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启德国际教育规划院Han老师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君可曾听过字幕组大神们饱含深情的忽悠:“我听BBC/CNN/NBC,练听力牛的一批。
我把这话原封不动甩给了一个已经在澳洲读完本科,冲击雅思四个7的好基友。
再见到他时,此人双目圆睁,形容枯槁,热泪盈眶曰:“你这根本没法练啊,完全听不懂啊。
一问得知他听的是CNN的AC360。在我的陪同下他再听了一遍,末了我又问:你哪没听懂。
曰:都没听懂。
问:那你报日期和开头听懂了吧。
曰:嗯呐,倒是听懂了。
问:这你不是就听懂了点嘛。到底哪部分没听懂。
曰:他一开始报新闻,我就跟不上了。
从这能看出来,这位小伙伴其实听懂了很多。听懂了AC男神在报日期,听懂了他开始和结束每一个故事,甚至听懂了绝大部分事件的大概。但是如果要他复述,却很难说一遍到底发生了什么。难道听英文广播没效果?
1其实,英文广播是一片经验丰富的野区。诸位刷野怪不顺,除了与方法有关外,之所以抓耳挠腮,大多因为心态崩了。不知道你有没有这种感受,明明卯足了劲才跟上听力速度,结果忽然出了一个新单词或一个新短语(或一个新缩写新人名地名etc.),你立时有一种被大招冲脸的错愕,然后就发现什么都听不懂了。其实你丧失的不是理解内容的能力,而是继续下去的勇气。
我们在用非母语接受信息的时候,往往高估了“听懂了”的难度。因为我们太适应汉语中每一个词每一句话都“听懂了”的感觉了。但是汉语是我们积累了数十年的语言,在词汇量以及熟练度都近乎满级的情况下,理解自然不成问题。
可是即便我们汉语“满级”,遇到生词的情况依旧不少见,但是我们却能听懂,这是为什么?就是因为我们对于材料整体的理解压倒了对于细节的不理解,举例说明:
当人问你全息技术到底是个什么技术,非专业的小伙伴们大概也说不出来。可是当新闻报道里提到了这个词,相信大家会在脑子里形成一个它是某种技术形式的概念,也就能继续听下去了。
因此,所谓的心态爆炸,很多的情况下是情绪在困扰我们,而非我们本身的语言能力。
2既然如此,提高对所听材料的理解度似乎就有方可循了,一个字——追。
迅速处理听不懂的个别部分,并紧追着材料展开的新内容。即便在一个句子上的理解不到位,有错误,甚至完全没有理解,当后续材料补充了更多信息,我们也可以对整段材料有一个较明确的理解,也就自然能“听懂了”。
然而还要注意的是,听力训练真正能够提高我们的,是对于积累的补充。这就需要我们解决那部分我们终究没听懂的部分。可这部分,我们怎么能来一个从不会到会的华丽转身呢?限于篇幅,我们在此先谈谈对于生词和新短语的积累。
3如果方法得当,我们通过听材料学习新单词可以是一个十分连贯的过程。
当在材料中我们听到一个陌生的单词或短语的时候,我们同时得到了它出现的语境,并对它的含义有了一个较准确的判断。那么接下来,我们就能通过对于读音的判断大概拼写出来并查字典找到这个新单词或短语的具体意思,最后将它记忆下来。
如果我们仔细观察,会发现这是最自然的语言习得方式,也是我们最初母语学习的最主要方法。这种习得方式的好处都很明显:
预先的词义猜测帮助加深单词印象,有助记忆;
清晰的上下文语境提供应用的参考。
这种方式积累下来的单词很容易自主地用出来,尤其是在口语中。这就是为什么对于有一定基础的同学们,听或看本土的英文节目是非常推荐的英语学习方法,因为已有的语言基础已经能帮我们建立对语境的更深理解。
好了,现在我们可以根据文章精神,做一个简单且可操作的方法总结,来帮助同学们更有效地通过听力练习学习英语:
在听英文材料时,没必要对于每一个陌生单词都过多纠结,而尽快通过语境大概推测词意并迅速接收接下来的材料;
我们应该练习通过单词的读音(我们听到的声音信息),而非拼写(我们看到的图像信息,即书面写出来的单词),来记忆单词的能力;
我们也应该培养通过读音推测单词的大概拼写,再利用资源(问人,手机的语音输入或app,字典等等)查到单词的准确意思的习惯。
在这里向大家介绍一个小工具WordWeb。作为该全英文字典app的资深用户,不得不叹服它对于误拼单词的猜测正确率简直高到爆,在加上它近义词反义词单词其它形式等等功能,以及Open Source的属性(作为前程序员表示:这才是做程序的态度啊亲),就解释了我为什么每次都要跪着查单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