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随笔】以色列:一个国家的诞生

【读书随笔】以色列:一个国家的诞生_第1张图片

     《以色列:一个国家的诞生》实际上是三部,分别为:《以色列:一个国家的诞生》《以色列2:生存中的危机》《以色列3:赎罪日》。这本书属于知乎一分钟系列丛书,知乎类似美国的Quora,是采用问答形式的互联网知识分享平台,里面有很多脑洞大开的问题和神回复,一直受到广大职场人士的追捧,大部分涉及专业的问题在这里都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解答。1分钟系列,故名思议在很短的时间内告诉你一件事情,仅从书名上看就知道这本书是关于以色列的入门级读物。

       本书适合对中东局势一头雾水的人来读,相信读完此系列后会对中东局势、巴以关系等国际热点问题有初步的认识。作者通过时间线的串联,历史人物的引导,用简明的语言叙述了以色列由虚弱走向强壮的过程。但遗憾的是作者将主要精力放在军事方面,对几个国家的背景、内部矛盾、宗教以及几次中东战争对各自的长远影响描述太少,感兴趣的话可以读一读《你好,耶路撒冷》、《我的应许之地》、《耶路撒冷三千年》以及相关的人物传记,相信看完后可以对中东问题有一个相对客观的认知。

从一穷二白、危机四伏、随时可能团灭的国家到成为一个颇具影响力的科技强国,以色列的成功,最终靠的是人、共同的核心目标、创新,对教育的重视,这些都对现在的中国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一部以色列建国史:以色列是怎样的国家

      以色列,一个成立时间并不长久的国家,它的国土面积很小,普通人很难在世界地图上短时间找到它,但以色列这三个字频繁地出现在全球各国的新闻上,绝大部分伴随以色列出现的词语往往是战争。对以色列最早的印象来自唐师曾的《我从战场归来》《重返巴格达》,以及余秋雨的《千年一叹》,对以色列的最初印象是:这是一个军事力量强大,在西方国家影响力巨大、处于战乱和各种暴力袭击的国家。但随着阅读量的增加,这个印象被不断颠覆和迭代,以色列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国家?

      以色列是一个主体由东欧犹太人组成的国家。在传统印象里犹太人是一群以智商很高的思想家、政治家、艺术家和科学家为代表的民族,例如马克思、佛洛伊德、爱因斯坦、普朗克、洛克菲勒、巴菲特、卡耐基、罗斯柴尔德家族、基辛格斯皮尔伯格、马克.扎克伯格等等,虽然这个民族经历了上千年的迁徙和苦难,最终成功建立了以色列这个国家。实际上以上精英人物绝大部分是西欧犹太人,以色列主体犹太人并不是他们,而是东欧犹太人。东、西欧犹太人除了宗教信仰,其他方面都有巨大的差异,东欧犹太人的做法未能获得全部西欧犹太人的认同,甚至某些做法还引起他们的反感和厌恶,所以才出现了梅厄夫人到美国筹款这个传奇故事。

      从历届以色列总理的出生来看,本.古里安出生于波兰、摩西.夏里特出生于乌克兰、列维.埃希科尔出生于乌克兰、戈尔达.梅厄出生于乌克兰、伊扎克.拉宾出生于巴勒斯坦(父母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人)、贝京出生于白俄罗斯、沙米尔出生于白俄罗斯、西蒙.佩雷斯出生于白俄罗斯、本亚明.内塔尼亚胡出生于本地(祖籍立陶宛)、奥尔默特出生于本地(父母是乌克兰人,曾经流亡中国哈尔滨),可见从以色列建国到现在的历任总理祖上均来自东欧国家。从历次大规模移民上看,19世纪开始的大规模移民来自东欧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以及结束后数十万的移民绝大部分也来自东欧国家,苏联解体后有100万人移民以色列,虽然据说虽然其中有不少假犹太人,但以色列政府似乎并不在意这个。从文化上看,通过询问数个去过以色列的朋友以及查询网络上各种旅行游记,在以色列绝大部分电视频道使用的语言是希伯来语和俄语,英语频道较少,以色列人身上似乎很缺乏西方的“绅士风度”,以色列人往往表现出的是行动表达,而非西方社会主流的语言表达,甚至部分以色列人给人的感觉就是生活在中东地区的“老毛子”。

      以色列是中东的战斗民族国家。以色列是世界上危机意识最强的国家之一,从1948年建国开始就面临被从地图上抹去的生存战争,可以说这是一个在战争中不断茁壮成长的国家。以色列实行“举国皆兵”的预备役兵役制度,目前以色列的常备军约有17.35万人,而预备役部队则有42.5万人,超出常备军的1.5倍。每一个年满18岁的以色列人,无论性别都必须到军队服役两到三年,从部队退役后的军人自动转为原部队的预备役,退役后一级预备役每年集训42天、二级预备役每年集训26天加上不定期的国家级军训,让每个适龄以色列人随时可以保持良好的军事素质。据说一旦国家下达动员令,所有预备役人员在国内的12小时内必须到指定地点报到,身处国外的48小时内必须到指定地点报到,否则将会承当法律责任。以色列独特的军事指挥体系,以色列的军事指挥体系在全球独树一帜,可以简单总结为权力向下的扁平化管理。以色列的中高级军官很少,教少的中高级军官意味着底层士兵有更多的主动权。美国军队中高级军官占整个作战部队的比例为1:5,而以色列国防军中仅为1:9。在以色列的部队里,最重要的事情是将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领域从而发挥最大的战斗力,森严的军队等级制度在这里很少见,军衔高的军官为士兵倒咖啡是很常见的事情,低等级制度使以色列国防军中形成了一种“不惧权威、怀疑和争辩”的文化,而这个文化逐渐从军事领域扩展到了其他领域,成为以色列成为科技强国的催化剂。

      以色列是创业型科技大国。“蛙跳式”发展指发展中国家在短时间内缩小与发达国家的财富差距,也可以称为跨越式发展,据统计全世界只有不到10%的国家存在跨越式发展,而以色列便位列其中。从人均GDP来看,2014年以色列人均GDP为3.7万美元,位居世界26位。2017年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周其仁教授的演讲中提到,以色列800万人有3500家初创公司,承受着全世界最高密度的风险投资(人均风险资本是美国的2.5倍,中国的80倍,和印度的350倍),路由器、奔腾、酷睿、ICQ等都诞于此地,全球销量最高的25种药品中有7种诞生在以色列,世界最先进和高效的灌溉技术在以色列,在高精尖研发方面已经全面超越了美国硅谷,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家不再选择美国而是选择去以色列“朝圣”。高科技发展离不开教育的助推目前以色列有8所大学、27所专科学校,其中4所属于全球150所顶级大学,7所属于亚太地区的100所顶级大学。

      以色列是一个开放平等的移民国家《基业长青》中提到:“那些能够维持长久成功的企业通常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拥有一个基本上用一两句话便可以表述清楚的核心目标。对以色列而言其核心目标就是为犹太人提供一个安全的地方,以色列的法律这样规定:“每个犹太人都有权利回到这个国家…”。除了数次大规模移民外,以色列对所有犹太人采取开放的平等移民政策,无论富翁还是贫民、科学家还是农民均一视同仁。1984的年“摩西行动”中以色列国防军将8000名在埃塞俄比亚犹太人送回到以色列,苏联解体后从前苏联移民到以色列100万人,除去冒充犹太人的那部分,真正犹太人中大部分是拥有博士和工程师学位高级知识分子,但他们和来自埃塞俄比亚身无分文目不识丁的移民没有任何不同。目前以色列约有800万犹太人,占到全球犹太人总数的一半。

      从一穷二白、危机四伏、随时可能团灭的国家到成为一个颇具影响力的科技强国,以色列的成功,最终靠的是人、共同的核心目标、创新,对教育的重视,这些都对现在的中国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读历史不是发现所谓的历史规律,而是要尽量避免历史的惨剧再次发生。

一部中东战争简史:从背水一战到屹立不倒

      以色列短短数十年的历史,是一部奋发图强的建国史更是一部近现代中东战争史。历史是严肃的,因为它记录了大部分发生的人事物,读历史不是发现所谓的历史规律,而是要尽量避免历史的惨剧再次发生;历史也是极为有趣的,因为历史里有复杂的人性、盘根错节的剧情、不同势力之间的博弈,比任何一部艺术作品更让人迷恋。

      第一次中东战争:以色列宣布建国,英国人想要体面实的离开,看着留下一个烂摊子,耸耸肩膀表示:爱谁谁,挥一挥手拔腿就跑。才成立的联合国出面调停,双方均表示不服,犹太人铁心建国,阿拉伯人表示要给巴勒斯坦兄弟撑腰。战争在以色列宣布建国那一刻开打,阿拉伯空军被以色列淘宝来的二战淘汰机一波流带走,叙利亚陆军被以色列步枪挡住,虽然阿拉伯联军差点兵临城下,但以色列通过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大哥成功求和,经过几次边打边谈的时机后以色列获得喘息之机,继而剧情翻转吊打阿拉伯联军,最终在大国调解之下达成停战协议,双方各添伤口为下次战争准备。此战,以色列成功建国并获得比分治协议多出6700平方公里土地,阿拉伯联军绝大部分国家获得各自的利益,巴勒斯坦成为废墟,巴勒斯坦人沦为难民。

      第二次中东战争:纳赛尔推翻国王成为埃及领导人,在企业国有化后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失去利益的英法怂恿以色列做打手,以色列对埃及大打出手,英法找借口出兵干预,结果动静太大,让忙着对怒的美国和苏联不高兴了,在两个超级大国敲打下,戴高乐弄得灰头土脸,英国首相艾登下台,以色列则通过此战打出了声威打出了气势,埃及成功阻止英法收回苏伊士运河,新生的埃及成功站稳,本应是主角之一的巴勒斯坦彻底沦为打酱油。

      第三次中东战争:叙利亚做先锋,埃及约旦紧随携大军而至,打算将以色列肢解,结果一个上午被以色列一波流带走空军,然后埃及在西奈半岛被吊打,西奈半岛、加沙、西奈、约旦河西岸、旧耶路撒冷和戈兰高地被以色列占领并打到哭墙,巴勒斯坦继续积累怒气值.

      第四次中东战争:纳赛尔去世萨达特上台,为了争取阿拉伯世界领导权并以一雪前耻,多方密谋之下选择赎罪日这天发动袭击,战争初期以色列因自大吃了亏,被杀得只剩半血,但埃及在猪队友的挖坑下失去先手优势,而缓过神来的以色列则开始了反击,一度占领苏伊士运河,最后在大国斡旋下埃及勉强留住些面子,叙利亚失去戈兰高地。虽然埃及失败,但萨达特成功站稳并成为阿拉伯世界的英雄,以色列领土扩大,叙利亚得不偿失,巴勒斯坦继续积累怒气值。

      第五次中东战争:规模最小的一次。积累多年怒气值的巴勒斯坦发力采用暴力手段骚扰以色列,以色列不堪其扰,想要出手教训但缺乏出兵的借口.以色列驻外大使被暗杀,早就看着巴解不顺眼的以色列以此为借口发起报复(恐怖主义不只是阿拉伯世界,以色列也有,而且手段并不弱,拉宾就曾是恐怖组织的头目),几天内占领了黎巴嫩包围了巴解的总部大楼并将阿拉法特逼出黎巴嫩。

      以色列是在夹缝中生存,其核心目标就是生存,而阿拉伯世界呢,各有各自的打算,明面上打着帮助巴勒斯坦兄弟的名义实则是为实现各自的战略目的,核心目标的唯一性和多样性导致了战争的结果。以色列因为共同的唯一目标和信仰所以团结,因为团结所以奋进,造就了传奇色彩的以色列国防军;而阿拉伯世界则是一盘散沙,数次以多打少,惨败而归.虽然联军是同一民族但行动均从各自国家利益需求出发,其解雇可想而知。战争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数次没有对错只有生存和利益的战争,让这块流淌着蜜和牛奶的应许之地充满了鲜血,复仇令这块土地所有国家陷入了战争的死循环.

如果非要给对错下一个定义,那对就是在合适的时间采取适合自己生存和发展的策略。

一个无法解开的局:也许连上帝都无法解决

      巴勒斯坦人:“强盗!流氓!杀人犯!抢走我们的土地,杀害我们的人民,安拉保佑一定要把他们消灭光!美国人、英国人还有那些所谓阿拉伯兄弟也要赎罪!都是他们的错。”巴勒斯坦分为两大派别,分别是哈马斯和杰哈德,他们都采取暴力方式求得巴勒斯坦建国,唯一的区别是应该先谈判还是先建国,并且两派还经常互相掐架。

      埃及人:“当年差点就灭了以色列,要不是美国出面苏联阻拦,我们就成功了,现在嘛,哼,虽然我们没有以前强大了,等我们强大了的绝对灭了丫的。”埃及在穆巴拉克下台陷入了内乱之中,穆兄会政教合一的主张和军方的世俗化政权坚持互相碰撞,在某些大国的干预之下埃及想要重现辉煌,这条路并不好走并需要很长的时间。

     黎巴嫩人,“犹太人不讲江湖道义,把巴勒斯坦人赶到我们的土地上流离失所,还轰炸我们的居民区杀害我们的百姓,联合国中的大国应该赶快干预啊!”

      伊朗人:“以色列?魔鬼,美国的走狗,这块土地应该是我们波斯人的……(恩,说漏嘴了,赶紧转移话题,是穆斯林的!是阿拉伯人的!)”

      土耳其人:“以色列?哼!哼!哼!不多说”。

     约旦人:“以和为贵,以德服人!别打啊杀的,来来来,谈一谈,一起做生意多好啊”

      一场战争会有胜负,但是赢得一场战争不可能带来永久的和平,输者必将首先想到通过战争复仇,赢者想要保持优势。战争带来的只有流血和死亡,暴力只会带来更多的暴力。一位二战时期的德国老兵曾这样说过:如果你的敌人是阿拉伯人,你肯定赢;如果你的战友是意大利人,你绝对输;如果你和意大利人是盟友,而敌人是阿拉伯人,这将是一场灾难。”

      如果你将世界划分为对于错,只能说明你生活在童话之中,对与错,其实就是对世界的不同认知,不同的认知造就了精彩的世界,世界本身没有对错。以色列和阿拉伯都没错也没对,从历史根源上来判断,这块流淌着蜜与牛奶的土地既不属于犹太人更不属于阿拉伯人,应是两者共有的,或者说属于全人类的,但大国有大国的考虑,小国有小国的活法,中东乱局根本就是一个烂帐。

      从进化论角度而言,适者生存、强者主导,屁股决定脑袋,一切靠利益说话,而利益则是屁股此刻坐朝哪个方向。这个世界本质就是在大国引领下各个小国成功得以生存并过得越来越好,哪有什么对与错,哪有什么普世价值观,只有生存和发展。如果非要给对错下一个定义,那对就是在合适的时间采取适合自己生存和发展的策略。巴以问题不会在短时间内解决,也许真的连上帝对此问题都表示无解。


文章的插图均为作者本人手绘,如果你喜欢请你点个赞。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随笔】以色列:一个国家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