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时代的极端

在进和互联网时代,大家普遍认为,通过互联网,全球联系越紧密就越好。
但是事实真的如些吗?
在1517年马丁路德,提出了九十五条论纲,然后掀起了宗教改革运动。在马丁路德同时出现的新生事物就是西方的活字印刷。由于印刷机的大量普及,导致印刷品的海量泛滥。出现各种纸制的报刊,报纸,还有各种书籍,可以说是思想上的大繁荣。可以说是和现在的互联网差不多,那时候的马丁路德和现在的扎克伯格可以说是一样的角色。你会发现一种新的互联媒体出现之后,欧洲的文化氛围不是变得越来越包容,越来越有效率,越来越鼓励新的思想。实在在马丁路德时期,引起了130年的宗教战争,由一种极端观点所导致的一系列流血冲突。
马丁路德在批评教皇和天主教时,使用很多口号式的语言,很激烈的语言。这引发了一次大讨论,由于新媒介传播的效率,造成了容不下中间的观点,产生了两种极端思想,最后两派互不两容,引发了战争。
在互联网时代也有同样的规律,在微博,微信,什么样的文章转发率最高呢,一定言辞很激烈的,情绪很激烈的。也就是你不走极端,就不能博取眼球。不博取眼球,你就没办法在海量的信息中突显出来。

所以说在高度互联的情况下,催生的是一种言辞,语言表达方式的一种极端化事物。越是极端,骂的越狠的,这种越火。当年的宗教战争就是这么引起的。在互联网我们也看到类似的规律。就是和平理性,包容的观点,在互联网时代没有市场,一下就被淹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互联时代的极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