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司库—阿难 第十章 佛陀般涅槃之后

【传记】佛法司库—阿难

第十章 佛陀般涅槃之后


安慰悲伤的在家弟子

阿难在偈颂中表达他在大师入灭后的情况:

吾之同伴已辞世,大师也已般涅槃。

今唯此谊堪能比:专注正念于身体。

老者如今已辞世,新人少能令我喜,

今日我独自禅修,如鸟翩翩入巢中。

在葬礼过后,阿难剩下的唯一责任,就是达到佛陀向他预言的究竟解脱。迦叶建议他住在末罗族与释迦族附近拘萨罗国的森林中,但当大家知道佛陀的侍者独自住在附近森林中时,访客便蜂拥而至。

在家弟子们对于佛陀、舍利弗与目犍连,以及他们公正与受爱戴的波斯匿王之死,感到非常难过,希望能得到阿难的慰藉;这四个人全都在同一年内死去。

阿难无论日夜,在村庄或森林中,都必须安慰这些在家弟子,始终无法独处。因此,住在森林里的一位天神,考虑到阿难的心灵进步,出现在他面前,给他以下的建议:

进入丛林树脚下,心存涅槃之想法,

精进禅修乔达摩!喧嚣于你又何干?

在天神的劝诫下,阿难心中又重新激起解脱的迫切感。

证得阿罗汉,诵出经藏

在此同时,大迦叶尊者决定召开僧伽会议以强化法与律。由于拘萨罗国的情势并不安全,会议将在阿阇世王的保护下,于王舍城举行。有五百位比丘参加,其中只有阿难不是阿罗汉。由于阿难通晓佛陀绝大多数的开示,因此会议少不了他。

当会议的日期愈来愈接近时,阿那律尊者建议,阿难只能在漏尽并证得阿罗汉果的情况下才能参加。阿那律知道这种企图心的力量,它具有激励的作用。

当阿难听到这个严格的规定时,他决定要尽一切力量证入涅槃。他彻夜修习四念处,不断地重复打坐、经行、打坐……黎明时,在经过一整夜的努力后,正准备躺下来,就在他抬起脚,头尚未接触枕头之际,心彻底解脱了一切烦恼。

会议开始那天,特地为他保留了一个座位,希望他会成功。其他比丘都入座后不久,阿难透过神通力凌空而至,坐在位子上。当阿那律与迦叶看见这情景时,知道他已达成目标,于是对他表达由衷的欢喜,然后宣布会议开始。

会议期间,迦叶问持律者优波离关于每一条戒与它的缘起,由此率先诵出律藏。下一个议程是教法,迦叶先问阿难关于最长的开示,而集成《长部》,然后是其他各部。

阿难的过失

在诵出法与律之后,阿难提到佛陀最后遗留要他去处理的那些事。

他告诉大众,世尊已允许舍弃微细戒。长老比丘们无法同意所谓“微细戒”的意思,因此迦叶高声说:“如果现在僧伽开始舍弃戒律,在家人会说世尊才刚入灭,我们就变得松弛了。由于并不知道佛陀所指的是哪几条戒,因此最好不要舍弃任何一条,如此我们才能确定并未违背佛陀的意愿。”于是就这么做成决定。

首先,长老比丘们举发阿难的过失,因为他并未问明微细戒的意思,他应忏悔这个恶作①。

第二,他被举发脚先踏在佛陀的衣上,才为佛陀缝衣②。他回答自己对佛陀绝无丝毫不敬之意,但如果尊者们认为这是恶作,他愿意承认。

第三,他被批评允许女人先礼敬佛陀的遗体。他回答在葬礼时,他考虑到要让女众在天黑前回家,因此才会让她们先行礼敬。但对此他也会接受长老们的裁定。

比丘们举发阿难的第四项过失是,他并未请佛住世一劫。阿难辩称当时自己是受到魔罗的迷惑,因此无法为其行负责,否则怎么可能不作这样的请求呢?阿难面对这些举发时的表现足为模范,虽然他自己看不到任何恶作,该说的事实他也都有说明,但仍服从其他长老们的裁定。

转达佛陀对阐那的惩罚

随后,阿难转告佛陀入灭前交代他的第二件事,加重惩罚阐那比丘。长老们请阿难自己去对阐那说明这个决定,阿难抗议说阐那是个凶恶之徒,长老们建议他带一些人同去。于是,他带领一群人到阐那居住的憍赏弥,通知他佛陀最后的遗训,他被宣布为“僧团中的死人”③。

佛陀曾对驯马师只尸解释这个惩罚。他会使用它来对付桀骜不驯的比丘,因为他们的行为无法透过规劝与惩戒而改正。凡是无法以此方式调伏的比丘,都会被认为是僧团中的死人:无论他做什么,都没有人会和他说话。

当阐那听到这个说法时,他因过度惊骇而昏倒,恢复意识之后,他感到非常羞愧,世尊竟将对人孤惩罚,当作对僧团的最后教导。这激励他尽最大努力精进修行,结果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证得阿罗汉果。

由此可以看出,这惩罚是佛陀为了阐那比丘的利乐所作的最后慈悲之举,即使在佛陀入灭后依然有效。阐那成为圣者之后去找阿难,恳求他撤销惩罚,阿难回答,一旦他达到漏尽解脱,惩罚就已自动失效了。

僧团的第二领导者

在佛陀般涅槃之后,最受尊敬的弟子──大迦叶尊者便接手僧团的指导工作。然而,他的地位既不像佛陀般是皈依对象,也不是教主,而只是比丘当中最权威与最受尊敬者。他的作用,简单来说,就是遵守法与律的表率。

对于僧团的一切问题,所有人都请大迦叶裁决,他就这样成为僧团的上首长老。阿难在他之后,成为第二领导长老、第二受尊敬的圣者,负责照顾僧团。在他已成为比丘四十多年后,又比佛陀多活了四十年。在他担任佛陀个人侍者二十五年之后,他成为第一阿罗汉的时间也差不多一样长。

在佛陀般涅槃后一百年的第二次结集时,阿难的个人弟子还活着,他是位非常老的比丘,名为萨婆迦眉,据说他在僧团的时间长达一百二十年。

阿难入灭

当阿难一百二十岁时,他自知时日无多,便从王舍城游行前往吠舍离,就像大师所做的一样。当摩揭陀与吠舍离的国王听到阿难即将入灭的消息时,就分别从两地赶来向他道别。

为了对双方都公平起见,阿难所选择的死法维持他一贯和善的本质:他以神通力升到空中,以三昧火④烧尽身体。然后,舍利被平分与建塔纪念。

在他去世后,负责藏经后续编修的长老们,增加了三个偈颂到《长老偈》里他的选集中:

具多闻之持法者,大觉宝藏守护者,

世间之眼阿难陀,已达究竟涅槃果。

具多闻之持法者,大觉宝藏守护者,

世间之眼阿难陀,驱除漆黑暗夜者。

多闻强记之觉者,记忆敏锐且坚定,

传承正法之长老,阿难陀是大宝库。


译注

①恶作:音译为“突吉罗”,指与身、口有关的微细恶行,是戒律中最轻等级的违犯。

②当时没有人相助,恰逢风吹衣起,所以踏在脚上。这一事实,在经律中,还没有找到出处。

③佛陀默摈阐那,是因为他了解再也没有别的方法能调伏阐那。此外,也是为了保护其他僧众不受精神压迫之苦。所以,从“法”的角度来看,默摈阐那就如同杀了他一样。

④三昧火:三昧是正定,定有水、火种种不同。身体发出火焰的三昧,称为“火界三昧”、“入定”,有火葬尸骸之意。(完)

(摘自《佛陀的圣弟子传2》何慕斯·海克撰)

你可能感兴趣的:(佛法司库—阿难 第十章 佛陀般涅槃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