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专业心理咨询师的治疗观

有一句话很迎合我的态度:“我往往发现那些没有进行过专业培训的人,他们在与心理存在问题的对象谈话时往往能获得很好的效果,而反观某些心理咨询师,通过使用各种心理疗法和手段去试着解决问题,而答案往往不尽人意。”

在我的感觉中,无论是否专业,优秀的咨询师总是让人觉得“和他们谈话很舒服,值得信任”的特征,接下来我会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去论述,为什么我更倾向于能够建立起和谐的关系而不是手段和理论本身。

至于是否属于隐私,我个人并不觉得是多大的侵犯,如果是无关紧要的人,他们自然也会对此无关紧要。试图去做些什么的人,他们无法破坏我的逻辑和思路,那么同样也造不成影响,最重要的是,我对自己的自信和对痛苦的更深一步理解。

最初的时候,是辍学之后的几个月,我陷入了极度的痛苦中,一是对其他人美好的生活的憎恨,而是对自己前后极大的反差的不平衡造成的难以接受的痛楚。说一句题外话,把自己变成一个受害者是世界上看起来最痛苦,实际上最轻松的事情,因为我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一切事情的过错都被归咎于其他人,给自己的桎梏顶多是自怨自怜,还顺便来一句命运多舛的人生感叹。总而言之,变成了受害者即代表逃避一切,逃避一切则代表拒绝改变,拒绝改变自己对世界无济于事,结果到头来变成了令人喟然叹息的死循环。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不能依靠自己走出来就只能寻求他人的帮助了,在我的记忆中,一共找了三个心理咨询师,他们留给我的印象各不相同,而从这个过程中,我慢慢懂得了很多东西。

第一个咨询师是我父母的一个朋友,我向来不对人给予最大的恶意,而是通过事情对人给予最专断的评价,那么我想,她必然是其中的一个。

最难以接受的是,我从始至终能感觉到她的好意,而她却一直无法理解我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她接受了我的观点,却用自身的思路去揣摩推测,并加以各种手段试图让我解脱,那时候的我如同现在一样,十分的自负,我只需要她能够站在一个,比我拥有更多阅历,比我拥有更多智慧的地位来帮助我,只可惜她到最后一次咨询,都没有给出一条令我信服的话语,她只是在顺从我,附和我的意见,对于一般人可能会有用,可我不行。

从那以后,我不再轻易的去相信一个人,他们的阅历可能会很丰富,可不能转换成智慧一切也是白谈,那我又何以怀有期待的去倾听他们的话呢?

更可怕的是,我看到了世人只是遵循着模仿而不注重自己的成长,这句话对我影响很多,一位医生如果不能使自己的身心变健康,我又怎么敢去相信他的医术是多么的高明?一位老师如果不能时时刻刻让自己的知识面扩充,我又怎么敢去相信他的学识是多么的令人深思?如果一个人自己都没有获得什么,却教人怎么去追求他们想要的东西,我又怎么敢相信呢?

第二位咨询师是有一定名气的,我就称他为Y老师吧,他的敬业和谦虚让我记忆深刻,令我增添不少好感,然而遗憾的是,我当时的状态还不足以去接受他的意见和帮助,持续了一段时间就因为他忙于讲课匆匆结束,而且我的印象出乎意料的变得模糊,可能他没能走进我的心,我也没将自己的心去打开,说实话,经历了几次信任他人却收获失望的我,所剩不多的勇气让我怀疑是否能够坚持下去。毕竟,不谙世事的小子,却长了一颗自己都不认可的心。

第三位咨询师,严格的说算是心理医生,我也不知道是哪个该死的人推荐的,从一开始的每个月去两次,到后来的一个月去一次,每次问相同的问题,然后开相同的药,我深知,无论药效有多么好,心里的问题没有被解决我始终会回到忧郁的世界中,吃了一年却毫无好转,意料之中,当然也会迁怒于她,有一天,我宁可和爸妈翻脸。也毅然决然的停药了,从此,我再也没有和任何一个人交心了。

有时候我不得不承认,我像个怪人一般存在。

我开始对心理咨询师怀有偏见,因为他们不懂得如何去帮助一个人,也许愚蠢的手段会对某些人有用,而我绝对不是其中的一个。他们从始至终把我当成患者去治疗,而我却奢望他和我之间建立一种互相信任的关系,不能产生助益性,这种关系只能维持在简单的“我付钱,你解决问题”的模式上。

这必须要追究到患者为何产生”诸如此类”的心理问题,而真相往往需要双方的谈话去进行自我发觉,按照经验主义,鲜有人会在短短的几次治疗中直接触碰到问题的本质——而患者也处于不自觉的态度,最为典型的就是他们“自以为”的理由在欺骗他们。

如果我拿自己作为例子,过度的表现欲加上过度的克制,看起来像是纠结是否应该合理的表现自己,却因为不知道分寸产生的矛盾态度,而实则是自我和外界的一种不协调,或者说自己没有处理好情绪的要求,又擅自加上诸多条例来限制自认为任性的部分,再追究深一点,那必然会涉及到童年的经历——童年的影响之大,只有那些真正接触到这部分的人才知道是多么的恐怖,为了迎合家长或者大众的标准而忽略自我需求,久而久之对其产生怀疑到最后的自我否定,如果当中有某个时刻可以给我一个机会“为自己想要的做斗争”,当然是如果,因为我现在没有变成想象中的那样。

在患者被自我定义迷惑的前提下,咨询师不仅要设法保持冷静的头脑,还要有出色的嗅觉控制谈话的走向,一是避免因为咨询师的主观意见让患者否决自己的思考结果,二是极力减少主观意见的影响下对患者进行适当的指导。我最深的感触就是,一个合理的引导者远远胜过一个看起来通透,懂得很多道理,一针见血的老师,前提是已经具备自我反思的能力的人。而在这个过程中,遵循我前面说到的两点,自然而然的发现了内心里面的答案——我们缺少足够的尊重对待自己的真实想法。

如果咨询师没有进行自我更新的能力,在第一点就会败下阵来,因为综上所述都是我结合了自己的经验和思索而总结出来的,没有任何一个人单凭灵感就能获得最终答案,或者说,没有经过一定的积累,也就是过程,迸发灵感也只是在隔靴搔痒。

再者就是,充分尊重每个个体的存在,为什么要提及尊重每个个体的存在?就连最先进的测试也无法把人类的潜能盖棺定论,作为在发掘自我的过程中的一个站点,必须抱有最大的敬意的对待所有的来访者,最重要的是,被认可感,患者产生的心理疾病多数涉及到认可感,它是作为个体存活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支柱。

你的认为,你的以为,你的态度都会不知不觉的传达给坐在对面,一个怀有期待的人的心里,即使他说不出理由,可他依旧能根据你的一言一行而窥见内心的一隅。

以上就是作为一位患者,给出的咨询师的治疗观,而我从患者到咨询师的过程中,它们给了我诸多裨益,也顺利的解决了一小部分人的问题。

至于他们是否改变,那不属于我们应该管的,而且无法干涉。

你可能感兴趣的:(非专业心理咨询师的治疗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