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伯拉罕的两个使命——创世记12章1-3节

引言

创世记12章1-3节是圣经救赎史中非常关键的一个转捩点。
自从亚当夏娃堕落之后,罪的惯性就植入了人类心中。亚当的儿子该隐被罪辖制,杀了同胞兄弟亚伯(创世记4章8节),被神赶出伊甸(意为“快乐”)放逐到挪得(意为“流浪”)之地(创世记4章16节),寓意是告诫他,犯罪的后果是与神隔绝,在无快乐之地流浪,或许他受尽流浪之苦,就能像新约中那个浪子一样回头来找慈父。谁知该隐悖逆到底,不思回头,在挪得之地造了一座城,并以儿子的名字以诺命名这城(创世记4章17节),让子孙们也代代承袭他的悖逆。到了拉麦,不仅娶了两个妻,而且说出要报复七十七倍的狠毒话语来(创世记4章24节)。人的罪恶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堕落得越来越快。最终,全地充满了罪恶和暴力(创世记6章5节、11-12节)。神不得不用洪水来洁净大地,只留挪亚一家(创世记6-9章)。但不久之后,挪亚的后代照样聚集在巴别,违抗神的命令,妄想用人力建造属世之城,与上帝分庭抗礼,要在地上传扬他们的名字(创世记11章4节)。他们甚至要建塔直通天堂。上帝只好变乱他们的语言,让他们无法再合力造塔,否则凭他们当时那种建筑材料和技术(砖和石漆,见创世记11章3节),建不了多久就会塌下来把他们全压死。上帝让他们分散在全地各处,形成众多族群。这是上帝对人类叛逆的审判。同时也是出于怜悯,让他们因此得以存活繁衍,不至于自取灭亡。
至此,圣经显明无论是在大洪水的审判之前还是之后,罪人总想做同样的事情,就是在咒诅流浪之地,建造悖逆自主之城,不思悔改归向神。这就是属世之城。顽梗的罪性使人类对审判无动于衷。所以地狱是罪人自己甘心乐意一头扎进去,喊也喊不回,拦也拦不住的。上帝之城只能由上帝亲手建造。神对亚伯拉罕的拣选和呼召,就是上帝开始实施祂自己的造城计划。
亚伯拉罕是不是天生就敬虔事奉耶和华呢?不是的!约书亚书24章2节就说了,古时亚伯拉罕住在大河那边,事奉别的神。他和普世的罪人没什么两样!他没有天生寻求真神的心。是荣耀的神主动向亚伯拉罕显现(使徒行传7章2节)。

两个命令

在创世记12章1-3节神对亚伯拉罕(当时还叫亚伯兰)讲的话中,我们可以根据两个祈使语气的动词,就是两个命令,把这段话分成两段。在我学习希伯来文之前,从来不会注意到这里包含了两个命令。因为中文没有动词形态变化,缺少明显的语法线索。偏偏这第二个命令被人为地划分在第2节的末尾,更容易让人忽略这原来是一个命令。


亚伯拉罕的两个使命——创世记12章1-3节_第1张图片
Gen 12_1-3.png

以上是创世记12章1-4节的希伯来原文和我的翻译。这四节经文,用颜色分成三个区块,中间红色区块是神对亚伯兰说的话。前后两个区块是叙事,分别讲述神对亚伯兰说话和亚伯兰如何回应。
希伯来文动词字体标为红色的(לֶךְ “走”和וֶהְיֵ֖ה “也要成为”),是表示命令的祈使语气。动词字体标为蓝色的(2a אֶֽעֶשְׂךָ֙ “我必让你成为”,2b אֲבָ֣רֶכְךָ֔ “我必赐福给你”,2c אֲגַדְּלָ֖ה “我必使……为大”,3a אֲבָֽרֲכָה֙ “我必赐福”,3b אָאֹ֑ר “我必咒诅”, 3c נִבְרְכ֣וּ “要蒙福,”这是个被动语态,常称为“神圣被动语态”,表示这个行为是由神作出的,而动词的主语是承受者),是表示神将要做的事。
可以看到,每一个命令后面都跟着三个动词,就是神要成就的应许。也就是说,神对亚伯拉罕的应许是有条件的。条件就是那两个祈使语气的命令(“要走”和“要成为祝福”)。只有听从神的命令,完成所交代的使命,下面相应的应许才会成就。
这里有个问题,在这段话里,先遵从命令后实现应许的顺序是不是说明,至少在旧约里面,人要靠行为称义?人要靠行为来赚得神的应许?这其中的因果关系要搞清楚。比如你有个还在学走路的小孩,你手里拿了一个新买的玩具,对他说:“宝宝,你自己走到我这里来,这个玩具就给你。”他果真蹒跚走到你面前了,你就很高兴地把玩具给他。他的“走”这个行为能创造出这个玩具来吗?不能。“走”并不是这个玩具的创造因。宝宝不会自己制造玩具,也不会赚钱买玩具。这一切的原因在于你对宝宝的爱。你本来就要把玩具给他,同时你也希望他健康成长,快点学会走路,就把这玩具当作奖赏,鼓励他学走路。所以“命令-应许”这样的模式本身就是在爱的关系里的。爱的关系是先决条件。而罪人与神的关系,只能是神先选择爱你,先无条件地把你带入爱的关系中,然后才会给你命令和应许,一步一步带领你成长。无条件地爱,就是神的恩典。就像耶稣命令一个瘫子起来走路(例:马可福音2章),并不是因为这个瘫子先遵从了“走”的命令才被治愈,而是先被耶稣赦罪、治愈了,才有能力听从耶稣的命令。这里亚伯拉罕也是同样的情况,在他还没离开家乡的时候,“荣耀的神”就向他显现,他的心眼被打开,石心换成了肉心,才有可能被神的荣耀所吸引。
我们先来看亚伯拉罕如何完成第一个命令,“走”。
12章第4节中高亮的那个动词(וַיֵּ֣לֶךְ “就去了”),是亚伯兰听到神的吩咐以后马上做出的行动。对于当时七十五岁的亚伯拉罕来说,要离开本地本族本家去一个陌生的地方,很不容易的。“走”的命令后面跟着三个“离开”。“离开你自己的地方,”意味着要放弃原有的生活方式,要去过漂泊不定的生活。“离开你的亲族,”就是你的亲戚朋友,要割舍很多友情。“离开你的父家,”更要割舍骨肉之亲的亲情。到那个陌生的地方,举目无亲,没有别的依靠了。这时只能依靠神。神要一路“指示”(12:1f)亚伯拉罕。
亚伯拉罕时代的迦南地,就是现在的巴勒斯坦一带,自古以来就是个江湖险恶的地方。第12章的后半段,亚伯拉罕逃荒到埃及时,会害怕埃及人为夺他美貌的妻子而把他杀了。第13章13节交代当时的所多玛人是罪大恶极的。第14章中诸王混战的场面很可怕,罗得也无端地被掳走了。还有第19章描写的所多玛人的邪恶癖好,等等。
但是神的荣耀和祂的应许在亚伯拉罕看来比这些危险和困难都更有吸引力。神是亚伯拉罕的“盾牌(מָגֵן)”(15章1节),而正是这盾牌(מָגֵן)把敌人交(מגן)在了亚伯拉罕手中(14章20节)。整个亚伯拉罕的故事,每一步都离不开神的带领和守护。例如,在亚伯拉罕派管家给以撒找媳妇的24章中,耶和华赐道路通达(צלח דֶּרֶךְ)这样的短语就重要了四次,是这一章的主题短语。

神实现应许

再来看神应许要做的事,第一件就是“让你成为大国。”而11章30节还刚刚说了亚伯拉罕的妻子撒莱不能生育,没有孩子!亚伯拉罕信心再大,也没有一开始就相信自己和撒莱还能生孩子。15章2节中,亚伯拉罕那时以为他的管家以利以谢会承受他的家业,成为大国。但神否定了他这个猜测,说一定是亚伯拉罕亲生的。然后第16章亚伯拉罕和撒莱两个人就合计,是不是可以借鸡生蛋,让婢女夏甲来生个儿子。到了第17章,神也否认了他们的馊主意,明确地说,是亚伯拉罕和发妻撒莱亲生的。那时亚伯拉罕已经九十九岁了,撒莱的月经早就停了(创世记18章11节)。他们听了还因为不信而偷笑。亚伯拉罕一百岁时,妻子终于给他生了神所应许给他的儿子以撒(创世记21章5节)。但好景不长,在22章一开始,神就又命令亚伯拉罕把这好不容易得来的儿子以撒杀了烧了当作燔祭。幸好,这只是神的一个试验。祂另外预备了一只羊来给亚伯拉罕献祭。这一系列的波折,在人看来是不可能的,神却一步一步实现了。这是要亚伯拉罕相信,也让圣经读者相信,神给亚伯拉罕的应许,不是亚伯拉罕自己的白日梦,而是永活的真神所给的应许。无论是亚伯拉罕,和圣经中其他的信心英雄们,还是世界上从古到今的许多信徒,都经历过神的奇妙带领,见证过神的大能大爱,信心逐步坚定。

神的启示与人的认知

这就涉及认识论的问题了。人凭什么相信有神?知识分为两种,有关于经验世界的,也有关于超验世界的。神是超验的存在,关于神的知识是超乎人的经验范围的。科学发展到今天已经生动地展示,人在经验世界里,可以通过观察-假设-预测-验证这一系列实证方法来获得对经验世界的认识,掌握客观规律,并利用这些规律极大地改变人类的生活。但这种基于经验的实证方法只能发现经验世界的规律,如何才能获得超验世界的知识呢?相对于超验世界,人类是一群被捆在经验洞穴中的囚徒,无法回头探视洞外的情形,甚至不知道洞外还有广阔的天地。关于超验世界的知识只能来自超验世界的主动启示。这种启示往往是先有个别蒙拣选的人通过很个人的体验而获得。像亚伯拉罕这样,听到神对他说话。那么一个人如何判所听到的是不是自己的幻觉或妄想呢?真神的启示会给人一些可验证的凭据。借用科学哲学的话说,就是提供了可证伪的预测。如果一个预测看起来越不可能实现(就是越容易被证伪),那么当预测竟然得以应验之时,这个预测就越不可能是来自个人的幻想,而可能是真实的启示。
圣经的历史就是这样一部启示与验证的历史。在历史上,真神不是只启示给某一个人,让别人无法分辨到底是不是这个人的颠倒妄想,而是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给不同时代众多的人启示和应验。一个又一个不可思议的应许在一个又一个活生生的人身上得着应验,并记在圣经之中,我们就有了许多的见证,如云彩一般围绕着我们(希伯来书12章1节)。所有这些见证都在告诉我们,这位启示真理的神,是怎样一位神,祂有什么样的性情,有什么样的能力,有什么样的计划,而人应该如何回应。圣经中的这些见证人虽然在时间上跨越几千年,空间上跨越欧亚非三大洲,所得到的启示却是高度和谐统一。
圣经启示与应验的高潮就体现在耶稣的复活上。古老的旧约圣经早就预言有这样一位救主,要为罪人死,又要为罪人复活。耶稣自己也多次向门徒预言自己的死和复活。只是门徒当时无法理解。死人复活是最不可能实现的,也是最容易被证伪的——只要把尸体公之于众,复活的谣言不攻自破。但是,那个空荡荡的坟墓和众多的目击者都在宣告,证伪耶稣复活的努力都失败了!复活的耶稣与门徒们说话,同吃同喝,有些门徒甚至亲手摸过祂的伤痕,又有五百人一同看见祂(哥林多前书15章3-8节)。自古以来众多先知的预言应验了!这些亲自见证耶稣复活的门徒,从怀疑到坚定,从怯懦逃避到视死如归,放胆传扬主复活的大好消息。正因为他们的真实见证,基督信仰才传遍世界,直到今天。
2世纪著名的教父特土良有句名言:

“上帝的儿子死了,这是十分可信的,因为无理性;祂被埋葬,又复活,这是确实的,因为是不可能的。”

从事执业律师的特土良深知个中逻辑的关键所在。
但是罪人的心比石头还硬,哪怕是铁证如山的事实摆在眼前,往往也是不愿相信的。所以要让罪人相信,光靠客观的事实还是不够,还需要赐智慧的圣灵亲自在人心中作工,把那比石头还硬的心换成柔软的心,并打开心中属灵的眼睛。所以一个人能信神,这本身就是一个神迹。而我之所以相信圣经的真理,不仅因为它有历史的真实性,也是因为神在我个人的生命中有真实的见证。这也是无数基督徒在生命中的真实经历。这种信念是经由上帝所展现的客观事实和祂在我个人心中所赐主观体验完美结合而产生出来的。这才是我所认定的真神的启示。

亚伯拉罕所完成的使命

七老八十的人还要离开本地到江湖险恶的远方去,虽然很不容易,但毕竟是亚伯拉罕还是做到了。神后来再给他几个考验,他也都凭着信心和顺服,通过了。于是在后来的经文中,耶和华就常常提起自己对亚伯拉罕的应许。最终,亚伯拉罕的后裔真的蒙神祝福,经过四百多年,繁衍成了一个人数众多的大族,就是以色列人。他们在埃及沦为奴隶,受埃及法老的欺压和打压。于是神用大能的膀臂,降十灾,开红海,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来到西奈旷野。神就对他们说:

“我向埃及人所行的,你们都看见了;也看见了我怎样像鹰一样把你们背在翅膀上,带领你们到我这里来。现在你们若是实在听我的话,遵守我的约,你们就必在万民中作属我的产业,因为全地都是我的。你们要归我作祭司的国度,为圣洁的国民”(出埃及记19章4-6节)

在这里神清楚地说明,祂给亚伯拉罕应许的那个伟大国度,指的是成为祭司的国度、圣洁的国民。
在那四十年后,以色列人将要真正进入所应许的迦南地之前,摩西在摩押旷野跟全体以色列人重申:

“看哪,我照着耶和华我的 神吩咐我的,把律例和典章教训你们,好让你们在将要进去得为业的地上遵行。所以你们要谨守遵行,因为在万民的眼中看来,这就是你们的智慧和聪明;他们一听见这一切律例,就必定说:‘这大国的人真是有智慧,有聪明啊。’哪一个大国的人有神与他们这样亲近,像耶和华我们的 神,在我们每次呼求他的时候,与我们亲近一样呢?又哪一个大国有这样公义的律例和典章,像我今日在你面前颁布的这一切律法呢?”(申命记4章5-8节)

随后,以色列人真的得了神所应许的迦南地为产业。亚伯拉罕的子孙中一位杰出的王者大卫尤其得神喜悦。神对大卫应许说:

“我要使你安享太平,不受你所有的仇敌侵扰。耶和华向你宣告,耶和华要亲自为你建立一个朝代。到了你的寿数满足,你与你的列祖一起长眠的时候,我必兴起你亲生的后裔接替你,并且我要坚固他的国。他必为我的名建造一座殿宇,我要永远坚固他的国位。我要作他的父亲,他要作我的儿子,他若是犯了罪,我要用人的刑杖、用世人的鞭子纠正他。但我的慈爱必不离开他,像离开在你面前的扫罗一样。你的家和你的王国,也必在我 的面前永远坚定,你的王位也必永远坚立。”(撒母耳记下7章11-16节)

亚伯拉罕完成了第一个使命,神也信实地成就了祂的应许。

没有人能完成的使命

但耶和华神给亚伯拉罕的第二个命令“要成为别人的祝福”就没那么容易了。事实上创世记12章后半段就讲亚伯拉罕到埃及逃荒,因为自己的软弱怕死,让妻子撒拉替他说谎,差点给自己的妻子和埃及法老带来极大的恶果。第二次到亚比米勒王那里的时候,也是犯同样的错误。虽然这两次他都给自己和别人带来灾祸,神却让灾祸转成对亚伯拉罕的祝福,两次都让他满载而归。
创世记18章中,他为所多玛求情,也没能成功,所多玛照样遭到可怕的覆灭。这固然是因为所多玛自己的罪恶,但关键还是亚伯拉罕自身没有替罪代赎的能力。作为一个蒙恩的罪人,亚伯拉罕自己也需要神的饶恕,需要一个完全公义的人来替他赎罪。从亚伯拉罕开始,直到整部旧约结束,都找不到这样一个人来完成这个使命。甚至,以色列人得了迦南地为业以后,很快忘记了他们的神,背弃了祂的约。他们不是圣洁的国民,担当不了为万国万民作祭司的职责。
难道神的计划又失败了吗?不。这只是神要让世人看到,罪的权势对人的辖制有多可怕,没有人能挣脱。要让人认识罪到底是什么。而要认识罪要从认识神开始。神的本质是什么?为什么祂总是跟罪过不去?
使徒约翰说:

没有爱心的,就不认识神,因为神就是爱。(约翰一书4章8节)

神就是爱!那祂爱谁呢?祂是不是需要爱的对象呢?神不需要在祂以外寻找爱的对象,三位一体就是完美的爱的共同体。圣父、圣子、圣灵互相之间享受着无限的爱和满足。在所有关于三位一体的类比中,我最喜欢约拿单・爱德华兹的心理学模型。人既然是神的形像,就可以用人的心理功能来类比神的本质。一个人总是对自己有一定的认识,只是我们不是全知的,对自己的认识也不全面。但神是全知的,祂对自己的认识也是完全的,而且神是灵,没的形体的质碍,所以对自己的认识就是“复制”了一个完整的自己,有着完全一样的属性。这就是父神在永恒里“生”了圣子。所以圣子就是神对自己全备的知识,也就是约翰福音开宗明义所说的那个“道”。而神完全地爱着自己的荣耀属性。这种爱的意志也是如此的完全,从而也“复制”出了一个完全自己。这就是圣灵,在永恒里从父和子而“出”。所以圣灵就是神对自己无尽的爱,也就是使徒约翰在这里所说的“爱”。神是一种最单纯的存在,祂不可能再分解成更小的成分或部分。所以我们不能说上帝是由父、子、灵三部分组成。而是说上帝本身就拥有对自己的全备知识和对自己完全的爱。就像一个人,也是同时拥有对自己的知识和爱,只是不可能像神那样地全备和完全。所以神是独一的,却也是三个位格。这三个位格是有区别的,但也是不可分离的。正如你也不可能把你对自己的爱和知识从你身上剥离出来。所以“神就是爱”这句话,可以写成这样的公式:

神 = 神(父)爱(灵)自己(子)

爱就是至善的道德原则。上帝本身就是道德原则。上帝与善是不可剥离的。在神之外就没有道德原则可言。上帝这种爱的意志就是神圣洁的本质。神爱着自己这种爱的本质,就是神爱圣洁。这爱包含了至高无限的喜乐,所以爱也是也是幸福的至高原则。上帝喜欢让这样的爱向外辐射、传递或扩散,让受造物也享受这样的爱。
当神开始创造的时候,受造物和神之间有着最本质的区别。神是“自己里面有生命,”(约翰福音5章26节)是完全自主、自足、自由的。受造物却不是自足的,必须依靠神的维系和护理。受造物有两种,一种是没有自主意志,完全服从于神的意志的,这就是自然界及动植物,它们不可能犯罪。另一种受造物是有一定的自主意志,能根据自己的喜好做出反应的,这就是神根据自己的形像所造的人。例如亚当第一眼看见夏娃,就会做出爱的反应,高兴地唱起情歌来:“这是我骨中的骨,肉中的肉……”(创世记2章23节)当人有爱神的心,意志从这里出发做出反应的时候,这个人就是善的,圣洁的。而一旦没有了爱神的心,善就缺位了,失去了圣洁。神并不会创造恶,恶只是善的不存在。就是像黑暗没有实体,只是光的不存在。善一旦缺位,人的心就会寻出各种“巧计”来(传道书7章29节),这些“巧计”就是各种邪恶。没有了爱神的心,就生出各种恶来。不管行为多么漂亮,只要不是从爱神的心发出的,就都是罪,都是恶。
神就是善,离开了神就没有善。同时,神就是生命,离开了神就没有生命。离开神去寻找善恶知识,这本身就是对神的背离,就是恶。一个“自己里面没有生命”的受造物,却背离生命之源去另找什么善恶知识,结果除了死,还能有什么好下场?亚当和夏娃当初在伊甸园就是犯了这个致命的错误!人类始祖的这个错误除了给自己造成死亡的结局,还在人性中遗留下了一种背离神的惯性。
打个比方,大家都不会觉察到甚至都不会意识到,我们所在的地球在快速地转动,赤道地面以每秒466米的速度在飞速运动。这个速度和一般的子弹飞行速度差不多。换算成一天24小时就是“坐地日行八万里。”而声波的速度也不过3百多米每秒。所以我们每个人其实相当于坐在一架超音速飞机上或子弹头列车上。而我们竟浑然不觉!因为我们在就在这种速度里出生的,生来就带着这样的速度,周围的一切也是跟我们一样的速度运动着。想像一下,如果地球突然停止转动,我们就会被巨大的惯性甩出去,以超音速“飞行”,直到撞上什么东西,被摔得粉身碎骨。我们生来就在罪的惯性中,周围的人也都跟我们一样,所以我们通常不会觉得自己是个罪人。
就像牛顿力学的惯性定律一样,如果没有外来的力量,一个物体是不会自己改变运动的速度和方向的。人的心从亚当犯罪后就被罪的惯性所支配。这就是保罗在罗马书中说的那个“罪的律”。这时,就需要有外力干预来让这个按照惯性运动的物体改变速度或方向。这个外力只能来自受造界之外,也就是造物主自己。

天上的“走”使命

于是我们仿佛听见天上的父神对子说:“走,离开你的父家,到那个充满罪恶的地方去。我要让你成为大国……地上的万族都要因你而蒙福。”
于是,我们就听到一首歌:

他本来有 神的形象,却不坚持自己与 神平等的地位,反而倒空自己,取了奴仆的形象,成为人的样式;既然有人的样子,就自甘卑微,顺服至死,而且死在十字架上。(腓立比书2章6-8节)

他做了最伟大的穿越旅行,从那自有永有的众光之所,把自己从超越时空的无限缩小成血肉之躯的有限,穿上自己创造的人的形体,来到自己创造的地球,降生在卑微的马槽里,成为亚当的子孙,亚伯拉罕的子孙,大卫的子孙,来完成祖辈们没能完成的使命。
既有了人性,就有了人的“自主”意志,就不再像在“父家”三位一体中,三个位格的意志永远同步。他就跟我们人类完全一样,会饥会渴,会病会痛,会根据心的喜好做出反应。于是魔鬼看见机会来了,就来诱惑他,希望他的人性意志也背离神的意志,那魔鬼就大获全胜了。耶稣战胜诱惑,不是靠着神的大能大力来摧毁魔鬼,而是单单凭着一颗全然爱神的心,也就是祂的圣洁属性,来战胜这些诱惑(参见拙文末后的亚当受试探)。在耶稣被出卖逮捕的那个晚上,他在客西马尼园里,人性的意志就充满了挣扎,但还是爱神的心胜过了人性的软弱和惊惶:

“阿爸、父啊,你凡事都能作,求你叫这杯离开我。但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旨意。”(马可福音14章36节)

这句祷告词中可以看出耶稣有着和人一样,不一定与神的旨意同步的意志。“但不要照我的意思”就是耶稣抵挡住了人性意志中背离神的倾向性,让人性意志与神性意志保持一致。这是只有人性和神性完美地统一在耶稣一个位格上才能做到的。他所要面对的压力,不只是一己之身的痛苦,更是亚当犯罪以来人类所欠的罪债和至今无人能抵挡的罪的惯性,全压在他这么一个有限的躯体上。这时耶稣的肉体成了圣洁与罪恶大决战的沙场。细心的路加医生在记录这个情景时,还特地描述了一个细节:

耶稣极其伤痛,祷告更加恳切,汗珠如大血点滴在地上。(路加福音22章44节)

而能够战胜这么大压力的,只是一颗赤子般爱神的心!在他里面人性的意志,靠着爱神的力量,完全与神的意志对齐,用顺服至死来战胜罪的权势。然后耶稣乘胜追击,借着复活,从而战胜死亡的权势。这样的胜利只有道成肉身的神子才可能做到。当他从坟墓里荣耀复活的时候,神造人的完整制作工序才最终宣告完成。神照着自己的形像造人,只有耶稣才是神本体的真像(希伯来书1章3节),是神在第二次的创造大工中创造的第一个真人,正如第一次创造时的亚当。上帝之城的房角石由此奠定。第一个亚当的妻子夏娃从第一亚当的肋旁而出。第二个亚当的妻子——教会也从第二亚当肋旁的伤口而出。
因着耶稣这样的争战与代赎,耶和华对大地的咒诅才能消除,也就是地(הַאֲדָמָה)上的万族因此而蒙福。这个咒诅是亚当犯罪后耶和华施加给大地(הַאֲדָמָה)的:“地(הַאֲדָמָה)就必因你的缘故受咒诅”(创世记3章17节)。该隐杀了兄弟后,耶和华又说“现在你要从这地(הַאֲדָמָה)受咒诅。”(创世记4章11节)挪亚的父亲拉麦给儿子起名的时候就说:“这儿子必使我们从地上的操作和手中的劳苦得着安慰,因为耶和华曾经咒诅这地(הַאֲדָמָה)。”(创世记6章29节)看到没有,这几处经文用的都是הַאֲדָמָה(adamah)。第一个亚当(הַאָדָם adam)就是来自这个土地(הַאֲדָמָה adamah)(创世记2章7节),死的时候也是归于这个土地(הַאֲדָמָה)(创世记3章19节)。
亚当所出自的那个地土,是因他犯罪受咒诅的地土,是人类命终所归回的那个地土,是世上万族所居住生存的地土,也是末后的亚当耶稣用自己的宝血解除咒诅的那个地土。

我们的使命

那亚伯拉罕的这两个使命跟我们有关系呢?既然基督都已经完成了这些使命,我也接受了祂的祝福,那我就可以我行我素,等着时间一到,坐上天堂直通车,做祂的新娘咯?
还记得上面那个我们生来就在超音速飞行的比方吗?比这个更惊人的现实是,我们是在罪孽里生的(诗篇51:5),生来就在飞速开往地狱的“亚当号”子弹列车上。而且和被动运动最大的不同是,在罪的惯性中我们的每个心思意念都是按着我们自己的意愿主动地悖逆神。而因为在这种惯性中,自己还不觉得悖逆。就算觉察到,自己也没有力量停下来。当耶稣把这个列车改成“基督号”,调头转向天国的时候,我们就会强烈地感受到原先罪的惯性,我们全身都会感受到惯性带来的巨大压力,因此会不由自主地努力朝相反方向收缩肌肉以抵抗这种压力。我们千万不要天真地以为是我们肌肉的收缩力量让列车扭转了方向。但如果没有看到这种努力和挣扎,就说明自己所坐的列车并没有改变速度和方向,可能还是在飞速平稳地驶向地狱的“亚当号”上。
同样地,对于整个人类历史来说,在基督的第一次降临赎罪和第二次降临审判之间,是一个新旧天地转换的过渡期,就是历史的列车在调头转向的过程中。对于一个被拣选重生到基督里的人,在世上从信主到归天的这段生命历程中,也必定会经历生命的剧变,包括对罪的惯性有切身的体会,会努力和这种惯性争战。我们会为自己悖逆神而难过,希望学会如何爱和顺服。这就是治死“老我”的成圣过程。我们正离开罪的“老家”,奔向圣洁的新家。我们要离开原来的“舒适区”,走向那我们还不曾到过的应许之地。
因为我们在基督号列车里,全人也有了朝向天国的运动方向,和罪的方向正好相反。以前我们以自己的利益为至宝,自私、悖逆。现在我们以神的荣耀为至宝,渴慕神的圣洁。因为我们在基督里,身上也带了基督的馨香之气。在亚当里,死亡的恶臭就是自私自傲。在基督里,生命的馨香就是舍己爱人。因着基督,我们也成了别人的祝福。

耶稣进前来,对他们说:“天上地下所有的权柄都赐给我了。所以,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凡我所吩咐你们的,都教训他们遵守,我就常(πάσας τὰς ἡμέρας直译为“在所有日子里”)与你们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 (马太福音28章18-20节)

因着基督离开天上圣洁荣耀的父家,所以我们才能离开地上罪恶败坏的父家。因着基督已经成为祝福,我们才能把祂的祝福传到地极。这就是基督赐予我们的“走”和“祝福”大使命。因着基督,我们也都成了亚伯拉罕的属灵子孙,接着他完成荣耀的使命。基督说祂“在所有日子里”与我们同在,正因为我们就在“基督号”天国列车里。

你可能感兴趣的:(亚伯拉罕的两个使命——创世记12章1-3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