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投资最可怕的,莫过于不知道买的是什么东西…
在国家七部委9月4日发布《中国人民银行 中央网信办 工业和信息化部 工商总局 银监会 证监会 保监会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叫停ICO以后,市场陷入恐慌,各路消息不断,真真假假让人眼花缭乱,多方空方各路p图小能手、段子手齐出动,让新老韭菜难辨真假,进而怀疑人生…随着各交易所下架ico币种,市场开始有些回温,8日晚,配合着被称为政府houshe的财新网一篇《虚拟货币交易所时代结束》,引发新一轮抛售;接下来,国内关停所有交易所的消息确认,则直接让国内各类代币跌到了谷底…
那么,引起七部委联合发文进而导致圈内哀鸿遍野的,是在各大社交平台和媒体口诛笔伐的各路大佬,还是那些疯狂进场是疯狂进场的“韭菜”?
有人会问,投资小白们不就是被大佬领进来的吗,没有他们站台,小白怎么会轻易进场呢?对这种把自己资产全托付在一个素不相识之人身上的行为,是一个投资中的不自知问题——比如你如果知道自己是个“旱鸭子”,看到健将在水中展示优美泳姿就会下去吗?他叫你下你也会离的远远的吧。你如果真的想下水,肯定会先去学游泳。同样的道理,在投资中你看到别人曾在一个项目中赚到了多少倍的收益,可你不知道他背后失败了多少项目,就用贷款来的钱押注在人家用九牛一毛的资金做的投资上,实在是有些盲目了。前几个月的ICO火爆度现在想起来仍让人心有余悸,一个“空气”阶段的项目融资上亿元竟然分分钟被抢完,还有人因为抢不到而捶胸顿足,而且,这不是个例……
我们来看看正常投资的成功率吧:
据数据显示,天使投资的成功率仅有2%,而大部分ICO的本质就是处于监管真空的天使投资,风险有过之而无不及,当然也有其好处:流通性好;若投资人就是用户,会省一番宣传功夫。
一、大佬们犯了什么错
不可否认的圈内确实有些坏人,但却没经常被骂的那么多。
拿李笑来举例:
之前只是币圈一些投资人在谩骂,而近来主流媒体也对李笑来发起了笔伐。
那么李笑来做了什么呢?通过几篇讨伐他的文章,我们可以知道大体(顺便附上其解释):
1.李笑来的PRESS没有白皮书却要2亿美金(一亿美金左右时停止ico了)
2.跟着他的投资赔钱了(矿机、ico、BTC趋势等)
放下价格不说,李笑来投的项目除“MLGB”外质量普遍比牛马蛇神的币种要靠谱一些的。至于之前矿机的事儿,见仁见智吧。
3.“得到”专栏收智商税
智商税都收的让这么多人心甘情愿……
4.在交易所通过“拔网线”获利
据解释是初始设计时底层架构问题,问了下做技术的朋友表示理解,底层架构是基本不可能再改的,所以在行情好的时候“云币”经常打不开属于历史遗留问题,想改只能用很长时间再用新架构做一个…
再如蛮子,觉得区块链未来可期进场了解一下,投几个ico资金上完全是九牛一毛,可以看心情,但高高调调的过来投资,突然就被圈里人一顿骂,可能也是一脸的委屈吧~
二、“韭菜”的疯狂
人们看到“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就像有烟瘾的人看着香烟上的“吸烟有害健康”一样不以为然。新入场的韭菜有多无知?下面是一个官网直投项目…
这是官网加红加粗加大的特别提醒
这是一波对自己资金不负责任的操作
还有一些很基本的东西,比如:
区块链是什么我不想知道,跟着名人买币就是了,据说能翻好几倍。
私钥是什么,钱包是什么?我的BTC/NEO怎么不能转到IMtoken上呀?
网络安全?(私钥保存到公开日志、身份证和手持照备份到公开相册)
韭菜的心理:
1.XX做的那个币翻了那么多倍,这个也肯定差不了
2.XXX都买了,跟着他买准没错
3.“XX币”市值小,肯定爆拉
4.涨x倍我就出,哎妈呀跌了快跑!
在乱象之前,项目进行ICO完成的周期都较长,融资额度与现在比更是小巫见大巫,但那时候的投资人理性的还比较多,他们的关注点和吐槽点和这场泡沫中的大多数人也不同:
三、问题出在哪?
投资教育。就像文章前面所提到的,缺乏投资教育的投资者遇上没有监管的ICO就像一群没有任何保护措施的“旱鸭子”冲向深水中,原因只是几个游泳健将在水中的召唤。这样来看,国家的监管真是一个必要且及时的措施,防止了更大批“溺水现象”的发生。至于接下来是把水填死、给他们做好安全措施或是教会他们游泳,就是下一步的事了。对于目前紧张的大环境,从大的方面来说还是好的,要知道,决策者每天要处理太多的麻烦事儿,能抽出空来用“一刀切”方式来避免群体事件的发生,是负责的态度,之后的路在何方,需我们配合政策来探索了。
最后重复一下,投资要对自己负责,而不是做“韭菜”,简单的跟从他人就盲目投入。真的看好一些项目发展,就好好了解后,重金投入3-5个项目,然后给项目足够的时间去发展。如果你很有意愿在市场中进行短线投机操作,建议不要超过总资产的15%(因人而异,但你要确保能承受它归零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