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叔本华著作有感

  叔本华的悲观主义早已闻名遐迩,虽然中国名作审美尚有崇悲贬喜之嫌。但只是悲观,真的能在80世纪的"文艺复兴"中有口皆碑么?

  在思考几天后,突然想通了叔观点一二,特此记录。

  叔本华说,痛苦是人的本质,无论阶级无论贫富。各自有各自的痛苦。而到达幸福的唯一一个途径就是消除痛苦。这是其一。其二,幸福是虚幻的,人不应该为了追求幸福而承受痛苦(原文指出先苦后甜,先甜后苦都是不可取的)。乍一看很难想象,人的本质就是会痛苦,假若连你所谓的虚幻的幸福都不追求,那不就只剩痛苦了么?

  但是转念一想,一个人做一件事,不应该去追求由时间开出的幸福支票(大多是空头的,例如学习,健身等等),而是应该规避计划落空时产生的痛苦。例如今天要起早,但是没起起来,自己叨叨了一天,很悔恨,这就是要注意的。而不是说,计划天天起早,yy半年后身材贼好,英语四级秒过。这一类"幸福"(或者说快感)确实是虚假的。所以,我们每个人不应该追求一个月后,三个月后,半年后的幸福(原文有一个观点是说不要预支时间去享受幸福,现在这个很重要,例如,提前消费,通宵,纵酒等),而是要做到每一天都不会因为追求放纵的"幸福"而产生计划落空的痛苦。这样一来,痛苦每天被规避,真实的幸福自然也会姗姗而来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观叔本华著作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