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幸福
拉扎罗幸福吗?
看电影之前,我以为这会是个幸福的故事,电影海报也是那么的明亮、柔和、美好,一个年轻人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可整部电影分明是一个悲伤的故事,深山中一群被蒙骗被剥削的农民,被解救到城市后,依旧生活在社会的底层,抢劫、诈骗、捡垃圾。
拉扎罗是一个呆滞的人,似乎对所有的痛苦、幸福茫然不知。在深山中,众人无时无刻不在使唤他,而生病时又被众人嫌弃。在城市中,他是多出来的“一张嘴”而又不会干活,依旧被人们嫌弃。
最后的结局,拉扎罗想要为“兄弟”向银行要回被没收的财产,却被众人打死。
如果从我们的角度去评判他,我们会觉得拉扎罗的生活是悲惨的,但我们站在他的角度,却会发现拉扎罗才是是最幸福的。
拉扎罗没有欲望、没有私心,所以对痛苦没有感知,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别人,别人幸福时,他也会幸福。
所以拉扎罗才是最幸福的人。
能为别人的悲伤而悲伤很容易,能为别人的幸福而幸福却很难做到。
拉扎罗就是这样的一个“好人”,或者说是一个圣人。
所以,幸福的秘诀是什么?
减少对痛苦的感知、抛弃自己的私心、为别人的幸福而幸福。
可我们终究不是拉扎罗。
拉扎罗是这部电影的主角,贯穿整部电影,身处众人之中,但又身处众人之外,作为一个旁观者,跨越了时间和空间。
我们就这样随着拉扎罗,通过他的视角去旁观众人生活的变迁,从深山到城市的农民,从显贵到没落的贵族,从青年到老年的众人。
2.灯泡
整部电影充满颗粒感的质感,在四角有着黑点的老胶片镜头中,所展现的意大利乡村风景和农民生活愈发有味道。
当我看到电影中多次出现众人在一个灯泡下围着餐桌吃饭的景象,我想到了梵高的《吃土豆的人》。
这个画面展现出了农民们生活的原始与纯粹,而人物饱经风霜的面容和瘦骨嶙峋的躯体在昏黄的灯光下,又显得压抑和悲惨。
这个画面电影中一共出现了两次,一次在深山中、一次在城市里。
在深山中,农民们被“女侯爵”欺骗,被洗脑是女侯爵的财产,每日都要拼命的劳作。
被解救到城市后,他们被政府欺骗,新闻上说他们已经得到妥善安置并会得到补偿,但是几十年后,他们生活在火车轨道旁废弃的铁罐里,以抢劫、诈骗、捡垃圾为生。
他们获得了自由,可他们获得没有在社会中生存的能力。
他们一无所长,又逐渐被社会遗忘,终于被社会抛弃,依旧是社会最底层的那群人。
夜深了,他们才把灯泡拧亮,一群人围坐在昏黄的灯光下,几十年过去了,一切都没有改变。
在最后,他们又燃起了回到深山的想法,种地、养羊,自力更生。
3.骑士
女侯爵的儿子很厌恶自己母亲对农民们的欺骗和压迫,所以他想到了一个主意。
他幻想和拉扎罗一起带领众人推翻贵族的统治,像两个骑士一样。
说到兴奋处,他朗诵起来:
“仁慈的骑士啊”
“如此善战 如此与众不同”
“听见那卑鄙者发出的刺耳声音”
“为了所有感到痛苦的人民”
“这扭曲的黑暗”
“众志成城 毫无疑问 我们将胜利”
可是,他到底是一个有良知的贵族还是仅仅是一个纨绔子弟?
当然,这仅仅是他的一个小把戏,他并没有想过真的帮助农民们推翻贵族的统治。
当他给自己的母亲写血书时,他下不去手割破自己的手,就让拉扎罗割破自己的手代写。
虽然他表面称拉扎罗为“兄弟”,但他从来没有平等对待拉扎罗,依旧像仆人一样使唤拉扎罗,甚至让拉扎罗下跪接受自己的恩赐。
即使贵族的儿子明白自己对待农民的方式是错误的,但是他浸润在财富和权力中太久,以至于他的骨子里已经充斥着贵族的恶臭。
后来,因为女爵的儿子故意玩失踪,家人报警,警察意外发现了被压迫的农民,把他们“解救”到城市。
女爵儿子的行为也算是间接解救了农民们,他如愿以偿了。
多年后,拉扎罗再次遇见女爵的儿子,他早已落魄,母亲入狱、财产被没收,可是他依旧保持着纨绔子弟的模样,在农民面前保持着贵族的骄傲。
女爵的儿子终于成为了骑士。
4.魔幻
这部电影充满了魔幻现实主义色彩,关于狼的旁白、圣人的故事、拉扎罗的起死回生、时间的穿越、教堂乐声的飘移,甚至拉扎罗不多的话语、好奇清澈的眼神,都显得那么神秘。
一部电影往往有很深的文化烙印,分析一部电影不能单纯看电影本身,还要联系它的导演、编剧,以及他们身处的时代与文化。
这部电影就和意大利的乡村、神话、宗教很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
电影前半段背景是意大利的乡村,后半段就来到了几十年后的城市。不仅跨越了空间,还有时间。能把整个故事联系到一起的,就是拉扎罗这个角色。
电影很完整的讲述了整个故事,从深山中农民们被压迫的生活讲起,到农民们被解救,故事没有戛然而止,导演让拉扎罗这个脱离众人的角色复活,带领我们去了解电影的后半段故事,了解几十年后农民和贵族的生活。
如果按照正常的顺序讲述,整个故事反而平淡无奇,而从几十年后复活的拉扎罗的视角去讲述,就充满了魔幻主义的色彩。
一部好的电影,不但要能讲述一个好的故事,还要有鲜明的个人风格,或者说是文化烙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