费者。
只是,过去访谈、问卷等等的调研方法只能获得一般性的群体描述,现在的大数据却将调研结果的精准性进行了质的提升。每一个用户都能被精确定位,单独定位,各个击破。
结合Facebook Busines上对自己广告的介绍就一目了然了。
在这里,我想向大家展示目国内各大互联网公司对自家力推的广告渠道的描述。
百度信息流:
(转自百度营销中心:yingxiao.baidu.com )
今日头条
(转自今日头条投放管理平台:ad.toutiao.com )
新浪粉丝通:
(转自新浪粉丝通:tui.weibo.com )
美团:
(转自美团点评技术团队:tech.meituan.com )
可以看出,这些占据了我们生活娱乐最大部分的互联网平台的广告原理和样式与Facebook并没有什么区别,甚至更甚一筹。
你浏览过什么网页,去过哪个商圈,有什么兴趣爱好,用什么信号手机等等都成为这些平台招揽广告主的卖点。
广告主进入后台,你的每一条数据都与广告主的消费挂钩,勾选选项类型、多少、组合不同,所圈定的用户群体不同,每一次点击产生的费用也不同。
今日头条的口号是“你关心的,才是头条”,但也许事实是,广告主爸爸关心的,才是头条。
资讯or广告?傻傻分不清
上网提到的这一类型广告统称为信息流广告,即通过大数据对用户进行精准定位,进行个性投放的广告方式。
这种广告也有另一个称呼:原生广告,指的是广告采用了某平台原有信息的样式,看起来和平台上的资讯没有差别。
虽然原生广告是一个听起来似乎很高大上的名词,但我们对这种广告样式并不陌生。
如果你曾经在浏览微博时发现未关注的账户突然出现在首页;
如果你在今日头条点击一条新闻时发现出现app下载的弹屏;
如果你在美团中寻找美味时被推荐了附近的新店;
如果你有以上任何一种经验,那么原生广告已经在你的生活中野蛮生长了。
这也是Facebook泄密门中为何5000万网民会被轻易操纵。在使用FB时, 不仅每个用户看到的广告都是最正中喜好的,而且这些广告以一种神不知鬼不觉的形式出现,伪装成朋友发布的信息或活动,在用户没有防备时对他们的态度和思想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
如果说得具体些,曾经闹得沸沸扬扬的“魏则西事件”中的百度搜索引擎广告就是原生广告的一种,当时引起了网民对广告和搜索结果相似的批判,最终导致百度和其他搜索引擎减少了广告位并增强了搜索广告和搜索结果的区分。
“魏则西事件”过去其实并没有多久,但更惟妙惟肖更难以判断的信息流广告又大行其道。
互联网广告的新战场
信息流广告已经成为各大互联网争抢的新战场。
原本由BAT三家独大的场面已经被打破,今日头条在16年以广告收入增长超过300%,前三季度收入达到60亿的姿态一鸣惊人,让各大互联网公司都看到了信息流广告的巨大潜力。
本周第一财经周刊名为《独家调查 | 技术公司的B Side:今日头条如何用1万名销售死磕450亿元广告KPI》的文章引起了广泛争议,文中450亿广告KPI目标,2017年第一季KPI是去年同期的3倍,和销售每天400通电话量要求等文字中将今日头条的野心和激进战略体现得淋漓尽致。
今日头条并不是特例。因为“魏则西事件”和网民互联网使用习惯的变化。百度过去身为搜索引擎巨头的优势已不再,目前正在信息流领域追赶今日头条的步伐,并提出了信息流和AI并驾齐驱的未来设想。
周鸿祎提出的用户隐私数据保护设想很好,也带来了不少思考。
何时才能出台政府法规或达成行业条款?
对用户的隐私保护能到什么地步?
用户是否更大的自主选择权?
面对如此巨大的一块蛋糕,恐怕目前正是各大互联网公司争取战地的关键时刻,待到相关法律法规出台,恐怕用户数据已被瓜分殆尽。
关于互联网广告和用户隐私,相信你一定有更生动的亲身体验,欢迎在下方留言,和小伙伴门一起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