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塾讲坛」留学生抑郁闭门不出

孩子海外留学,做父母的,我们不仅要及时了解孩子的生活状态、饮食起居,更要关心他们的心理需求、精神状态。

每逢佳节倍思亲。年,对于我们中国人而言,就是团圆;团圆才有喜庆。

说团圆,便心疼海外留学的孩子们。圣诞节,是西方人喜庆团圆的假期,可惜,对中国孩子而言,那是“别人的节日”。春节,是留学生们惦念的喜庆团圆的日子,可惜,没有假期。

留学的生活并不轻松。除非你不是去留学,而是去逛街。

不轻松的日子里,看到遥远的地方亲人们在团聚过年,那心情会更加地“五味杂陈”。

所以,团圆的日子里,家有留学生的爸爸妈妈们,更该关注一下远隔千山万水的孩子们。他们不说,不意味着他们不想。想家,想念亲人,惦记学业,忧虑未来,留学生的亚历山大!

「思塾讲坛」留学生抑郁闭门不出_第1张图片

“我恨他们,恨他们把我送出去。”“别人有多羡慕,我就有多孤独。”

说这些话的女孩子,是位中国留学生,叫小薇(化名),20岁,独自在美国漂泊了5年。初次见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卫生中心的医师,她反复重复这三句话。

没错,小薇抑郁了,抑郁到厌学、逃学,连续三个月闭门不出。

四个多月前,小薇在母亲陪同下来找医师。初次就诊,小薇抱怨国外的同学、老师、住家主人,讨厌国外的环境、食物、交通,言语中还有对父母的憎恨,恨他们把自己送到一个没有关爱,没有帮助的地方。

“她完全就像换了一个人。”看着眼前“愤世嫉俗”的女儿,母亲感到既熟悉又陌生。

漂亮的小薇是独生女,父母是做生意的,出国前她性格阳光开朗,学习成绩也不错,是很多父母口中“别人家的孩子”。

初中毕业后,小薇赴美留学。初到美国,住在亲戚家,面对崭新的环境,她更多的是好奇、期待,由于生活饮食都有亲戚照应,她过得很开心。

高中毕业,小薇顺利考上大学,学服装设计。大学第一个学期,她选择了住校。新学期,小薇却发现自己融不进去,常常跟不上身边同学的节拍,听不懂他们的笑话,感觉周围的老师、同学好像都在和她作对,以至于时常被嘲笑。渐渐地,她变得自卑起来,不愿和人交谈。第一个学期结束,小薇搬出宿舍,开始了住家生活。

“那是一个四口之家,男女主人,还有两个儿子,大儿子读初中,小儿子读小学,家里还有一条狗。”小薇告诉医师,“他们都很自私,特别是他们的小儿子。”在小薇的描述中,那家人和狗说的话都比她多。

然而,在和父母视频通话时,小薇并没有说过这些不满,“我不想让他们为我担心。”

小薇自己都没有意识到,她变得越来越容易生气,脾气越来越暴躁。有时衣服设计到一半,她会莫名地发火,常常火到把布撕得粉碎;她开始暴走,常常一走就是七八公里;大冷天跑到没人的地方大喊大叫,“我觉得只有那样,心里才会舒服一点。”小薇说。

远在中国的父母也没有意识到小薇的变化,因为每次和小薇视频时,她总是微笑着面对镜头,告诉他们一切都好。直到半年前,小薇的父母推开小薇房门的一刹那,才发现女儿病了。

“我真的惊呆了,完全不敢相信。”小薇的母亲描述当时的情景,“她穿着睡衣,头发乱糟糟的,屋子里一股泡面的味道,电脑桌前全是吃剩的快餐面。”

后来,妈妈才知道,小薇已经三个月没去上课了,这三个月她哪儿也没去,就待在那个不到20平方米的房间里,饿了就吃泡面,吃完就上网,玩累了就睡觉。

好在,经过四个多月的治疗,小薇如今开朗了很多。她计划下半年回美国,把剩下的学分修完,希望自己能顺利毕业,拿到文凭。

留学生得抑郁症,并不罕见。独在异乡为异客,很多情况下,留学生会感觉孤立无援:语言能力不够,沟通有障碍,孤独自卑;寂寞压抑,无人倾诉;逢年过节,思乡心切;而父母家人为自己付出的高额的学费、生活费用,更是让留学生们倍感压力……

对此,专家提醒,孩子海外留学,做父母的,我们不仅要及时了解孩子的生活状态、饮食起居,更要关心他们的心理需求、精神状态。平时沟通时,除了关心孩子的生活饮食,学习成绩,还应多和孩子沟通,排解他们的孤寂;鼓励孩子多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多交朋友;鼓励孩子走出户外,积极锻炼身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当然,若一旦发现孩子某个时期负面情绪较多,家长则一定要引起警惕,鼓励孩子把苦恼说出来,并给予积极的引导。

而对于留学生,专家的建议是:谁都可以得病,你也可以;谁都可以懦弱,你也可以。有问题,别回避,请像面对朋友那样从容面对心理医生,坦陈你的问题,寻求帮助。

思塾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

关注家长思塾公众号,看更多原创内容。

你可能感兴趣的:(「思塾讲坛」留学生抑郁闭门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