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过岁月这只无形的“手”,“读活”唐诗宋词里的时间生活

穿过岁月这只无形的“手”,“读活”唐诗宋词里的时间生活_第1张图片
《中国诗词大会》第一季背景图

以上这张唯美的图片,对于喜欢文化类节目的朋友来说并不陌生,对,这就是近年来,超级火爆的央视首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第一季的节目背板图画,该档节目由美丽大方、犹如从古画当中走出来的知性而婉约的董卿主持,波光粼粼的“海上明月图”让人不由自主的跟着她所主持的节目去“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去寻访古诗词里的那曾经逝去的岁月,借此重温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我们的身心。


穿过岁月这只无形的“手”,“读活”唐诗宋词里的时间生活_第2张图片
《经典咏流传》经典画面

看着这一扇又一扇以门为背景的图片,配上古诗词句和“诗仙”李白的背影,《经典咏流传》引领着我们走进古典诗词和音乐融合的世界里,经典传唱,传承经典,经典的诗歌同样也是一首经典的音乐,譬如宋代大诗人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就被我们后人谱曲之后成为了音乐中的经典传唱之佳作——《但愿人长久》。

后辈对前人经典如此追捧乃至深入研究,这既是文化传承最好的状态,也是知识生命力延续的最佳途径。

岁月如歌,生生不息!

岁月既是经典诞生的“见证人”,又是未来知识传承的“复读机”和“留声机”。它不仅记载了我们曾经的岁月,还用诗歌和音乐这样的体裁来传承那段岁月的过往。

今天,我就截取诗歌传承中的一个片段,为大家打开唐诗宋词中的时间生活隧道,诵唐诗,吟宋词,穿过四季,一同领略这唐诗宋词中的时间生活。

古风、古诗、古情、古意,我们一起来探寻。


穿过岁月这只无形的“手”,“读活”唐诗宋词里的时间生活_第3张图片
探寻四季之歌


                                                                       探春

春来无消息,春去无痕迹。

要想知道春天在哪里,大自然会告诉我们答案。

我们且看北宋诗人、词人,宋代文学家苏轼的《惠崇春江晓景》是如何用他的方式去探春的。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竹外桃花三两枝”,农历2月初开的三两枝桃花透露的便是早春的消息。

“春江水暖鸭先知”,水中嬉戏的鸭子,它们的感悟才是最真实的,逐渐回暖的江水足以让鸭子们到水中觅食了。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民以食为天,早春新鲜的食材现市,河豚欲上之时,无一不告诉我们:春来了。

春的画卷里有桃花、有鸭子、有蒌蒿、有芦芽,还有那时刻想着爬上岸边的河豚。

时间的卷轴停留在了春意盎然的春风里。

更有唐代诗人孟浩然的《春晓》为证: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言浅意浓,景真情真,你是否和诗人们一样探寻到了那年、那月、那春的春意呢?

情与景会,自然天成。


穿过岁月这只无形的“手”,“读活”唐诗宋词里的时间生活_第4张图片
春来了

                                                                    知夏

夏季,于古人而言,是最轻松的一个季节,故而有消夏之说。

夏季因郁郁葱葱而在四季之中有其独特魅力,它既无伤春之感,也无悲秋之凄凉,更无冷冬之冰冷,有的是只是夏季消暑的惬意、葱葱茏茏之下的慵懒。

我们且看北宋诗人、词人,宋代文学家苏轼的《阮郎归.初夏》是如何用他的方式去感知夏意的。

以静制动,感知夏意。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一个“咽”字,如泣如诉,感知静物——“绿槐高柳”之中新蝉的“鸣夏”之声:嫩嫩的、脆脆的、亮亮的“咽新鸣”

“熏风”初起、沉香初上,心静自然凉。

棋声惊扰,泉流洗沐;雨后小荷,随流翻动;石榴花开,红丽如燃;手弄流泉,溅落荷叶,水滴流转,粒粒如珠。

其神来之笔“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更是将初夏时节的闺阁生活描画的淋漓尽致:它以大自然的勃勃生机映衬淡雅清新而又富有生活情趣的闺阁生活。

时间的卷轴定格在了那恬淡娴适却又富有生活气息的生活里。

更有宋代诗人杨万里的《小池》为证: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

一个泉眼、一道细流、一池树阴、几支小小的荷叶、一只小小的蜻蜓,一个“惜”字,一个“爱”字,一副“活”的初夏美图跃然纸上,你可曾感受到诗人嵌入诗中的真爱?

情爱相生,情景交融。


穿过岁月这只无形的“手”,“读活”唐诗宋词里的时间生活_第5张图片
片片荷叶知夏意

 

悲秋

秋季,既是丰收的季节,也是悲伤的季节。

秋季,既有硕果累累的喜悦,也有落地成霜、叶落为泥的悲伤。

我们且看“千古词帝”、南唐后主李煜笔下的《捣练子令》是如何用凄婉的文笔述说一个一国之主沦为阶下囚的幽怨之感。

“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

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

小庭深院,寒砧不断;月光如水,穿进帘栊。这长夜不寐究竟所谓哪般?是国破山河在的忧思?还是征人在外所勾起了绵绵离恨和相思?

破碎的月光照射着一颗破碎的心,破碎的心都融进了数声和月到帘栊,画面中的破碎之感,你可和诗人感同身受?

时间的卷轴刻画在了亡国恨、阶下囚的耻辱里。

更有宋代诗人姜夔的《齐天乐.蟋蟀》为证:

“庾郎先自吟愁赋,凄凄更闻私语。露湿铜铺,苔侵石井,都是曾听伊处。哀音似诉。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杼。曲曲屏山,夜凉独自甚情绪?

西窗又吹暗雨。为谁频断续,相和砧杵?候馆迎秋,离宫吊月,别有伤心无数。豳诗漫与。笑篱落呼灯,世间儿女。写入琴丝,一声声更苦。”

听私语,闻蟋蟀之音;看露水打湿铜环,青苔侵入石板;失眠思妇,寻得机杼,想织锦书,寄给远方……

诗人、思妇、客子、被幽囚的皇帝和捉蟋蟀的儿童等等,巧妙地组织到这一字数有限的篇幅中来,层次鲜明地展示出较为广阔的生活画面。其中,不仅有自伤身世的喟叹,而且还曲折地揭示出北宋王朝的灭亡与南宋王朝苟且偷安、醉心于暂时安乐的可悲观实。

“离宫吊月”之悲凉跃然纸上,你可感受到了诗人笔下的悲凉之情?

家国兴亡,可悲可叹。


穿过岁月这只无形的“手”,“读活”唐诗宋词里的时间生活_第6张图片
踏雪寻梅之景

                                                                 寻冬

   冬季,既有江南雪景的柔美,又有北国风光的银装素裹之美。

   皑皑白雪之上的美冬,是冬之绝色,亦是冬的讯息。

踏雪寻梅,更是诗人们最为喜欢的一种寻冬方式。

我们且看宋代诗人姜夔的《暗香·旧时月色》是如何借咏梅之名,寄寓个人身世飘零和昔盛今衰的慨叹。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月色、笛声、佳人、何日再见折梅佳人的感叹,忆往昔:折梅相赠,赋诗言情,看今朝:路遥而无处安放的相思,忍不住哀叹:“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今夕对比,画面感超强。

借物言志。借梅花,叹身世,感今夕,悲兴衰。

更有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为证: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

“墙角”、“独自”、“遥知”、“暗香”,以梅拟人,凌寒独开,喻典品格高贵;以暗香沁人,象征其才气谯溢。

诗意之外:立于僻静甚至冷清墙角的梅花,冲破严寒静静开放,远远地向世人送去浓郁的幽香,这绝世之梅亦是绝世之人。

有梅如斯,遗世而独立。


穿过岁月这只无形的“手”,“读活”唐诗宋词里的时间生活_第7张图片
四季如歌

春去秋来、寒来暑往。

穿过四季的轮回,我们清楚的看到了春的生机、夏的葱郁,秋的悲凉、冬的壮丽。

走过四季的岁月,我们在唐诗宋词的时间生活里,感受到了“春眠不觉晓”的悄然而至,感受到了“泉眼无声惜细流”的无声之爱;感受到了“离宫吊月”的亡国之恨;感受到了“凌寒独自开”的遗世独立。

探春、知夏、悲秋、寻冬,希望这跃然于纸上的时间卷轴能够带领大家领略古人四季轮回的生命感悟;诗歌从古时传承而来,我们在观察古人的时间体悟的同时,是否也对我们而今的生活有了更多的启示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穿过岁月这只无形的“手”,“读活”唐诗宋词里的时间生活)