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外同学的《个人发展战略课》学习心得

偶然的一个机会,在我很喜欢的公众号“水湄和小熊们”上看到一篇文章,标题很吸引我,叫做“这个思维系统,能让你像滚雪球一般增值30年”,点进去看了之后,发现是关于一个课程的,《个人发展战略课》,而且是限时免费,所以我报名了。

圈外同学的《个人发展战略课》学习心得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圈外同学的《个人发展战略课》学习心得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这几天,我学习了冰山模型、四大价值要素、发现天赋的SIGN模型、知识内化成能力的方法、不用意志力来做到高效学习的三个方法,以及不做“企业定制化人才”的三个建议。

首先,是关于冰山模型的内容

圈外同学的《个人发展战略课》学习心得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圈外同学的《个人发展战略课》学习心得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圈外同学的《个人发展战略课》学习心得_第5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圈外同学的《个人发展战略课》学习心得_第6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这个模型不仅全面地描述了一个人的个体素质要素,还被很多大公司用来人才招聘和培养,让我觉得很厉害也很有意思。根据冰山模型,我觉得大数据这个行业是比较适合我的。知识技能对我来说都不是难事,我可以花时间花心思去学,而冰山下的因素:我的学习思考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还可以,聚会聊天我喜欢,但是我更喜欢思考独处,而大数据工作是半技术半业务型的工作,而且我是成就感动机的人,喜欢有挑战性的事情,实训过程中每解决一个问题我都感觉到很有成就感,成就感能让我不在意那些辛苦,对于这点我很明确,想长期做好一份工作,成就感对我而言非常重要。而且,我一直清楚地知道自己内心想要的是能让我不断成长的工作,而不是挣钱多工作轻松但对个人成长没有什么太大提升的工作。所以,冰山模型让我更加确信了自己的选择。


第二是关于决定一个人市场价值(薪资)的内部的四个要素,也就是在冰山模型的各个要素:知识技能,能力,价值观、性格特质和动机,这些要素跟我们所做的工作匹配度越高,我们的市场价值就越高。这几个要素不是独立的,冰山下面的要素会影响冰山上面的要素,而冰山底层的要素加起来,能决定一个人的70%,所以,需要从把更多时间投入到冰山底层的这些要素上。

圈外同学的《个人发展战略课》学习心得_第7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圈外同学的《个人发展战略课》学习心得_第8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圈外同学的《个人发展战略课》学习心得_第9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圈外同学的《个人发展战略课》学习心得_第10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圈外同学的《个人发展战略课》学习心得_第1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圈外同学的《个人发展战略课》学习心得_第1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把时间投入到不同要素上的结果有很大的差异:

1.只投入到知识上,如果不结合思维能力去解决问题,是很难提高自己的市场价值的。

2.投入到技能上。我知道了技能的天花板的含义,虽然自己现在学的大数据热门,我也知道是因为市场供需关系的原因,大数据人才缺口大,但是我还需要在掌握了这个技能以后再学习商业思维和管理技能,这样才能不在将来如果市场需求减少的情况下让自己的竞争力下降。

3.投入到能力上。我知道了能力的提升是可以跨行业跨职业的,当积累到一定高度时,哪怕换个行业,换个地方,一样值钱,所以,我要一直提高自己的能力。

4.投入到冰山模型底层的自我实现。对自己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然后找到跟这些要素匹配的工作,从而大大提高自己的市场价值。

根据这些,我知道了想要提升自己的市场价值,就要把大多数时间花在提升自己的能力和认识自己冰山底层要素上。不能毫无策略地学习很多知识和不稀缺的技能,或者考一堆用不着的证等等。

圈圈老师说的“关于提升能力,这是任何职业阶段的人都应该去做的,而且你投入了就一定会有回报。”这让我更坚定要终身学习。


第三是发现自己的隐藏能力,也就是天赋。我知道了天赋就是隐藏的能力,它让一个人可以在同样起点的情况下,更加快速地成长,但它是否能够转化成显性的能力,是需要后天的刻意练习的,而且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

圈外同学的《个人发展战略课》学习心得_第1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圈外同学的《个人发展战略课》学习心得_第1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圈外同学的《个人发展战略课》学习心得_第15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圈外同学的《个人发展战略课》学习心得_第16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圈外同学的《个人发展战略课》学习心得_第17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我也知道了能帮助自己更快发现自身天赋的方法,天赋的四个表现——SIGN模型

1.自我效能(self-efficacy)

它是指对于某些事情,你非常有信心,觉得自己一定能做好

2.本能(instinct)

它是指当你还没有开始做这件事的时候,就迫不及待地想要尝试了。那些让你迫不及待、跃跃欲试的事情,可能意味着你的天赋所在

3.成长(growth)

它是指如果在某一领域,你一接触就明显比别人进步得快一些,这也是天赋给你的一个信号

4.满足(needs)

它是指做完一件事后,就算感到疲劳和困倦,你依然会有满足感。

我还知道了,其实那句“以大多数人的努力程度之低,根本达不到拼天赋”,是不正确的,是因为天赋不是达到一定程度之后才发挥作用的东西,而是一个在起点就发挥作用的因素,它让你快速掌握某项能力,而快速掌握之后产生的成就感和信心,又会让你继续下去,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这些内容真的突破了我的认知,长这么大都没有真正承认过自己的天赋,但是我自己能够感觉到,根据今天的SIGN模型,我知道了自己之前察觉到的是真的存在。我知道自己天赋是决策能力很好,做事情果断,目标导向,执行力强,有批判性思维,认知具有灵活性,思想包容性强,善于通过把已掌握的知识和新的知识联系起来来快速地掌握新知识。我已经大概认识到自己的一些天赋了,接下来我要好好利用它们为我所用。


第四是知识内化成能力的3个方法:

1.掌握20%的核心;2.知识和问题互相靠;3.做系统化训练。

圈外同学的《个人发展战略课》学习心得_第18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圈外同学的《个人发展战略课》学习心得_第19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圈外同学的《个人发展战略课》学习心得_第20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圈外同学的《个人发展战略课》学习心得_第2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圈外同学的《个人发展战略课》学习心得_第2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圈外同学的《个人发展战略课》学习心得_第2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关于20%的核心我以前了解过,自己在学习时也会尽量去抓住重点,但是并不知道结构化思维是思维的20%核心,以及主题鲜明、归类分组、逻辑递进是结构化思维的20%核心。但是每个领域的20%的核心是哪些,需要这个领域的专家来指导,一个外行人或者新手是没办法自己判断的。我也知道了好书或者好的课程,是能帮助学员找到一个领域的那核心的20%,而不是照搬一些理论。

关于第二个方法,在听课时我就觉得惊讶,原来要让知识解决问题,是真的需要这样去做的,而一个不爱思考的人是永远做不到这一点的,而且这需要不断去练习才能做到,我觉得对我而言,不是很容易。但是要想知识内化成能力,这是很重要的一步。学习时,思考各个知识点的几个应用场景并记录下来,遇到问题时再去找,这样长期下来,就能积累很多解决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得到提高,圈圈老师的做法让我觉得很厉害。

第三个方法,系统化训练,让我意识到原来能力之间的关联是很强的。知识的学习是大脑增加了一段记忆,但能力的提升是行为和思维方式发生改变,但它们是短时间内很难改变的,所以需要长时间的系统化训练,而我自己也参加过一些训练营学习,感觉训练营学习确实要比自己学习效率高很多,而且也更容易达成目标。


第五是三大系统,让学习不靠意志力

圈外同学的《个人发展战略课》学习心得_第2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圈外同学的《个人发展战略课》学习心得_第25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圈外同学的《个人发展战略课》学习心得_第26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圈外同学的《个人发展战略课》学习心得_第27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圈外同学的《个人发展战略课》学习心得_第28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圈外同学的《个人发展战略课》学习心得_第29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圈外同学的《个人发展战略课》学习心得_第30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圈外同学的《个人发展战略课》学习心得_第3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人的意志力是有限的,任何需要自己坚持的事,都会消耗它,坚持比学习本身更消耗人的意志力,这点我很有体会。

威尔海姆·霍夫曼在BP机时代做的研究就表明,人们在醒着的时候,把大约1/4的时间用来抵制欲望。何况现在是互联网时代,人们花在抵制欲望的时间就更多了。

圈圈老师从行为改变的方法论角度来讲了如何不纯靠意志力来学习。而且这个方法不仅适用于学习,还适用于任何反人性的事情。

有三个关键因素:

①理性上知道要学习

②情感上愿意去学习

③情境上制造适合学习的场景

要发挥理性的作用,就要给自己树立明确的目标,这点非常重要,我发现自己凡是坚持下来的事情都是有明确目标的,没有明确目标的最后总会不了了之。

要发挥感性的作用,就要利用情绪冲动,而情绪又有很多种,如恐惧感、成就感、认同感和对未来的期待等等。有两个利用情感的方法,截止日期的紧迫感和比较产生的焦虑感,但是都要适度,把自己整崩溃了是不行的。还有就是鼓励带来的成就感。结合我自己的经历,我觉得对未来的期待和鼓励带来的成就感对我的影响最大,然后是紧迫感。

我决定转行大数据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有一个学长,和我大学同个专业,他也通过三个月的培训学习最后转行了大数据,而且薪资待遇还有工作环境都不错,他给我很多鼓励,让我更加期待自己学成后的样子,所以我更坚定地努力。

要发挥情境的作用,就要创造学习or其他适合你要做的事情的环境。结合我自己,我想到的是之前坚持下来而且学得还可以的训练营学习,除了课程本身让我喜欢,更重要的是有社群的陪伴,负责人的班班和助教每天监督大家学习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也就是创造了适合学习的环境。


今天是最后一天,三个建议,让你不做定制化人才

今天的学习,让我意识到自己不能成为企业的“定制化人才”,想要避免被定制化,圈圈老师给了她的三个建议:

1.调整主体,给自己定好发展方向;

2.提高能力,让自己成为横向可迁移的人才;

3.提升认知高度,让自己成为纵向可拓展的人才。

先看1.调整主体,给自己定好发展方向

所谓的调整主体,也就是指企业把过去所承担的人才培养成本,逐渐转移到了个人身上,所以,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也是因为学习已经变成了生存所必须做的事。那如何转移主体呢?很简单,当你进入一家公司的时候,就要想好:如果我离开这里,还能干嘛?可以去领英等招聘网站上,搜索一下这个职位出去的人都在做什么,就知道将来是否有出路了。

2.提高能力,让自己成为横向可迁移的人才

找到不变的因素,即可迁移能力

不同发展阶段对能力的要求是不同的,我现在处于第一个阶段,需要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多任务高效工作的能力、清晰表达的能力、基础的人际拓展能力。

3.提升认知高度,让自己成为纵向可拓展的人才

你需要去思考:这个行业和公司的关键成功要素是什么?对用户对社会的价值是什么?你所在的部门和岗位,对公司的核心价值是什么?

圈圈老师说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在职场,职位越高,对专业的要求会降低,而对战略全局观、商业敏感度和领导力的要求会越来越高。”所以随着自己职业能力的加强,培养后三个能力会越来越重要。

通过这6小节内容,圈圈老师想告诉我们,无论你对未来迷茫也好,遇到发展瓶颈也好,都是有解决方案的。社会发展到今天,我们所遇到的几乎每个问题,这个世界上都有人成功解决过它,我们要做的,就是去学习,没有太多的问题需要我们重复造轮子。

圈外同学的《个人发展战略课》学习心得_第3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圈外同学的《个人发展战略课》学习心得_第3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圈外同学的《个人发展战略课》学习心得_第3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圈外同学的《个人发展战略课》学习心得_第35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圈外同学的《个人发展战略课》学习心得_第36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圈外同学的《个人发展战略课》学习心得_第37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这六天的体验课学习,并没有让我满足于此,所以,我继续报名了圈外商学院L1的课程学习,想要遇见更高版本的自己。

圈外同学的《个人发展战略课》学习心得_第38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圈外同学的《个人发展战略课》学习心得_第39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圈外同学的《个人发展战略课》学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