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理关照下的阅读教学---读王荣生《阅读教学设计的要诀》

忘记这是第几次翻开这本书了。但其实每一次都没有读完。最初读的时候,感觉枯燥深奥,难以深入进去。勉强看完第一章就放下了。后来,设计课例或者研讨教学设计甚或写论文时,曾无数次翻阅这本书,当然也只看相应的章节。这些天,下了决心把这本书完整地读一遍。

掩卷回顾,也没什么难懂啊,为什么当初看不进去呢?大概我的阅读层次太低,有点理论高度的书籍就本能地排斥。其实真正静下心来梳理,王荣生教授的论述语言通俗浅易,针对阅读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从学理的角度进行阐释,给出解决的路径,并用名家的课例加以例证。这是一本值得一读再读的书---《阅读教学设计的要诀》。

这一遍的阅读,我听取静姐的建议,从后往前读。还别说,这样的阅读顺序不但能读进去,而且越读越有兴致。对于一线教师而言,第四章确是最实用的内容:按照文体,分类阐述散文、小说、诗歌、实用文章、文言文阅读教学设计的要诀。王荣生教授说,阅读教学的效益低下有许多原因,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缺乏甚至不顾学理。所谓学理,即原理和法则。对于阅读教学来说,文体不同,阅读方式和阅读方法就有所不同。通晓文体阅读的原理和法则,教学设计的重点和要点就明了于心了。而在具体的教学设计之前,关于阅读的相关知识、阅读教学的任务和路径、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确定应该是学理支撑。

先梳理几个常识性的概念。阅读是对某一种特定体式和特定文本的理解、解释、体验、感受。阅读的核心是理解,学习阅读其实质是学习如何与文本对话。理解有不同的层级、不同的表征、不同的语境、不同的指向。中学阶段的“学习阅读”,主要是语篇层级的理解,即在“篇章格局”的基础上,构建“情境模型”,不但理解在具体语境中的文章,而且要指向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对人生的认识和体验。简言之,要让学生通过阅读,见天地,见众生,见自我。阅读作品,抱着什么样的目的、持有什么样的姿态,称之为阅读取向。阅读主体决定阅读取向,学会用常态取向来阅读;阅读方法受制于文本体式,实用文章是“得其意可以忘其言”,而文学作品阅读则“品其言才能会其意”。阅读能力约等于阅读取向+阅读方法。

阅读教学面对的是课文,对于语文学科而言,课文不仅是学习材料,而且是学习对象。如此以来,阅读教学的任务可概括为两点:第一,丰富、扩展学生的生活经验,获得与课文相符合的理解和感受;第二,丰富、扩展学生的语文经验,学习与课文理解和感受向呼应的阅读行为,核心是阅读方法。相对应的,阅读教学的基本路径有三条:第一,唤起、补充学生的生活经验(借助背景介绍、实物展示、拓展性资源等);第二,指导学生学习新的阅读方法;第三,组织学生交流和分享语文经验(适用于学生有个性化理解的文本)。其中第二条是最主要的、形成阅读能力的途径,课堂教学中从两个方面着手:培养学生用合适的方式看待特定的文本;指导学生在这种文本中去看什么地方,从什么地方看出什么东西来。

如何处理课文?王荣生教授把语文教材分为五种类型:定篇、例文、样本、用件、引子。细读之,与君师傅的文本特质划分有类似之处,定篇就是主题型文本的处理方法,例文相当于语用型文本和写作型文本,样本与思辨型文本有某些相通之处,用件相当于跳板型文本,引子是指由节选引向长篇作品,由选篇引向整本书阅读,这个类型的课文君师傅也归入跳板型文本。两位老师对教材处理的理念是相通的,相对来说,我觉得君师傅的划分方法更具体更易学易操作。

弄懂以上学理基础,下面就进入到备课环节了。选择确定教学内容是语文学科独有的教学程式。了解学情是确定教学内容的依据。阅读教学教什么,叶圣陶先生有一段经典的论述

知识不能凭空得到,习惯不能凭空养成,必须有所凭借。那凭借就是国文教本。国文教本中排列着一篇篇的文章,使学生试着去理解,理解不了的由教师给予帮助(教师不教学生先自设法理解,而只是一篇篇讲给学生听,这并非最妥当的帮助);从这里,学生得到了阅读的知识。更使学生试着去揣摩它们,意念要怎样地结构和表达,才正确而精密,揣摩不出的,由教师帮助;从这里,学生得到了写作的知识。

由叶老的话可知,备课应该关注的地方是学生预习时“理解不了的”“揣摩不出的”。

怎么教?目前课堂存在两方面问题:1.教师“教的活动”结构完整,学生“学的活动”非常零散、没有结构。2.教师“教的活动”相对丰富、多样,学生“学的活动”非常呆板、单调。解决途径:转向以“学的活动”为基点:学生需要学什么,学生怎样学才好。使学生的“学”相对丰富、多样,使学生的“学”比较有结构、完整。教学流程应做到三方面:1.学生的“学的活动”有较充分的展开;2.学生的学习经验有较充分的表达与交流;3.班级的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共同的学习经验。

优秀的教师在备课时注重考虑三个方面:第一是教学的起点,对学生学情的估摸;第二是教学的终点,也就是这堂课要达成的课程目标;第三是从起点到终点的两到三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也就是“学的活动”。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讲”的价值,不是要学生听、记,而在于引发学生去更好、更充分地理解和感受课文。教师“问”的价值,也不是要学生“答”,而在于促使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促使学生去探究课文的意思和意味。

在读书的过程中,我时时反省自己的教学设计和课堂实践,教学内容的选择恰当吗?课堂流程中是以“学”为主吗?教学中学生“学”的丰富多样、结构完整吗?这些好像我都没有太注意啊。为什么名师的课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好的?原因就在于他们对学情的充分预估,把教学内容的确定性和生成性很好地统一起来了。

语文教学花费在阅读教学上的时间占绝大多数,可是教学效益却很微弱。“少慢差费”成了语文学科甩不掉的紧箍咒。如果能从学理的角度深入探索语文教学之道,也许,以后的路会走得更笃定自信些。王荣生教授的书一定要多读,常读!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理关照下的阅读教学---读王荣生《阅读教学设计的要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