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喜——在CY认识的朋友

春喜——在CY认识的朋友

       文/清风中的杰克 

最开始Bella带罗伯特去的工厂叫CY,是W公司的一个主要供应商,订单量基本上占到了W公司业务量的30%。在Bella离开以后,这里基本上就成了罗伯特的战场。之所以用战场来形容,是因为这里的订单搞得一塌糊涂,在Bella离开以后罗伯特花了整整一天时间才彻底搞清楚这个工厂总共有多少订单,出了多少货,哪些订单完成了没有出货,哪些订单正在生产,那些订单即将生产,还有那些样板正在生产。CY的老板是本地人,依靠之前的粗放式管理做起来的,其实工厂管理相当混乱,对产品质量也不重视,所以前工序流到下工序的产品经常返工,所以生产效率也很低。

刚开始的时候罗伯特对产品也不熟悉,但是他有自己的学习技巧,如果同一个产品或者工序有很多个工人在做,他就用比较的办法从中挑出最好的,督促改进。实在判断不了的,他就去请教工厂的技术师傅,基本都可以得到满意的回答。

CY对产品质量不重视,他就去最后的包装车间把关,有时站在流水线旁边随机检查N多个,迅速算出不良比例,找包装主管,要求仔细检查。也就是在这时,罗伯特认识了和蔼的包装主管------春喜。

刚开始春喜对罗伯特的挑剔也是持不配合态度,老是说Bella之前像这样的都可以出货的话来搪塞,不想返工,毕竟在CY这样的厂,采取的是计件工资,干得多工资就多,所以没有人愿意返工。可是自己又是个新手,对产品质量标准又拿不准,于是他就不厌其烦地在包装线上,挑了很多个具有代表性的产品放在一边,等公司的质量经理来CY的时候,请他当面确认是否可以接受,让春喜和CY的生产经理同时在场当面确认,然后就用照相机拍下所有不良,做成限度不良报告,打印出来给春喜。后来关于产品质量的判断问题,春喜就再也没有跟罗伯特讨价还价了。

其实春喜自己也知道,很多时候产品质量是很差,可毕竟工人要吃饭,如果在包装过程中挑出很多不良品,不但包装工人效率低工资少,就连前道工序的工人工资都要受影响,再说了自己要退前道工序货的阻力也很大,所以很多时候也不得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过得去就行了。所以罗伯特要用自己的观念去影响她和包装工人去改变。记得那时罗伯特问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如果你去买这个产品,像这样的你会要吗?如果你自己都不要,那你想花美元的老外会要吗?”说的那些工人欣悦诚服地挑出不良品修补或者返工。在几次大返工之后,罗伯特找春喜阐明了这样一个观点:“返工的产品,肯定没有一次性做出来得好。返工的话,等于一个产品做两次,肯定没有一次性做好的效率高,要想工人多赚钱,就要培养工人的自检意识。”春喜很同意罗伯特的观点,后来基本上在一款产品开始包装之前,她都会邀请我帮她检验30个,然后她再拿着我挑出来的不良品去给工人解释检查要点,后来就很少返工了。

最后的包装工序的品质总算得到控制了,在春喜的帮助下,我开始抓半成品的质量,并给工序车间QC做培训,教他们检验方法和技巧。我也不时地走来走去做抽查。就这样CY的产品质量得到了基本控制。

三个月以后,从管理层到工人我已经跟CY的上上下下很熟了,逐渐树立起了自己对产品质量的权威,当然这个权威是被欣悦诚服的接受,所以没有了扯皮推诿的事情,自然工作也就顺利了很多。

在接下来的半年,CY的产品基本都可以按时出货,产品质量也还可以,所以罗伯特在CY工作的也就轻松开心很多。可是好景不长,半年之后,罗伯特被调去负责据说品质和货期很差的NZ上班,尽管他对CY在工作关系中建立起来的良好关系有点不舍,可以不得不服从公司的安排。幸好,还有电话和QQ,可以经常联系,虽说大家都已经离开当时的工作岗位几年了,直到现在罗伯特还经常关注春喜的空间了解她的动态,也经常跟邓师傅打打电话。

你可能感兴趣的:(春喜——在CY认识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